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会云,李 娟,嘉素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呼吸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后可随着病情进展发生不可逆肺功能损伤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理机能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具有较高的病死风险。相关研究表明,除临床治疗外,临床护理的实施对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同样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为观察对比予以老年慢阻肺患者优质化护理服务所具有的临床效果,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随机抽选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84例开展研究,根据患者病床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2例。
对照组,男:女,26:16,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52±6.64)岁,病程3~7年,平均(5.02±2.18)年。观察组,男:女,25:17,年龄52 ~71 岁,平均年龄(61.48±6.52)岁,病程3~6年,平均(4.67±2.33)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各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家属知悉研究方法后同意患者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病期患者。
予以对照组一般护理服务,包括常规院内护理、恢复指导等措施。
予以观察组优质化护理服务:(1)疾病宣教:缺乏对疾病知识的正确认识是造成患者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的主要因素。对此,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中,需对患者及家属就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特别是对于各类症状产生原因的宣教,使患者可在生活中的用药方式、物理方式等措施,实现对症状发作的有效预防;(2)心理干预:患者治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均可对其肺功能造成影响,患者可在焦虑影响下发生气喘、呼吸短促等现象加剧症状。因此,医护人员需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焦虑的发生目标,并指导患者在出现焦虑时,选用正确的呼吸方式,避免胸式呼吸加剧呼吸不畅症状;(3)生活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及肺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故需指导患者进行相应适量运动锻炼、戒烟,并通过疫苗注射,减少感冒的发生,提升免疫力,进而起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缓解[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时具有统计学优异。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P<0.05。
表1 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时间 FEVI PEF MMEF对照组 治疗前 1.42±0.54 2.13±1.87 1.05±0.76治疗后 1.68±0.51 3.98±2.51 1.48±1.22观察组 治疗前 1.45±0.61 2.15±1.91 1.12±0.81治疗后 1.94±0.67 5.24±3.22 2.01±1.09 t-- 2.0011 2.0000 2.0995 P-- 0.0487 0.0488 0.0388
慢阻肺在临床中具有病情反复、无法治愈及病程较长的特点,患者易由于疾病所造成的生理性变化引发一系列心理变化,影响患者治疗,故需通过护理服务起到改善治疗效果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肺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P<0.05。分析原因: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实施,通过对患者疾病宣教、心理干预及生活指导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从心理、生理两个层面帮助患者争取认识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改善肺功能[3]。
综上所述,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实施可配合临床治疗实现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症状的有效改善,有效提升肺功能指标,可在临床中记性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