王佳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 武汉 430015)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为改善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状况的一种常见手术方法[1],在我科则多见于喉阻塞及咽部肿瘤患者。气管切开造瘘口常规以气管垫,即无菌剪口纱布保护,以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伤口感染。若纱布被浸湿或污染需随时更换。但更换时皮肤牵拉会刺激气管切开伤口,极易引起患者疼痛、咳嗽;更换次数过于频繁,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将2017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3M透明贴改良后的气管垫和传统气管垫,将两组患者的气管垫更换次数和更换气管垫时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62例,其中男58例、女4例,年龄28~75(55.33±8.63)岁。急性会厌炎12例、喉肿物9例、喉癌41例。在院带气管套管时间10~31(18.32±3.61)d。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带管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操作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垫,即7 cm×9 cm剪口无菌纱布1块,用无菌镊将纱布开口处分开,紧贴消毒后的皮肤,套于气管套管的根部,使气管套管、气管垫及造瘘口处严密接触,再用胶布将开口对其粘贴固定于患者皮肤上。每天更换一次,若气管垫被痰液或气道湿化液污染或浸湿则立即更换。观察组用常规方法对患者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消毒后,取10 cm×12 cm 3M透明敷料1张,用无菌剪刀在长边中点垂直剪约4 cm开口,将底膜揭开一半后粘贴于于常规气管垫上,开口与气管垫开口对齐,用无菌镊将粘贴好的气管垫开口向上嵌入患者皮肤与气管套管底盘之间,再将3M透明膜底膜完全揭下,四周超出纱布部分无张力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开口处无需再用胶布固定。气管垫每天更换1次,若被痰液或气道湿化液污染或浸湿立即更换。两组其它护理均按常规进行。
1.2.2 评价方法
①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更换气管垫次数(连续观察10d)。②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垫时伤口疼痛程度。采用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为0~10分,数字越大代表疼痛程度越严重[2]。于每次更换气管垫后对患者进行评估。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更换气管垫次数及更换气管垫时伤口疼痛程度这两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更换气管垫次数较少且更换气管垫时伤口疼痛程度较轻,详见表1。
表1 两种气管垫的应用效果比较
更换气管垫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来说是一项常规且重要的护理操作,气管垫能吸收气管造瘘口处分泌物,对造瘘口周围皮肤起到保持相对清洁干燥的作用,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同时也能使患者感觉到舒适[3]。对于气管切开初期患者,由于其呼吸道及伤口分泌物较多,咳嗽反射也相对强烈,因此常有痰液或伤口分泌物呈喷射状自气管套管口咳出,导致气管切开敷料被污染[4]。纱布气管垫也容易被气道湿化、雾化吸入等方式浸湿,使其屏障龚减弱,若不及时更换,则容易引起切口感染及降低患者舒适度[5]。而更换气管垫时的牵拉难免引起气管套管的移动,导致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及疼痛[6]。因此频繁更换气管垫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用3M透明贴改良气管垫,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3M透明贴具有防渗透、透气性好等优点,改良后的气管垫能有效避免痰液渗透至皮肤,保持切口干燥。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改进后的气管垫明显减少了气管垫的更换次数(P<0.01)。同时3M透明贴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在更换气管垫时能有效减少对气管套管的牵拉和移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气管的刺激,因此可以减少患者由于收到刺激而咳嗽的次数,使患者疼痛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