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亮
摘 要:潜力生是指那些智商正常,由于受到外界影响,道德品质和学业水平尚有一定提升空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悲观、抑郁、焦虑、失眠、逃避、恐惧或过多内疚自责现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潜力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他们的转化工作需要因人而异,科学制定帮扶转化策略,长期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关键词:潜力生;心理表现;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占比较大,学生家庭情况复杂。我们通过家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这些“潜力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潜力生概念界定及研究重点
本文中的“潜力生”,是指智力正常,具有一定的学习潜力,由于受外因因素的影响,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或状态,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思想状态、纪律观念尚有一定提升空间的学生。
“潜力生”研究重在挖掘“潜力”,它和以往的“问题生”“学困生”“后进生”的概念有所区别,“潜力生”形成原因仅限于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的,不含“智障”因素。这个称谓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他们成长怀有无限期待。
二、潜力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特征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不好是初中“潜力生”最典型的特征之一,主要是“潜力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主要表现为:不能认真完成作业,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放学不回家,四处游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影响他人学习;学习兴趣不浓,行为懒散等。
2.行为偏常、自律性差
初中“潜力生”的第二个较为显著的特征是组织纪律观念差,“潜力生”行为随意性很大,经常违规违纪,而且认为自己是无意识这样做的。
3.希望引起同学的关注
潜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和自我控制力差,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常被同学冷落、嘲笑;常挨家长的打骂。他们学习困难重重,常常受挫,很少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做事缺乏自信,遇事不愿竞争,故常做些出格的事情来表现自己。
4.希望引起教师的重视
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更需要尊重和交流。当他们通过正常的方式未能引起老师的关注时,往往会采用一些偏离正常行为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关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呵护,同学的注意,学校的认可。
5.渴望得到家长的爱护
一些单亲、离异的特殊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他们更期望能够得到像其他正常家庭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当他们的家庭关爱缺失,往往会导致他们憎恶同学,通常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潜力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来自家庭的溺爱
现在的初中“潜力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过度溺爱,养成“自私”“任性”“懒惰”“嫉妒心强”等特点,不愿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
2.不良文化影响
目前,电脑、手机、电视等网络信息时常夹杂一些不健康的文化思想,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经常把孩子带入虚拟世界,使其形成冷漠、残忍、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状态。文化市场黄色、暴力等思想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
3.读书无用论影响
随着国民素质的快速提高,企业人才饱和,高学历人才从事低端工作甚至待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失业在家,导致社会上产生“读书无用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4.应试教育影响
在高考指挥棒下,学校过分地关注“分数”和“优生”的培养,衡量学生的优劣标准只有成绩,忽视了“潜力生”的发展,经常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导致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偏差。
5.不良人群影响
部分“潜力生”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不良青少年,由于受拜金主义、权力至上的思想冲击,经不住种种诱惑,导致他们在道德面前迷失了方向,荒废了学业。
6.特殊家庭影响
很多单亲、离异的特殊家庭的孩子,以及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他们更期望得到像其他正常家庭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当他们的家庭关爱缺失,往往会导致他们仇恨社会、憎恶同学,通常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潜力生”心理问题的转化策略
1.组织多方位的思想教育
根据“潜力生”的实际表现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用行动去帮助他们,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热心去引导他们,用诚心去感化他们,用耐心去教育他们,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心灵的塑造者。
2.坚信“潜力生”能够转好
“人之初,性本善”,首先要相信学生的本质是好的,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关心他们,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良性转变。只要教师功夫深,即使“潜力生”是块铁也要将其磨成针。
3.帮助“潜力生”找回自信心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学问”,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潜力生”的行为表现,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把事情做好,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
4.帮助“潜力生”自立自强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不戴“有色眼镜”看他们,让他们相信教师,愿意主动亲近教师,逐渐引导他们自立自强。
5.帮助“潜力生”学会自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潜力生”平时比较刚愎自用,行为自由散漫,没有认识到学校纪律的严肃性,不能够认真遵守。这就需要教师多加关注这些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纠偏,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学会自律。
6.分层次组织课堂教学
一是制订好两个计划。(1)根据“潜力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帮助他们制订周密的学习计划。(2)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特点制订有针对性教学计划。二是根据“潜力生”缺少兴趣、动力、激情、毅力,焦虑、狂躁、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强化情感教育,讲究语言艺术,寻找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兴奋点,刺激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愿学、乐学、善学,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关注”:关注“潜力生”学习转变;关注“潜力生”思维方式;关注“潜力生”做作业态度;关注“潜力生”课后作業完成情况;关注“潜力生”的进步;关注“潜力生”情绪变化,帮助“潜力生”树立信心。
7.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根据“潜力生”的优势智能,我们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让“潜力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
8.多渠道的家校共育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等,无不显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带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家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9.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
在对“潜力生”的评价方面,教师一方面通过成长袋来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摒弃了“单一性、静态性、否定性”评价方式,采用了“过程性、动态性、鼓励性”评价方式,寻找“潜力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找回自尊,树立自信,挖掘他们的潜力。
10.实施心理干预策略
指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潜力生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实施干预,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具体干预方法包括心理教育、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三个层次。
五、潜力生心理问题的转化意义
1.转化“潜力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问卷调查分析,在初中生中“潜力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8%,2018年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心理问题严重的在4.2%左右,“潜力生”现象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大困扰。“潜力生”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他们成绩的进步,同时,它严重制约了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2.“潜力生”转化教育是维护师生、生生关系的需要
现在有很多教师感叹学生越来越难教,师生关系越来越难处,生生关系越来越复杂了,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潜力生”与教师的关系,因为他们智力正常,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权利和能力,他们不能接受教师或学生对他们冷眼看待。
3.“潜力生”转化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策略,任何忽略“潜力生”的教育模式都是失败的模式,根据潜力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排除外界干扰,采取分层教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潜力生”转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对我国的快速发展曾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只抓“尖子生”“希望生”的这种单纯的“培优”教育已经不可取了。
5.“潛力生”转化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评价学生的成绩一般是按考试分数。潜力生一直都是作为失败者在学校生活的,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情感,制约着他们的正常发展。
6.心理健康教育是“潜力生”转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潜力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对“潜力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正非常重要。
柳斌同志曾多次强调:“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这里的“差生”也包含“潜力生”,因为导致差生形成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内因(如智力不正常等)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和品德行为产生偏差;另一方面是由学生智力正常,由外因(社会不良因素等)诱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和品德行为产生偏差;我们课题核心概念“潜力生”是属于第二个方面的研究,由此可见,教育转化“潜力生”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陈争.浅谈“潜能生”心理的疏导[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12):103-104.
[2]黄巧曦,仲崇健.中学潜能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4):138-139.
[3]黄剑春.注重潜能生心理转化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高考,2016(3).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