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超 邢攸轩 靳奉琦 李文昌
【摘 要】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56例,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2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加以治疗,实验组实施电视胸腔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较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能缩短其自身住院时间与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传统开胸手术;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028-01
自发性气胸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是指患者肺脏或胸膜往往在无介入性因素影响下出现自行破裂的问题,导致胸膜腔内蓄积气体,如果不能对患者及时加以治疗,则对其生命健康可能造成直接威胁。因此,对该疾病患者采用的治疗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为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本院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6例,随机分组各28例。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为(30.56±3.29)岁;常规组: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30.72±3.45)岁。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X线确诊,均与自发性气胸相符,符合诊断标准;患者治疗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排除。
1.3 方法
常規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加以治疗,首先以患者后外侧行8-14cm切口,以第5或第6肋间进胸明确患者肺大泡位置及数量,如果其出现条索状或膜性局部粘连,则首先要游离,将肺大泡切除并缝合,手术完成后在患者第7肋间放置胸腔引流管即可。实验组对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加以治疗,以其第7肋间为观察孔,行1.5cm左右的切口,将电视胸腔镜置入患者胸腔,在不同肋间位置切口作为操作孔,利用分离钳等手术器材对患者进行手术,如果肺大泡呈珠状,则进行切割缝合时采用一次性切割缝合器加蓝色仓钉,最后在胸腔镜观察孔将胸腔引流管放置其中即可[1]。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对比。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术后测定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越少、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临床疗效:痊愈:患者气体完全吸收,肺部也完全复张;显效:患者气体基本吸收,肺部也基本复张;有效:患者肺部大部分复张,肺组织压缩率在5%以下;无效:患者术后胸腔气体无吸收,并且留置管道时间在半月以上,还需要利用负压吸引方式对排气加以维持,有效率越高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分析数据,临床疗效n(%)表示卡方检验。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x±s)表示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与实验组比,常规组时间较短,出血量与引流量较少,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有效率较高,P<0.05,如2示。
3 结论
自发性气胸是目前胸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于将患者胸膜腔内积气排除,在促进肺扩张的同时,使得患者肺功能得以恢复,降低病情复发率。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该疾病患者往往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但手术切口较大,牵拉其肩胛骨与胸壁,损坏患者胸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该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创伤小,患者肌肉不离断,使得手术出血量减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自身预后情况,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得以早期康复[2]。
在本次研究中,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较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总有效率较高,(P<0.05)。由此可证: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能缩短其自身住院时间与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健,奚雷,张强,陈亮,王滨.经剑突下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自发性气胸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6,42(19):2136-2138.
[2] 杨秀华,李其中,周建林,龙建军.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5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