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痉挛采取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 果观察

2019-04-25 10:45于文泉刘莲李龙
健康大视野 2019年6期
关键词:电针康复训练

于文泉 刘莲 李龙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偏瘫痉挛应用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

果。方法: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指数评价结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ADL指数评价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拮抗肌腧穴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ADL指数,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痉挛;电针;拮抗肌腧穴;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5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01

数据调查显示,约有 90%脑卒中患者发病 3 周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瘫痉挛,而我国脑卒中患者约 80%伴有偏瘫后遗症[1]。受病变影响,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随意运动能力受到限制,从而加重了运动模式异常,对运动功能和 ADL 指数的恢复都造成严重阻碍,患者生理活动和心理健康都承受着巨大的负担。解除痉挛状态、辅助患者进行运动功能锻炼对偏瘫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了电针拮抗肌腧穴与康复训练联合方式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60 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来源于我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8 月住院部,隨机进行分组,对照组 30 例、观察组 30例。分析临床资料,对照组男 17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53.85±14.25)岁,平均病程(39.45±13.12)d,发病类型:脑出血 16 例、脑梗塞14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54.15±14.56)岁,平均病程(38.95±13.45)d,发病类型:脑出血 13 例、脑梗塞 17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比较条件。所有患者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研究进行。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如控压控糖、调节血脂、补液平衡电解质、营养支持等。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结合患者偏瘫痉挛模式选择施针穴位,上肢取臑会、消泺、曲池、清冷渊、手三里、三阳络和外关穴,下肢取殷门、委中、承山、悬钟和阳陵泉穴;后指导患者健侧卧位,常规消毒(75%酒精)处理穴位,根据患者体型和施针部位选择合适的一次性针灸针,垂直进针,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患者有酸、麻、胀感后对部分穴位接通电针仪(青岛鑫升G6805-Ⅱ型),频率、电波以拮抗肌发生节律性收缩为佳;治疗留针 30min,1 次/d,持续 30d。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训练坐站体位、关节活动、平衡功能、下肢负重和行走等内容,每天 30-45min,持续 30d。

1.3 疗效评价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及 ADL 指数,满分均为 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结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 SPSS 20.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 t 检验。p<0.05则研究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观察组评分为(75.23±9.35)分,对照组评分为(62.27±6.98)分,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6.084、p=0.000)。

2.2 比较两组 L ADL 指数治疗 30d后,观察组 ADL 指数显著提高,为(69.85±9.52)分,对照组治疗后为(60.13±4.57)分,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5.042、p=0.000)。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主要是由于肢体肌肉群张力加大形成肌痉挛导致,因此缓解痉挛状态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内容。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脑,而累及经脉,气血和阴阳失调导致经筋失养[2]。

通过弛缓、改善痉挛、调节反应、运动锻炼可逐步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拮抗上肢屈肌与下肢伸肌张力过高是接触痉挛的重点,针刺拮抗肌腧穴强化肌群共同运动,依据神经解剖学,取拮抗肌周围诸穴共同施针,有良好的通气血、舒经脉之功效,能平衡阴阳。加以电针的断续波作用,对拮抗肌产生刺激,可提高神经兴奋,有效发生收缩和松弛,最终平衡肌张力、解除痉挛。配合各部位康复运动,能调节联合反应和协同运动,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 ADL 指数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基础上应用电针拮抗肌腧穴并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 ADL指数,积极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孙陶,邹兆华. 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29):35-36.

胡德宇, 赵明, 栗雪梅.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7, 33(7):26-29.

猜你喜欢
电针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1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