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研究的规模分析

2019-04-25 00:32王佳兴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调节香港

王佳兴

摘   要:从关注度、研究内容、政策影响、学位论文选题等方面来看,内地学者对香港高等教育的研究呈逐漸缩减趋势。研究缘起单一是相关研究缩减的主因。通过政策将研究落到香港高等教育本身,并构建系统的研究体系,有望调节当前的现状。

关键词:香港;高等教育研究;缩减;原因;调节

一、内地学者对香港高等教育

相关研究的情况

(一)内地学界对香港高等教育的关注度不高

通过CNKI以“xx高等教育”为主题按国别和地区进行检索,发现我国学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研究在数量上分布不均衡。截至2018年11月初,核心期刊刊发的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研究中,涉及美国高等教育的文章数量位居第一(1785篇);涉及英国高等教育的位居第二(488篇);整体而言对中国香港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并不高(见图1)。聚焦“亚洲四小龙”①的高等教育核心期刊文章中,对中国台湾(总149篇)和中国香港(总123篇)关注较多(见图2)。1992-2018年,核心期刊刊发的关于“亚洲四小龙”高等教育的文章数量变化由图3可见。相关研究开展至今,仅核心期刊刊发的关于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文章数量处于较为平稳的波动状态,关于韩国高等教育的文章数量于2009年到达顶点后逐年下降,关于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高等教育的文章数量波动幅度最剧烈。与香港高等教育主题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数量于1997年香港回归当年达到第一波峰,于2017年香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前后到达第二波峰。笔者以“香港高等教育”为主题的核心期刊、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建折线图,如图4所示。1994-2018年,以“香港高等教育”为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共9篇,2001年出现首篇,之后连续9年未产出博士学位论文;而硕士学位论文在此期间共产出35篇,2003年出现首篇,于2004、2007、2011年出现间断现象。由图4还可发现,核心期刊文章数的两次波峰均与内地相关政策时间线吻合,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数量少,且数量相差较大。

(二)研究内容较为集中

搜集113篇文章的关键词作为其内容类别的代表,未表明关键词的文章则从题目中抽取关键字进行统计,按类别出现的频率对关键词进行分类(见表1)。在地区研究中,学者多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中国香港高等教育与中国其他城市或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作比较分析,地区和城市的选择在经济和行政上有一定的共性。以高校为分析对象时,学者更多选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管理和治理层面,文章涉及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质量保障、经费管理等方面,包括对高校治理结构和过程的研究。此外,文章提及较多的关键词还包括分析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趋势,探讨合作交流或合作办学等。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学章程有关的研究均来自于硕士博研究生学位论文,核心期刊文章中并未对这一方面进行探讨。可见,内地学者对香港高等教育研究内容的选择较密集,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

(三)内地政策引导研究方向、推动研究进展

对文章数量和内地相关政策作比对可发现,1997年是涉及香港高等教育的核心期刊文章发表数的最高峰,至今仍未被超越。在香港回归的这一年,内地学者对香港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包括人才培养、就业、面向世纪之交的发展趋势等。21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国际化脚步不断加快,香港的国际化发展成为相关人士关注和学习的焦点。在这一时期,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研究内容从初期的现状分析转向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探究。2007年,《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 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研究型大学要加快大学章程的制定。随后,在2008年、2009年、2011年和2012年的硕博士论文中就出现了一些对香港地区大学章程的研究,分别从制定路径和地区或高校比较等方面展开论述。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后,涌现出越来越多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排名等方面的研究。就此,关于教育枢纽和竞争力的研究也围绕香港高等教育展开。学者们再度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香港高等教育。2018年的相关文章中首次出现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研究。可见,内地的高等教育建设政策和外交理念对香港高等教育研究内容的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内在价值不足以吸引硕博学位论文选题

与香港高等教育相关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很少,甚至存在连续几年为零的现象。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本就不高,其中有4篇只是将香港作为章节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余5篇的主旨分别为:学制演变、经济制度变迁、大学章程制定、大学章程与大学组织文化、教师聘任制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则更具针对性,2010年以来的硕士学位论文主题主要与大学治理、大学章程、评估体系、质量保障等相关。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的被引量平均数分别为8.44和6.78。这样的学术贡献水平是堪忧的,可见内地青年学者群体对香港高等教育的研究热情较低。博士学位论文选题需恪守价值性原则,应当选择具有广泛的前景或是在政策研究方面具有紧迫性的论题[1]。换言之,导师和学生会认为以香港高等教育为论题不足以支撑博士生或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开展深入研究的内在价值不足,以至于较少作为开展高深知识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缩减的原因分析

