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华
摘 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创新,文章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对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用户体验满意度、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外语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不够、数字化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欠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缺乏对已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机制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初步的对策,旨在为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外语院校;教学资源;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5-0062-05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各大高校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以适应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变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成了“三通两平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促进已初见成效,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1]《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各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均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共享不够、服务机制不健全、对教育教学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发挥。[2]外语院校更因专业设置和教师结构的特殊性,教育信息化在这几年前进的过程中显露出不少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文章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对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用户体验满意度、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外语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不够、数字化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欠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缺乏对已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机制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初步的对策,旨在为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新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模式、新业态,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外语院校学科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语院校信息化建设也随之得到发展,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学资源的积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么目前外语院校究竟具备了怎样的硬件条件、网络条件和维护条件呢?是否已经满足教育信息化2.0新的要求,顺应现代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改革呢?笔者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进行了调查。
1.外语教学实现信息化建设所必备的基础条件
(1)硬件设备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各大高校投入大量经费改善教学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从2009年开始,四川外国语大学先后建成了外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研发实验室、自主学习基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语种语料库語言学实验室、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室等,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得到了比较良好的改善,为教学资源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教师方面,一些重视教学信息化的院系为每一名在职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计算机相关设备。有少数院校未曾给教师配备电脑,但教师也自己购置了电脑,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现代教育理论,自己制作电子教案、PPT、微课、网络课程等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方面,几乎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由此可见,在实现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方面教师已经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学生也为信息化学习、接受信息教学资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计算机硬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点小毛病,文科院校的师生不具备解决这些小问题的能力,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网络及设备维护条件
四川外国语大学由于没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相比其他高校来说要困难很多。而教育信息化还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因此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担起了这份重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整个校园网主干、中心机房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监管学生网络用户和教师网络用户,保障校园网安全、平稳运行。2015年,校园网出口带宽已经达到了6660M,且大部分校内区域接入了无线网络,极大改善了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不断增加的网络带宽需求,更为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网络接入条件已经达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但常有师生反映网络稳定性不佳,故网络运行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平台及用户体验满意度调查
经过多年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四川外国语大学已形成了多语种、多形式、内容丰富的外语教学资源库,覆盖英语、法语、日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等,包括音频、视频、网络课件、各种语料库、资源应用平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等多种形式。主要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有课程中心、外语网络课件、外语教学资源库、IPTV网络电视、雅信达外语学科平台、蓝鸽外语学科平台、Blackboard平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等。学校有这么多的资源平台,那教师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有哪些呢?他们对所获资源的满意度怎么样呢?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40%以上的师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教学资源,购买、相互交换、使用校内资源的比重占有一部分,但比例不高。而大家对这些获取渠道的满意度都很一般,没有找到大家都非常满意的获取有效教学资源的途径。究其原因,网络资源众多,层次参差不齐,师生往往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也找不到满意的资源。而校内资源存在着资源堆砌过多、更新时间慢、搜索功能有限、与教学脱节、不满足教学需求等问题。同时,教学资源建设平台也存在着只重量、不重质,没有及时更新,缺乏教学设计、师生互动、交流协作等问题。
3.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机制现状
精品课程、共享课程、视频公开课等项目催生了一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但所建课程的可学习性差,教学普适性低,无法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正如刘新阳[3]所述,当前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性差,重建轻用。杨晓宏、贾巍[4]等认为,教学资源的建设参与者要有一线授课教师、教育部门的研究开发机构、企业等,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建设主体应该是一线授课教师。四川外国语大学当前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来源有:一是向企业购买;二是教师自制;三是教育职能部门开发。调查显示,四川外国语大学购买的资源占多数,且有效利用率较低。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更能满足教学需求,利用率较高,但是这类资源非常少,这就很难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
为什么教师自主开发的资源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使用率高,但资源数量有限、不能覆盖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呢?究其原因,与学校的管理机制有一定关系。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开发自己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都是为了评职称、申请项目,只有少数的教师是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外语院校的教师因为基本上出身文科,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这也是阻碍教师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问题所在。学校方面,对一线教师的激励不够,仅仅在制作一门课程或一节微课后给些许奖金,教师逐渐失去持续开发教学资源的经济动力和精神动力,导致已建资源废弃、课程平台访问量很小。
4.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来,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并已经着手建立云平台、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整合各类应用平台。但是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教学仍然是PPT讲解、音视频播放,少数教师在尝试微课、私播课、翻转课堂等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针对性不强,例如如何依托翻转课堂、MOOC来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适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变革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从网络学习到MOOC、翻转课堂、SPOC、DIY、对分课堂、创客教育,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模式铺天盖地而来,多数研究者热衷于对教学模式、学习环境构建等进行研究,而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却少有涉足。笔者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为主题在知网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进行搜索,只搜到5篇相关文献。而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只有51篇文献。周红春[5]认为,当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足,影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从教学设计、教学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学评价等几个维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到学校教师从博士到硕士,从教授到讲师,其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教师一致认为教育技术能够促进教学最优化。对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多数教师能够使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但是还不能应对一些常规问题的处理,比如遇到电脑死机、播放视频没有声音等小问题,教师就很紧张,不知如何处理。而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多数教师能够直接制作PPT、剪辑音视频辅助教学,但是对媒体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还做得不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也比较低,甚至有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更谈不上在网络平台上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方面,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构成,而对学习过程缺少跟踪,不能形成过程性评价。总的来说,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和应用水平有待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不够,高端研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人才比较短缺。
