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璐
在业务遍布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里,美敦力全球董事长兼CEO奥马尔·伊什拉克对中国情有独钟,每年都会来中国几次,在不同城市与员工、临床医生、政府人员交流,了解中国的市场情况。
2019年3月的中国行,伊什拉克的安排和以往有些不同。这一次他没有密集地见客户,在上海闵行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内,为美敦力医疗创新加速器揭幕后,安排了满满的投资人会谈以及与创新加速器内的企业见面。
改变与中国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成立于1949年的美敦力,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其2018财年营收达到近300亿美元,每一秒钟全球就有超过2名患者受益于美敦力的医疗技术或疗法。过去10年,美敦力都将中国看作新兴市场,不断将成熟市场中的先进疗法和技术引入中国,实现了部分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开发,也将中国客户的需求反馈到产品设计中。同时,在中国建立了工厂、研发中心以及用来培训医生的临床培训中心,以确保美敦力的技术和产品能够更好地被应用。
可如今,中国本土医疗科技创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快速成熟的技术、活跃的创业环境、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与井喷的医疗需求交织一起,形成了更有力量也更具挑战的新格局。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美敦力,也计划在其中做些新探索。
此次启动的美敦力医疗创新加速器便是一项重要的尝试,计划通过寻找并赋能有潜力的早期医疗技术创业公司,促进其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有价值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帮助解决中国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21CBR: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化,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有哪些?
伊什拉克:过去几年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在提速,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在提高。5-10年前,中国市场在引入新的医疗技术方面,比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甚至是比其他一些新兴市场要晚好几年。政策原因是其一,当时国内医院的临床试验的能力也尚未成熟。
在过去三四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两项重要的变化。一是中国的医院和医生的能力在医疗政策、医生培训等多项支持下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许多地区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大型医院,加上巨大的医疗需求,就具备了开展临床试验的能力和环境。在未来5年之内,因为能够更快完成临床试验,新技术和新产品很有可能在中国市场更快得到应用。
另外,中国的监管部门也同样意识到,在应用新医疗技术上有滞后,因此推出了专门针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审评“绿色通道”等政策来缩短审批时间,提升先进医疗科技产品在中国市场落地的速度。
总体来说,中国市场的整体环境是充满活力的,本土医疗体系正在迅速转型,医疗技术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让我们有信心更快地把海内外的新技术、新产品带到中国市场中。
21CBR:此次启动的医疗创新加速器,意在赋能早期项目,从标的体量和投资金额上,与以前美敦力大规模收购的策略有什么区别?
伊什拉克:美敦力在历史上不乏收购和投资。美敦力的增长来自于有机增长,外加对其他技术公司的投资与收购。只是,像2014年收购柯惠这样大规模的项目确实相当罕见,499亿美元这样的高额收购不会一直发生。但我们的常规收购一直保持着正常的节奏,也在不断获得新的技术和一些成规模的公司。去年,美敦力以约16亿美元收购了一家脊柱机器人技术公司Mazor。所以投资早期创新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特例,我们的并购策略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我们认为在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可能由美敦力闭门打造所有的想法,必须要在围墙之外,充分挖掘中国当地很多好的想法,让它们造福于全世界。所以我们设立了美敦力医疗创新加速器。我们也发挥了资金上的优势,希望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来推动未来的发展。
21CBR:早期標的的投资标准是什么?美敦力在加速器中的角色是什么?
伊什拉克:美敦力的战略是投资能够改变患者疗效、能够与疗法作衔接的医疗技术,这是我们关注的技术性质。另外,我们还会评估这些技术的新颖性、独特性以及潜力,这些是我们选择投资合作时的标准。我们还会评估这些新的技术和疗法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时间成本。这些标准我们几乎全球通用。
当然,我们投资的公司最终还是需要它们自主进行发展。美敦力的价值在于,我们与全球范围的技术专家有更广泛的接触,而且有能力帮助技术更快地获得评估、进一步开发、供应市场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我们注意到,中国市场对能够改善生命、改变治疗方式、降低医疗成本的新型技术的接纳度在提高,越来越多的技术想法正在中国诞生和孕育。我们很想去了解这些创想,并且把它们迅速带向市场,不仅造福中国的病患,其他地区的患者也能够从中国本土的创新中受益。美敦力具备在全球不同市场开展临床试验和发展技术的专长,能够赋能于早期项目的发展、商业化甚至国际化的全价值链。
21CBR:在中国,哪些疾病或者应用场景会成为美敦力未来关注的重点?
伊什拉克:无论技术来自哪个地区或市场,只要是对改善生命具有独特性的技术,我们都有兴趣。在使用技术来改善疗效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关注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新兴技术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它们能让患者更快地、或远程接受高品质的医疗。在中国,这些领域的技术能力表现迅猛,我们认为在中国投资于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能够寻找到解决本土医疗需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