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宁
(滨海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盐城 224500)
老年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诱发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衰竭[1]。老年人认知、行为、饮食等均会影响高血压控制效果[2]。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时间为轴线开展的护理模式,能够避免护理遗漏。本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其对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及血压达标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均值(72.25±4.38)岁,病程10~19年,均值(13.76±3.71)年;研究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0~81岁,均值(73.38±4.97)岁,病程9~20年,均值(14.21±3.8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每天监测血压,遵医给药,对患者讲解高血压知识,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出院时帮其办理手续。
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由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士共同制定高血压临床护理路径表,并由每个护士执行:(1)患者入院第1 d: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使患者更快适应新环境;安置患者,帮患者放好物品,嘱其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血压、诊治方案、检查结果。嘱患者清淡饮食;晚上22点后不再进食。(2)入院第2 d: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重点评估其跌倒风险、意外风险;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帮助患者修剪指甲、剃胡须等;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并让其多练习。(3)入院3~4 d: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4)入院5-6d:指导患者自己监测血压,并在变换体位时,不可过快;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开展心理护理,讲解高血压知识,并给予安抚,帮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5)入院第7-出院:将高血压知识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联系电话等内容做成卡片,发放给患者;核实出院携带的药物,嘱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用量;嘱患者出院后坚持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出院后每日监测血压,并做记录。
对比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及血压达标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3 min内收缩压降低20 mmHg以上或舒张压降低10mmHg以上。餐后低血压:餐后收缩压降低20 mmHg以上或舒张压降低10 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压100 mmHg以上,餐后90 mmHg以下。血压达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在140 mmHg、90 mmHg以下。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n(%)]
研究组血压达标率、 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比较[n(%)]
当前临床上缺乏根治高血压的方法,一旦确诊即终身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但随着时间延长,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没有构建健康的生活习惯,容易造成血压控制不佳,并出现低血压并发症。除此以外,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记忆功能减退显现象,容易出现不遵医嘱治疗的情况[3]。针对这些特点,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自患者入院直至出院期间,按照时间轴开展护理的一种模式。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全程跟进、全面护理、防止遗漏。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减少低血压并发症发生,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帮助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并提高患者依从性[4]。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可减少发生低血压,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与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