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梅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114)
以往的护理教学多注重教师的直接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无法保证[1]。当前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具体是教师课外通过电脑进行微课等各类学习资料的制作,将制作好的资料发布在班级群中,同时发布学习的任务、测试的内容,叮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通过班级群及时询问教师,教师通过汇总问题后进行解答[2]。另外在课上教师参考教学目标通过模拟化的护理查房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参与中理解知识内容。本研究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实习的100名护生为对象,具体探讨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参与护理实习的高职护生100名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名,47名女、3名男,年龄平均(20.28±1.36)岁;对照组50名,45名女、5名男,年龄平均(20.31±1.21)岁。2组年龄、性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和学生互动,课后布置练习和实训作业,在下一次课堂上教师就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讲解。
观察组则应用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全部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7名左右,并选出1名组长。教师在课外制作学习资料,在教学前将制作好的学习资料传送到平台实现学生共享,并根据内容设置问题以及布置作业,叮嘱学生自学。学生自行观看学习资料,自己尝试解答教师设置的问题和作业,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后在小组中讨论,组长记录好讨论内容和结果,便于在课堂上做总结发言。教师在课堂上模拟临床护理查房,模拟病房场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情境中加以引导,完成护理查房的全过程。每个小组派代表参加模拟角色,实际参与练习。每次模拟练习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并做最后的总结。
在期末两组学生均参与期末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实训报告,每项均为100分,得分与成绩为正比。
在期末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方向包括教学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护理能力,总分100分,超过90分为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之间为一般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观察组理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实训报告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分)
分组 理论 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 实训报告观察组(n=50) 92.35±4.16 90.58±3.92 89.24±4.26 89.63±4.31对照组(n=50) 78.96±5.32 78.43±4.51 76.96±5.04 79.34±5.23 t 3.5216 4.2109 4.3251 3.859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开展的满意度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满意度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教学开展的满意度评价结果[n(%)]
以往应用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在前期集中进行理论授课,在后期开展技能操作训练,虽然也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技能的提升,不过并没有做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合,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充足的知识,但无法有效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导致护生无法顺利完成从学生向护士的过渡[3-4]。
从当前形势来看,提升学生自学能力、自控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的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师设立护理情境,护生实际扮演患者、家属、护士,通过不同角色上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换位思考,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水平,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保证对理论知识的更深刻理解掌握。综上所述,在高职护理教学中应用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考核成绩,获得学生更高的满意度,应用价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