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9-04-25 05:43吕玉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热源合格率净化

吕玉华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无锡 214041)

在急性水肿、肾衰竭的治疗中主要是应用血液净化,血液净化过程较为复杂也具有较大风险,对技术的要求很高[1]。在临床时间过程中应当对血液净化进行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重点防控感染、反渗水和复用系统,减少不良时间,保证患者安全[2]。本研究探讨在血液净化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的效果价值,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期间收治的80例血液净化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传统组和质控组,每组各40例。传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8±4.1)岁,质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5±4.3)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传统组接受传统护理质量管理。质控组接受质量控制,①完善制度:根据标准作业程序制定各科室部门的制度、感染管理、应急方案等,建立质量小组实行每周自查,每个月进行综合评分并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解决。②感染控制:实行分区,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通道分开,保证室内有充足光线和适宜的温湿度,操作时严格消毒;传染性指标阳性患者隔离专机透析;每次透析后对透析机外部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若受到血液污染则应马上擦拭并消毒内部管路;提升人员专业技能,每月进行强化培训,形成无菌观念;建立护理小组施行包干制,对本组患者的心理、宣教、透析等问题,每半年轮转一次,每周召开一次病情交流会;每天对水处理间进行巡视,巡视后对情况进行记录说明并签字,如废水量、纯水量、电导度、压力值等,每周查看一次水质的游离氯含量及硬度,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每隔3个月施行一次化学消毒。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感染事件、热源反应、消毒合格率及护理质量。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护理质量评分,共10个条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达为(n,%),接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达为(x±s),接受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感染事件、热源反应、消毒合格率对比

质控组的感染事件、热源反应、消毒合格率均优于传统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感染事件、热源反应、消毒达标率对比(n=40)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传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 1.6±3.1)分,质控组为(90.4±3.7)分,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T=11.530,

P=0.000<0.05。

3 讨 论

血液净化患者是易发院感的高危险群体,其血液净化的每个环节都有着很大的危险因素。血液净化疗法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所以对血液净化的医护人员也有着较高的要求[3]。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有效的管理和质控十分重要,有效的质量控制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感染的出现,进而改善护理质量和有效率[4]。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完善制度和感染控制,其中感染控制可分为环境管理、患者分区、透析机管理、规范技能、患者包干及水处理系统管理。

本研究中,质控组的感染事件、热源反应、消毒合格率均优于传统组,说明实施质量控制能够减少热源反应和感染的发生,提升消毒合格率,改善护理质量。在吴靖[5]的研究中,观察组感染事件1.54%、热源反应1.54%、消毒合格率100.0%、护理评分(70.49±14.41)分优于对照组23.08%、18.46%、76.92%、(53.09±10.23)分,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

综上,在血液净化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相较于传统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热源反应和感染事件,提升消毒的合格率,改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热源合格率净化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压气机叶片MPAW堆焊的热源参数模拟仿真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陶色净化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多类型热源点共存下的区域热力统筹供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