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 潘福燕
一、回顾成就:
助力青少年及教育科技工作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侯理事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侯宝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可以说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里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宗旨有三个主要方面:为青少年科技工作服务,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为光大弘扬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服务。这个宗旨的表述方式“为……服务”是很独特的,关键词也很清晰:青少年、科技、成长成才、科学文化、中华民族。光华基金会被寄予了很大的期待,也在这些年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公益慈善组织,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有哪些主要业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
侯宝森:总的来讲,基金会聚焦共青团工作的主责主业,发挥团属社会组织政治功能属性和基金会社会公益平台的作用,服务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同时,坚持和发扬“服务社会”理念,面向社会需求搭建公益平臺,并坚持不懈地为之探索,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年来,我们打造了不少公益项目,如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光华助学金、红领巾“创未来”夏令营、光华讲堂、三乐游学、思源计划等,每个项目都有精准的定位和目标。
第一,承办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主办的光华公益书海工程。这是一个精准扶贫项目,它通过广泛募集出版发行单位的库存图书,发挥基金会公益物流基地和中国图书捐赠网的作用,以按需捐赠的方式持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该项目为青少年的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给出版社、出版集团库存的公益图书以第二次生命,为中西部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提供了阅读的机会。这些库存图书也找到了新的读者,得到了新生。这几年,书海工程年募集量稳定在4亿码洋,捐助量也达到3亿码洋,已成为国内募集图书最多、捐助数额最大、社会影响面最广的图书捐赠公益项目。中西部地区大量的基层中小学、图书馆、青年之家、社区书屋都得到了帮助,书海工程也促使很多青少年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第二,围绕科技创新作出新探索。在光华基金会成立之初,我们通过设立和颁发“光华科技奖”奖励和资助在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和青少年,为科技事业发展和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基金会推出了以培养青年业务骨干为目标的医学“双百计划”,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医务工作者搭建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的平台。几年来,项目累计资助公立医院近500家,累计资助参加学术交流的医务工作者3000余人,社会效应十分显著。2015年,基金会设立了光华研究院,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的资深官员、知名学者、青年才俊担任研究员,以光华讲堂公益讲座的方式走进各地高校、党政机关、青年之家等基层单位,为广大青年的政治学习和视野拓展提供智力服务。目前,光华研究院有超过90位研究员,可供选择的讲座主题有100余个,内容涉及哲学、经济、金融、环保、文化、党史、党建、国政、外交、国防等领域。党的十九大以来,光华讲堂在山东、重庆、内蒙古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之家和高校举办近百场公益讲座,面向基层青年宣讲十九大精神。
第三,积极推进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活动。2017年9月,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举办首届全国红领巾“创未来”创新创意创造征集展示活动的通知》,正式启动红领巾“创未来”活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作为承办单位承担起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职能,坚持了活动的公益性、普遍性、创造性,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共同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全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基金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组织号召了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集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活动开展。二是有序推进作品申报和推荐工作。各地报名人数超过2万人,少先队员自主上传作品7081件,各级团组织逐级提交至组委会作品共849件。三是组织开展红领巾“创未来”创新创意创造夏令营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2018年7月26日至8月1日,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和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红领巾“创未来”夏令营及科学报告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345名少先队员、31名领队、111名辅导员参加了活动,展示各地优秀作品及各省少工委的工作成果;参与航空、航天、汽车、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夏令营项目;聆听欧阳自远院士、房建成院士、马爱文老师、高阳老师的精彩报告,与院士、大师面对面现场交流互动;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学习创造”主题队会;倾听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红领巾创未来——我的创新故事”科学报告会。2018年12月,组织了首届光华探月营。青少年代表赴西昌观看嫦娥四号现场发射,为青少年科技工作和创新意识培养搭建更多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公益平台,支持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放飞科学梦想。
第四,设立富有特色的公益项目。例如,六校“思源计划”——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高校开展的以培养青年领军人才为目标的“永庚基金光华思源工程”。又如,三乐游学教育基金——以公益游学、研学来衔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社会实践教育,突出科技、美育、传统文化主题的国内、国际研学活动,培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理解力的未来人才。三乐游学的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受到了业界的好评。
2018年,为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落实团十八大的部署,我们积极响应“助学10万+”的号召,推出光华助学金和“光华三乐追梦行动”两个公益项目。前者将在2020年前为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现金资助;后者侧重扶志,资助深度贫困地区的中学生走出家乡,参与三乐游学活动,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帮助他们树立志向,激发他们不畏艰难努力向上的信心和勇气。
二、落实当下:
推动基金会各项事业创新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近期,基金会将在哪些方面发力,配合国家政策的落实?