5.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评价机制现状
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来看,主要有购买、精品课程、共享课程自建、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共建几种模式,与资源的使用主体教师、学生存在脱节,缺乏师生对已有资源的有效评价。即便少数教师提出了一些意见,也因外语院校的诸多历史原因造成资源维护的代价太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缺乏有效评价机制,这对资源建设、资源质量的保障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制约。[6]
二、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探析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存在着网络环境不稳定,已有平台和资源的用户满意度低,资源建设缺乏长效机制,资源建设和管理、应用脱节,教師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型学习环境,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建设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信息化教学需求。[7]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构建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的优质数字化资源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构建了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目的是为外语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找准方向,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顺应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实现教学最优化。
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模型从教学分析入手,由学科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重难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以知识点为单位确定知识呈现适用的教学媒体,比如文本、音频、视频、微课、课堂录像等。再由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教师融合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根据教学设计,组建资源建设团队,整合已有课程教学资源,对这类资源进行剪辑再加工,提高资源可用性和易用性。同时,多元化引进已有优质资源,可以通过政府、学校采购,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际共享交换优质资源,减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量。外语院校的专业具有特殊性,小语种居多,多数资源还要由学科教学团队、教育技术专家和信息技术厂家以教学需求为本位,建设个性化教学资源。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给学习者学习行为画像,根据学习者行为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精准推送,或者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资源定制。需求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学习资源也不是万能的,因此要根据学习者反馈,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断完善、重组、建构学习资源。下面对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具体策略进行阐述。
1.以人为本,构建智慧学习空间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大调查力度,了解师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所需资源应该以哪种形式、哪种结构呈现,让资源建设和教学紧密连接,避免闭门造车。要为学生建设优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按需学习,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激发,构建智慧学习空间。[8]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应该以教学需求为本,以人为本,突出外语学院学科优势,建设结构合理、高质量、多语种的外语信息化教学资源,[9]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11-16]
2.加强管理,统筹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宏观政策,根据各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有计划地对现有资源进行筛选、评审、修改、完善,并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的重难点,建设与现有教材、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同时制定标准规范,整合各院系、各部门的力量,探索更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全面统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各部门领导的考核指标。[1]根据课程建设规范,把课程资源以知识点为单位,制作为5~10分钟的小视频,并以合适的标题对小视频进行命名,避免命名为第几章或第几节这样含混不清的标题。对于重要的重难点,可以推送至学生手机,以便学生观看。同时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建设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地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掌握复杂的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10]
3.创新机制,加大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传统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重建设轻应用,导致多数资源平台成为数字废墟。在今后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力度推广优质资源的应用。因外语院校存在多语种、多需求的情况,而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专业单一,多为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很难把握好不同专业不同语种的学生需求哪一类信息化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育技术中心和各院系、各语种教师通力合作,不断沟通,从教师的角度梳理好对学生有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不同院系、不同语种的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可定制化推送。就是学生以点菜式的方法在资源平台或手机端点选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平台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推送呈现,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17]
4.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水平
外语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离不开各专业各语种的教师,而目前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普遍不高,这抑制了外语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也能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的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机制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基本是建设者自评,评数量、评容量、评时长,教师、学生对其评价却几乎为零。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更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机制。
三、结束语
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要手段。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今日的高校已不同于往日,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图书馆等信息化的痕迹随处可见,但同时更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文章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对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用户体验满意度、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准了外语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旨在为外语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2]教技[2017]7号.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Z].
[3]刘新阳.近年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3):29-34.
[4]杨晓宏,贾巍.现代学习理念导向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3):84-95.
[5]周红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6):139-143.
[6]余静,周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评价标准及应用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73-75.
[7]教技[2016]2號.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
[8]祝智庭,彭红超.深度学习: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J].中国教育学刊,2017(5):36-45.
[9]胡小勇,祝智庭.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5):20-22.
[10]刘红晶,谭良.基于知识地图的MOOC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3):22-29,79-80.
[11]方兵,杨成.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3(6):88-94.
[12]储君,和学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8(3):47-50,56.
[13]顾小清,郭日发.教育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本土演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2):13-20.
[14]冯玲玉.关于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341-343.
[15]孙子文,纪志成.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模式透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从OCW到MOOCs[J].学术论坛,2017(1):155-161.
[16]杨改学,胡俊杰.教育信息化对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4(9):5-8.
[17]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6):56-61.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