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剑,刘 倩
(徐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一科,江苏 徐州 221009)
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发病原因可能是吸烟、粉尘等,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咳嗽、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使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1]。研究发现,对慢阻肺患者除了单纯的药物治疗、氧疗及常规护理外,还需要辅助肺功能康复锻炼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2]。因此,本研究探讨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阻肺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4)与B组(n=34)。纳入标准:⑴均经胸部X线、血气指标检测等,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中该病的诊断标准[3];⑵病情处于稳定期;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⑵沟通障碍者;⑶合并其他肺部疾病、严重内科疾病、恶性肿瘤者。A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7~72(57.75±6.33)岁,病程3~14(9.05±1.58)年。B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5~77(57.21±7.10)岁,病程3~16(9.10±1.54)年。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均衡可比(P>0.05)。
B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卫生护理、饮食护理、用药干预、心理疏导、出院指导等。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⑴深呼吸操:深呼吸操共有11个动作,分别是①长呼吸锻炼;②深呼吸锻炼;③束胸呼气锻炼;④压胸呼气锻炼;⑤提身吸气锻炼;⑥自认呼吸锻炼;⑦屈腰呼气锻炼;⑧抱膝呼气锻炼;⑨逆式呼吸锻炼;⑩转体拍胸锻炼;⑾深度大笑训练;每个动作训练5min,每个动作训练结束后休闲3~5min,11个动作循环训练,2d训练1次,连续12周。⑵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器—三球仪包括600c、900cc、1200cc三个容量刻度,容量与负荷呈正比。从600cc的球开始进行训练,由护士指导患者取坐位或者长坐位,指导患者深呼吸5次后,从三球仪储物槽中取出蛇形管,将圆头与三球仪底部圆孔连接,指导患者双手握住三球仪,用嘴含紧蛇形管一端咬嘴,缓慢的用力吸气后吹气让球体上升,当球体到达刻度时屏气3s,然后松开咬嘴缓慢缩唇呼吸,在调整呼吸后再次重复上述动作,以患者的耐受情况为度循序增加训练量,每天训练2次,每次训练15min,持续训练12周。
⑴采用RMS-II型呼吸肌测量仪检测的MIP、MEP水平,采用SENSOR MEDICS-2200型肺功能仪检测FEV1、FEV1/FVC水平。⑵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距离越远则运动耐力越高[4]。⑶采用呼吸劳累感觉(POD)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呼吸困难障碍,总分10分,评分与呼吸困难呈正比[5]。⑷采用Power breathe肺功能评估系统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最大吸气压[6]。⑸采用生WHOQOL-BREF评定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
运用SPSS22.计算数据,“%”代表计数资料,组内、组间采用x2检验,“(x±s)”代表计量资料,组内、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
A组患者干预后的MIP、MEP、FEV1、FEV1/FVC水平改善情况明显B组患者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肌力量、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呼吸肌力量、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B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MIP MEP FEV1 FEV1/FVC A组 干预前 60.22±7.21 62.28±5.12 70.59±4.52 58.21±4.73干预后 72.78±6.91*# 75.05±6.39*# 81.13±5.76*# 66.48±5.10*#B组 干预前 60.74±7.30 62.80±5.43 70.45±4.72 58.65±4.88干预后 65.13±6.43* 68.91±5.66* 75.26±4.95* 63.21±4.95*
A组患者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明显比B组患者更远,PImax水平明显比B组患者更高,POD评分明显比B组患者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6min步行距离、PImax水平、POD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6min步行距离、PImax水平、POD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B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6min步行距离(m) PImax(cmH2O) POD(分)A组 干预前 401.18±24.50 60.69±3.85 3.40±0.52干预后 484.55±36.26*# 75.85±5.03*# 1.98±0.21*#B组 干预前 404.83±25.95 60.13±4.06 3.44±0.45干预后 452.63±30.65* 67.78±4.95* 2.70±0.25*
A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比B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B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功能A组干预前 53.58±6.12 49.60±5.47 52.39±5.69 55.61±5.34干预后 78.16±7.60*# 77.48±7.91*# 76.82±6.54*# 78.53±7.10*#干预前 53.01±5.77 49.42±5.29 52.01±5.77 55.08±5.79干预后 70.54±6.25* 58.65±6.06* 60.94±6.42* 63.26±6.57*B组
慢阻肺患者长期处于低氧血症状态,且存在气道机构重构情况,导致患者的呼吸肌肌力下降,加重患者的呼吸肌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运动耐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研究发现,深呼吸操是提高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的主要措施,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增强患者的呼吸肌耐受力。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是一种直观的、定量的主动训练,能够增加患者的训练依从性,且通过训练能够增大患者呼吸时胸腔的负荷压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肌肌力与耐力,从而促进患者的肺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中,A组患者干预后的MIP、MEP、FEV1、FEV1/FVC水平改善情况明显B组患者更优。结果提示,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肌力量,改善肺通气能力,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A组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明显比B组患者更远,PImax水平、POD评分明显比B组患者更高。结果说明,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呼吸肌张力,改善呼吸肌疲劳,诱导相应训练肌重塑,增加吸气肌肌力,减少肌节长度,增加患者的呼吸肌耐受力,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A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比B组更高。结果提示,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阻力,降低患者的呼吸劳累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肌力量,改善其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