侯宝森:下一阶段,光华科技基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习总书记“7.2”重要讲话和团十八大精神,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按照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和全面从严治团的总体要求,坚持办会宗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于青少年和共青团的重点工作,推动基金会各项事业创新发展,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贡献。
第一,基金会将围绕共青团中心工作,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认真研究落实措施:一是发挥“书海工程”品牌项目优势,助力中西部贫困地区基层精准扶贫、文化建设;二是通过红领巾“创未来”、光华探月营等活动,搭建青少年创新平台,不断发展壮大青少年科技文化发展事业;三是充分发挥三乐游学这一发展性特色项目的优势,切实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服务;四是深入推进“情暖童心”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配合基层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扩大覆盖面;五是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等要求,继续实施“光华助学金”等项目,积极协调和整合项目及公益基金资源,在贫困学生资助和青年人才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强化基层导向,发挥基金会特色和优势,围绕基层实际需求,设计开展更多服务基层、服务青少年的公益项目。积极探索和完善开放、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把资源向基层倾斜,增强主动整合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团内资源项目化交流、共享、互助机制。其一,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募捐新渠道,开展书海工程和针对基层需求的互联网募捐项目,鼓励和帮助基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活动凝聚更多基层青年社会组织和广大青少年。其二,组织好红领巾“创未来”创新创意创造征集展示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基层少先队组织参与,形成引领青少年创新创意创造的常态化机制和成熟完善的成果展示体系,提升基金会服务能力。其三,围绕团中央定点帮扶灵丘县和石楼县,在两地乡村基层学校援建20所留守儿童之家,并逐步探索通过留守儿童之家服务基层的新模式,推动通过互联网募捐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标准化模式。其四,扎实推进基金会项目,服务基层青年人才的成长,办好“光华讲堂”,面向广大基层青年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先进文化,推进三乐游学特色项目,通过捐赠“三乐爱心书包”和组织“三乐合唱团”等主题活动,服务基层青少年实践成长,开展光华医学“双百计划”,研究深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措施,服務基层青年医务人员学术创新及能力培养等活动,深化“永庚基金思源计划”,通过公益手段支持基层高校青年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介青年榜样。
第三,加强基金会品牌项目建设,提升自身规范化运作水平,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一方面,深化书海工程品牌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强对书海工程品牌建设的研究和规划,丰富项目内容,拓宽书海工程长期稳定捐赠渠道和培育优质捐赠人,加强对“三创”活动、医学“双百计划”、三乐游学等公益项目的整体规划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战略打造更多品牌公益项目。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基金会整体风险防控的体系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加强基金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营造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基金会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人才培养是重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储备,广纳贤才,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锻炼,积极为员工创造学习和进修机会,鼓励员工参与提升专业水平的学习和培训;倡导“以会为家”的良好文化氛围,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焦到推动事业发展上来。
第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党建和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努力形成以抓党建带动业务工作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三、展望未来:
打造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公益项目
《世界教育信息》:团中央、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请您谈谈公益游学项目的大体实施情况?
侯宝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三乐游学教育基金是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兼顾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专业度较高的一支专项教育基金。设立三乐的初心就是让更多优秀的孩子,尤其是寒门优秀的孩子,走出家乡看世界,乐游、乐学、乐成长。为了让捐资企业的爱心和善款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我们组建了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团队,专门打造三乐游学公益教育项目,我们也希望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青年一代的路径。
自基金成立以来,一直本着“深耕教育,看见世界,不忘初心,有教无类”的公益服务宗旨,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和国家研学政策,围绕蔡元培先生“科技兴国,美育兴国”的理念,不断探索和积累,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科技+美育+公益”,以育人为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全球视野、国际理解能力和快乐品格。课程体系通过教育类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堂外教学来实现,把多种形式统一到游学活动中,实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这几年,三乐游学公益项目吸引了各界专家,逐渐形成了三乐导师团队,为游学提供智力服务,设计并打造了具有国际特色,体现多维风格、文化多元的主题游学项目。
第一,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们打造了国内STEM科技公益游学和航天科技公益游学,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体验航天科技的机会,让他们了解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事业、理解勇于担当的航天人,从而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第二,在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三届美国东海岸名校公益游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相关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四个方面开展大学生互访互学项目。此外,三樂公益国际营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走出去”与“引进来”,它通过选拔优秀海外师生来华参与营地课程,创造独一无二的国际同龄人互动氛围,让更多中国师生有机会了解国外的语言文化习俗,同时也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目前,三乐公益国际营成功举办了两届,在山东、河南、江苏的4所中学开展了5次营地活动,近700名中国师生,来自英国、美国、新西兰的近100名师生以及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海外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参与其中,通过领导力、戏剧、演讲、STEM、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等丰富多元的主题性营地活动进行交流互动。
第三,在美育方面,为了支持拥有强烈艺术梦想的优秀大学生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培养更多有潜力的艺术人才,我们与欧洲设计学院罗马分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两届意大利艺术公益游学。为支持在音乐领域有探索精神的优秀师生,2017年初,我们在德国慕尼黑斯坦威音乐中心开展了音乐公益游学活动,邀请慕尼黑音乐学院的资深音乐教授授课,帮助学员提升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参加游学的几位中学音乐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都组建了合唱团。2018年7月,我们支持合唱团的学生到北京游学,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
另外,三乐作为一支公益属性的教育基金,其定位决定了它不是基础层面上的扶贫救困公益项目。三乐公益教育项目始终在思考的是生命力教育,更为宽阔的视野能让青少年获得摆脱贫困的信心和远大的志向。比如,三乐合唱团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到北京游学并站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舞台,他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用音乐点亮了山区孩子的梦想。三乐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年轻人如何去创造生活,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到2018年8月,三乐游学教育基金的受众区域涵盖到17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64所学校,参与游学人数近1500人。
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教育时代,资源共享已经成为趋势,新型的教育理念、模式、形态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三乐游学教育基金作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力的未来人才。最近,我们积极与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研究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影响力研究中心等机构密切合作,依托公益项目,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彼此优势,联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技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未来,三乐公益项目将精益求精,继续探索如何把新公益的模式真正运用到项目的发展中来,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公益品牌教育项目,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身绵薄之力。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