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绍军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目标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越来越重。所以,教师要深入探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因素,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机械式、背诵式的记忆,这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所学的知识真正“活”起来。
一、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首先要纠正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采取“少教多学”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多自学的机会,例如在讲授某一具体内容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师的授课;课后要对学生掌握授课内容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收到“浅入深出”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学生要提升历史学习的创新能力,其前提就是要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尤其是历史课。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历史课程比较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完全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一知半解,学后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学历史教材,在阅读中要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梳理,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按照这些知识线索和知识体系开展学习,及时概括和总结知识点,提高教材的阅读质量,让学生将书读得“越来越薄”。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土地政策的演变是重点内容,教师要将不同朝代的土地政策进行梳理,便于学生背诵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土地政策的演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历史教材中的土地政策内容,并引发一些学生对古代土地政策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三、在授课的适当位置处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有着全面系统的认识。例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是重点,教师要在此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对照教材上归纳的标准答案进行思考。再比如,在讲授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要让学生联系戊戌变法进行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变革的结局存在不同,教材上并没有直接归纳,需要学生在比较、分析后进行归纳总结。这里要注意的是,可能有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认识不够准确,但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
四、运用新媒体形式开展教学
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中,要丰富授课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媒介来讲授课程,将历史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现在,很多中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放映多媒体课件,将教学的重点内容呈现出来。除了多媒体课件这种教学形式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其他多媒体形式。例如引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源,进入网络精品教育课堂等。再比如,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历史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关注此微信公众号,教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方便学生的学习。
五、充分延展历史教材中的课外内容
由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限制,中学历史教材中所呈现的历史知识往往只是该历史事件的基本内容,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教材往往没有进行过多的介绍。而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和兴趣的需要,就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外的相关内容,延展课外知识。例如,中学历史教材对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介绍得比较少,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认真阅读相关的资料,对该章节的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另外,除了对教材知识进行课外拓展外,对教学的内容、形式也要进行课外延伸,例如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时,可以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怀。
六、将历史教学内容细化成历史故事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要充分运用历史学科的这个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路,可以将历史知识还原成一个一个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知识。在历史故事中,要突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能够全面了解。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该历史知识的兴趣,带着兴趣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立红.浅析史料教学与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4).
[2]荣进.在简约课堂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6).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