香港高等教育的价值被低估。在大部分亚太地区大学都属于“后发外生型”的背景下,香港高等教育冲破了西方研究型大学“中心-边缘”的固有壁垒,依靠先进独到的发展理念解决了诸多教育矛盾,同时建设了现代化的教育体制和国际化的储备资源。在整个亚洲地区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香港高等教育处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之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高等教育场域,但这种独特性却被掩盖了。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边缘分割造成了西方教育权威的刻板研究模式。对内地学者而言,如何从西方高等教育高水平的国家和高校的发展经验中提取精华,是帮助我国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方式。与之相比,香港这片土地上所遗留、改建出来的教育体制没有原汁原味的西方经验更吸引研究者,因此关注度普遍偏低。另一方面,内地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推动了各级各类高校提质的内涵式建设,如何打造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成为内地学者当前最为关注的议题。

在这种情形下,香港高等教育研究缘起的单一更突现出来。在比较教育领域,学者们主要根据当前的教育需求,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寻找适用的经验。由于教育需求反映在政策中,形成了追随教育政策的指向选择研究问题的现状。笔者以香港高等教育这一领域或场域为边界时发现,当内地政策和行动作为主要的力量推动研究实施,其双边的推动力量是不均衡的。高等教育从不曾独立于社会而超然存在[2],但香港高等教育内部的独特价值和香港社会产生的薄弱能量未能够促使学界对其开展更加系统、具象的研究。因此,教育政策成为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可即便在政策引导下仍显示出学位论文数低迷的情况,相关研究显得更加零散,表明该研究领域仍有空白可寻,潜在的研究价值并未被发现。

三、调节路径

(一)在政策研究中落地香港高等教育

袁振国指出,“不关心教育政策的研究难以成为有价值的研究”[3],足以说明政策研究于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遵循历史脉络和文化根基,体现出社会顶层设计中对达成阶段性和终极目标的追求。有成果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众多的新政策和新改革为特征[4]。因此,政策对高等教育发展和研究进展的主导作用不言而喻,即便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但其变化与发展仍受政策取向的强烈制约[5]。政策研究主导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着内地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却极少深入到香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上。学界应当将研究缘起的单一转化为多元,增加周边成果。政策主导虽然形成当前研究内容较为集中、研究不够系统的局面,但也由表及里、由外至内地推动对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机遇的探索,可以拓展成一套新的研究模式。具体而言,可围绕政策和教育需求展开,以政策研究主轴中提及的香港高等教育作为分支,形成逐渐衍生的周边、树状型研究,转变香港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客体的情况。

(二)构建系统的研究体系

第一,增加研究对象。内地学者尚未将香港高等教育的整体研究划分出较为清晰的层次和类别。在教育政策的影响和内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需求下,相关研究主要以全球高校排名较高或是具有独特管理、教学特色的高水平公立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内部治理形式、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问题单独研究。学界在香港高等教育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较为刻板,研究模式也相对单一。在百余篇核心期刊或学位论文中将高职、私立等院校作为研究对象的数量极少,可见内地学者对香港高等教育各类型高校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即便香港高水平大学中有很多专业位列世界顶尖水平,但未见内地学者对此领域展开细致研究。因此,可以以不同类型划分研究方向,有选择地增加研究对象,逐渐拓宽香港高等教育研究范围。

第二,拓展研究方法。在统计分析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研究选择使用比较研究或是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论题。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优势是可以从宏大的现实背景中抽离出较独特的微观感悟,但很难透过文本和数据勾勒出研究的本质。在探索香港高等教育内部各现象与社会关系的时候,提供科学的、可验证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是提升研究价值的重要因素。在大数据时代,实证研究逐渐改变了早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以定性为主的惯性,尤其是在跨学科盛行的研究环境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等教育研究也更加多元包容,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碰撞帮助学者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研究。多元的研究方法也势必丰富香港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

第三,关注历史特性。高等教育在社会中诞生,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虽然各国学者对高等教育的功用有了基本的認识且达成了一些共识,但显然高等教育还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地域性。高等教育的底蕴和发展态势都是丰富的历史给予的,只有不断概括和总结高等教育的历史脉络,才能认识和总结其规律[6]。20世纪初是内地学者对香港高等教育历史展开深入研究的高峰期,产出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厚,但和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却有些割裂。学者在对其发展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不同地域的历史带来的影响。架空在历史之上的研究是缺少根基的,须结合历史特性进行思考,由此推导出适切的结论。

注释:

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并称“亚洲四小龙”。

参考文献:

[1]李武,王欣.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学术规范的恪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76-77.

[2]李枭鹰.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12-17.

[3]蔡瑜琢.高等教育政策分析方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 47-51.

[4]王向红.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点:走向政策分析与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2): 22-26.

[5]米红,周仲高.国家政策取向与高等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8):13-19.

[6]张应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意义[J].山东高等教育, 2015,3(3):90-96,2.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猜你喜欢
调节香港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香港ifc商场夏日呈献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香港
平均税率、标准税率与收入分布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