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丹
摘 要:音乐中的体态律动教学主要是从身心两方面入手优化音乐教育的,其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引用,使学生不仅可以用听觉来加强对所学音乐知识的了解感受,也能够学习逐渐用整个机体、心灵来深入体会音乐旋律起伏、情绪变化规律的方式,以此来将音乐结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本文就针对体态律动教学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做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体态律动;初中音乐教育;应用探究
体态律动主要指的是将音乐知识与身体的律动有机整合,然后引用身体各类富有韵律的动作来将音乐充分表现出来,进而有效实现培养、提升学生感受,表现音乐能力的目的。对此,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但就目前来看,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引用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从不同层面给予深入分析与不断优化。
一、基于体态律动来进行音乐速度与力度的表现
首先,速度的准确把握是表达音乐思想的重要前提。通常情况下,快速通常都会与轻快、欢腾、热烈有着密切联系;中速与优美、抒情等存在一定联系;而慢速呈现的则大多都是雄伟、忧伤与庄严。不论是那种速度,都可以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用钢琴呈现出的即兴伴奏速度,将自己的身体视为一种“器乐”,跟随音乐自由运动。例如:可以通过《伏尔加船夫曲》来进行拖步行走的练习,进行慢速、滞重感觉的深入体验;通过《瑶族舞曲》进行正常行走的练习,进而对中速的那种平稳、从容的感觉有全新的体会;用欢快曲目进行跑、跳等方面的练习,实现对快速、轻盈感觉的全面体会。在速度不断变化过程中,体态律动规模幅度也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1]。
其次,基于体态律动还能够将音乐力度,激动与平静之间的关系充分表现出来。如,大幅度的指挥动作可以进行极强力度的表现,通过对这种力度的体验,可以将音乐的激动、悲愤等情绪充分表现出来;而轻柔、平静的音乐情绪则需要通过小幅度的指挥动作表现出来。慢速、弱的力度通常表现的都是宁静、沉思和抒情的形象(《摇篮曲》)。以下是具体的律动设计:快速与强的力度,则可以将不屈不挠、坚定果敢的群众形象表现出来,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等。不同速度、力度的有机整合都可以通过体态律动来引导学生做出更深入的尝试体验。例如,《万马奔腾》,刚开始的旋律节拍是很激烈的,这个过程中,跟着音乐节拍示范马儿在奔跑,并且从由小变大的音乐力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马儿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情境。接着音乐到达中部时,拍子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我让大家想想马儿出现了什么情况。经过多次倾听和试唱,学生通过根据节奏拍打的方式感受音乐,学生在音乐中加入自己的观念,这样可以感受音乐的欢快气氛。
二、注重体态律动与音乐要素的有機整合
体态律动是聆听者对音乐的即时反映,强调的并非只是音乐作品的材料与结构,更要重视情感状态和变化,通过对动作的模仿将音乐状态再现出来。比如:旋律的高低,可以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在听到低音后,双手可以放在下方,然后身体逐渐向下倾,在到中音之后,双手可以自然地运动到胸前,然后在听到高音之后,自然地向上伸展身体,踮起脚尖,向上展开双臂,重视手臂的律动。这种律动具有较为显著的程式化特点,聆听着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到音乐体验当中,自然地做出一系列动作,然后实现对音乐情绪自然发展的准确把握[2]。
另外,还可以通过身体动作来将节奏的刚柔,以及音色的明暗等方面反映出来。例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学习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楼台相会》之后,就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从作品中大家都听到了什么?小提琴与大提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结束分析之后,再请两名学生分别进行小提琴、大提琴声部的扮演,让其随着旋律的运动,以相关动作,比如可以模仿音乐会指挥根据节奏摆动双手,来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当一个声部单独出现之后,另一个声部表演的学生就要停止等待,在两个声部出现交织时,其动作也要做到相互配合、协调进行,且一直都要基于力度变化、调性特点,以及曲调的起伏来对姿势律动做出恰当调整,以此来将梁祝那种相互倾诉的爱慕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而通过不断优化体态律动、欣赏音乐活动的有机整合,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进而使其听力、音乐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基于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节拍与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就像是音乐的骨骼一样,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音乐的手段。音高虽然极为重要,但是要想更好地进行音乐形象的塑造,将感情更好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重视音高、节奏之间的有机整合。同时,在人体肌肉运动中也能够将音乐节奏的相应体现准确找出,主要是因为身体是节奏体验的重要载体,通过肢体动作可以将音乐不同节拍的强弱规律特点、基本特征鲜明呈现出来,并对音乐节奏、韵律产生更轻松的身体反应,实现节奏的准确把握。对此,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与深入研究[3]。例如,在《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步行,表现音乐所包含的从容和安稳的感觉;在《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慢步的行走,体会纤夫那种沉重的感觉。此外,指挥动作同样也是一种体态律动。在这样的律动教学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音乐的律动,能够体会音乐节拍的快慢和缓急。
综上所述,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正确认识到,科学引用体态律动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灵活设计,不仅能够实现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也能够促进听觉、情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在参与这类音乐教学活动时,会沉浸到一种更加愉快、轻松的氛围当中,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学习社会交往的游戏,也是一种艺术层面的感受、体验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陈震琴.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7(8):71.
[2]赵培明.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6(3):17.
[3]廖夏林.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抚州师专学报,2003(2):101-103.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