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仕文,陈小翠,刘付滟,李 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广东 广州 51144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在0.8%左右,该病症属于先天性畸形病症,且病症多发且十分常见[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式是应用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应用,并且,大多数患者都存在肺功能不佳的情况,予以患者开胸、麻醉都会对机体肺功能造成损伤,并不利于机体的呼吸系统功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极高,不及时治疗会延误治疗进展,严重病情直接致死;本文主要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进行气道护理量化评估,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时间:2015年2月~2018年2月,按照住院顺序予以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量化评估模式的呼吸道护理。
对照组:5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30例、20例;平均年龄1.55±0.11岁(我科1岁左右居多);存在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例数分别:30例、20例。
研究组:5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31例、19例;平均年龄1.25±0.26岁;存在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例数分别:29例、21例。
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性,无差异,P>0.05。
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量化评估模式的呼吸道护理。
对照组:帮助患者进行体位改变,按照医嘱予以气道护理,为患者进行定期翻身、扣背等。
研究组:按照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对气道护理评估内容进行有效识别,主要的评估项目包括有:气道反应、痰液稀稠度、指脉氧指标、血气分析等,依据患者目前病情状态予以分值评定,之后再依据总评分进行气道护理干预,每个项目评分在0~3分,3分的症状表现更为严重,若总分在11分之下则不予气道吸痰处理则可以继续观察,分数在12~16分之间则单纯吸痰1次,分数在16~24分之间则雾化、叩背、吸痰分别处理1次,总分在24分之上则立即吸痰、雾化、翻身、叩背,再吸痰处理[2](见表1)。
表1 气道护理评估内容
对组间的术后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肺不张率、气胸率)指标进行对比。
此次研究数据统一纳入到SPSS21.0系统之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性显著。
研究组的术后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表3)。
表2 术后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数据指标表(h)
表3 并发症发生率(肺不张率、气胸率)数据指标表
多种病因均会导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并且,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也有轻重程度之分;有些患者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出生后即使经过治疗也很难康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但也有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程度较轻,出生后行手术治疗则可以正常的成长发育,心脏也会转为正常的形态,不会留下任何先天性心脏病的迹象[3-4]。
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因此,人们对医疗水平高质量需求不断加深,小儿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以此达到最大程度上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各个脏器组织均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实施先天性心脏手术的风险性极高;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也较高,如:心肺、呼吸道等功能障碍等,若不对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则会造成气道痰堵、痰栓等不良情况出现,严重病情患者甚至会窒息[5];但是过度气道护理又会刺激其气道,对患者休息造成影响,会大大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严重病情会造成气道损伤。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实施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之中,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并且,该种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可以转变护理形式,更为主动为患者所服务,大大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和加强了气道护理主动性。
结合数据:研究组的术后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由此可见,应用气道护理量化评估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监护时间和使用呼吸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