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鲁晶
(1)鲤鱼水花鱼养成夏花鱼种。“清明”前后水温逐渐升高,鲤鱼开始产卵,有的是人工繁殖产卵,有的是在江河设置巢采卵,孵出苗后放入田中养成夏花。每667平方米放养15万尾左右,饲养20~25天 ;规格2.5厘米,每667平方米可获夏花锂鱼种10万尾左右,只养一季这种鱼苗的田不需要开挖小池和鱼沟,也不需要犁耙,直接栽插早稻,这是利用早稻栽插前的一段空闲的养殖方法。
(2)早稻田养殖“四大”家鱼夏花鱼种。5月中旬前后,放养3~5厘米长的夏花鱼种,按大田每667平方米放养2000尾左右。可以单养草鱼,也可搭养少量其他鱼。
(3)二晚田养殖秋仔鱼种。二晚返青田投放秋仔鱼种,规格为7~8厘米,每667平方米放养600~1000尾,草鱼占70%,鲤鲫鱼占20%,鲢、鳙鱼等占10%。
(4)成鱼养殖。春片鱼种规格比较大(最小也在50克以上),放养季节又早(春节后就可放鱼,那时水稻还没移栽),鱼种先放在小池内,按大田面积每667平方米放养200尾左右,一般草鱼占60%,鲤鱼占20%,鲫鱼占10%,鲢鳙鱼等占10%,待早稻封行后挖开小池缺口与大田相通。早稻收割前,先将鱼集中到小池内,待二晚封行后再放鱼回大田。
(1)水的管理。按养鱼的要求,水深些当然更好,为了水稻(莲等其他农作物)高产,就要科学管水。水稻在生长前期要浅水分蘖,水浅土温上升快,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这时的鱼苗体型还小,也不需要很深的水,水浅水温上升也快,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使鱼苗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对鱼的生长也很有利,这时水深3厘米以下,不可浸没禾心,禾苗封行后加深到5厘米,水稻勾头后可加深到16厘米;晚稻收割后,尽量加深田水,这时以鱼为主,在高温季节,要看水中溶氧和水质条件,经常注入新水或换新水。
(2)追肥。养鱼稻田因养鱼要施肥,一般不需专为水稻追肥,如要施肥,则需兼顾鱼类的安全合理施肥。稻田养鱼的施肥原则是:“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少施追肥,量少次多”。化肥以尿素为主,不用碳酸氢铵,氨水和氯化铵;农家肥要腐熟后再用,不用棉籽饼。
(3)晒田。晒田能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抗倒伏和减少病虫害。在养鱼田中,鱼的活动觅食,能够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草鱼能吃掉无效分蘖,使水稻根深苗壮,抗倒伏,故养鱼田可不晒田。如种植其他作物确需晒田,可将田水慢慢放掉,让鱼进入田沟和小池中,做到田干沟满,田轻晒即可。
(4)施农药。鱼在田中活动,能够吃掉大部分害虫,但还有害虫。施农药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可以减少次数、节约投资,只要掌握好几项原则,是可以做到对养鱼无害的。
①不使用剧毒农药,如鱼藤精、五氯酚钠、呋喃丹、米乐尔、敌敌畏等。
②按标准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按规定量使用,切忌任意加大药用剂量。
③施药前加深田水,粉剂在早晨带露水喷洒,水剂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洒,尽量使农药喷在水稻叶面上,切忌鱼前施农药,施药后如发现鱼类活动异常,必须立即灌注新水,防止鱼类受害。
(5)投饵。稻田中鱼的天然饵料是有限的,为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就需要人工投饵。
①按鱼的种类和放养密度投饵。如饲养鱼苗,以施肥或投豆浆培育浮游生物为主;饲养成鱼以投草或配合饲料为主,辅以米糠、酒糟、饼等其他农村生活下脚料。
②根据季节投喂。春季气温低,鱼的规格也小,应少投;7~9月是鱼类摄食高峰期,期间水温高,鱼生长快,应多投;10月以后随着水温降低逐渐少投喂量。在“双夏”期间,鱼集中在小池内密度过大,要少投。
③根据田中天然饵料多寡投饵。田中天然饵料多时少投或不投,少时须多投。在早稻收割前就栽种下轮叶黑藻,待长到15~20厘米时,投放秋仔鱼种,再不用投饵,效果较好。
④看天气投饵。晴天多投,阴雨天闷热天少投;水深多投,水浅少投;做到定质、定量、定时投喂。如条件允许,可设诱虫灯诱虫喂鱼。
(6)鱼病防治。稻田养鱼一般情况下病害较少,但是鱼病的防治仍然同其他养殖水体一样,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是搞好田、工具、鱼种和日常的消毒工作;二是定期使用低毒高效的杀虫药物杀灭寄生虫;三是遇到鱼病要对症下药,把鱼病消灭在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