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谭 晔 罗 丹 张利新
不忘初心,54岁的中石油技能专家赵帅奋战在震源维修保障第一线。
赵帅深入作业现场快速维修设备。供图 /谭●●●晔
采访中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东方物探装备服务处震源中心赵帅不易,连续一周得到的答复就是一个字:忙。这位震源达人咋就这么忙呢?赵帅的徒弟徐艳婷说,震源维修车间就是我师傅的家。年底他更忙。几经周折,得见本人,憨厚、睿智,极具达人气质。年过半百的赵帅三句话不离本行,说起震源轻车熟路,激情四溢,侃侃而谈。
震源在物探装备中因其分量重、体积大被称为“大块头”。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赵帅就与“大块头”结缘,至今已经相守36载。
赵帅1980年参加工作,在原物探局第四指挥部先是当放线工,后又干小折射。两年后,被领导选中学开震源。当时,震源大都从国外引进,属于特种车辆。
震源噪声大,作业环境异常艰苦,主力勘探可控震源没有减震装置,长期操作容易患胃下垂、听力受损等疾病,一般年轻人不愿意干。赵帅说,领导信任,我就要干好。于是,从10吨、20吨到40吨,他开过多种型号的震源,在艰苦环境中摔打,不断提升岗位技能。
1990年冬天,地震队在内蒙古作业,气温突变,寒风凛冽,一辆震源出了故障,赵帅和3个同事前去抢修。当时,气温已降至零下30摄氏度左右,手冻僵了,最后一颗螺丝怎么也拧不上。赵帅急中生智:“咱们先到暖风机上焐焐手,轮换着干!”寒风中,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螺丝拧紧,保障了震源安全作业。
1993年,赵帅跟随2109队去内蒙古施工,震源运输需要开到平板车上,难度很大,即使老司机也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赵帅另辟蹊径,将震源倒着开,而且一次就位。这让在场的特勘处领导看在眼里,喜上眉梢:这小伙子厉害,叫什么名字?领导看上了赵帅,意欲调其麾下当震源维修工,赵帅单位领导婉言谢绝。赵帅与震源达人失之交臂。当年,赵帅光荣加入党组织,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995年,赵帅和300多名勘探将士一道挺进西藏羌塘盆地,挑战生命极限。他顶住高原反应,为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局领导开车,领导夸奖他的车开得稳。
2000年,赵帅当上了震源修理工。从震源维修骨干到维修班长,再到赵帅创新工作室,一路走来,他带领震源维修人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坚持技术创新,千方百计保障震源安全高效作业。
近年来,随着东方物探全面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可控震源已经成为地震采集的主要设备。据震源中心领导介绍,截至目前东方物探有606台各类可控震源在国内外施工。与此同时,震源维修保障工作日趋繁重。
维修震源需要精湛的技术,赵帅潜心钻研维修技术。机械制图、电子工艺,他虚心讨教;发动机,液压、油压系统,他深谙于心;各个部件,抑或每个部位的螺丝钉,他都了如指掌。多年的修炼,他的维修技术炉火纯青,一把大号改锥就像医生的听诊器,贴近震源发动机、分动箱等关键部位,仔细听一听,立马判断故障,手到病除。
2014年2月,在尼日尔撒哈拉大沙漠施工的东方物探8636队,个别可控震源突然出现较为罕见的畸变超标现象,生产进度受阻。赵帅紧急驰援。他根据经验判断,这种情况一定与地质构造和地表条件有关,是导致液压控制系统“供血不足”造成的。于是,他大胆将系统高压压力在原基础上再升高200psi,好比给设备吃供血药,改善供血系统,从而消除了畸变超标现象,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015年4月,阿曼项目一台震源发动机向外喷机油,无法作业。当地机械师和厂家售后服务给出的答案是发动机大修。这样一来,维修费用需要十几万元,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怠工产生的损失高达几百万美元。
赵帅临危受命,昼夜兼程飞往阿曼,当晚8点赶到地震队。他顾不上吃饭,直奔趴窝震源。看外表,听声音,主机没发现问题,他一夜未眠,辗转反侧,思忖故障原因。次日凌晨5点半,他一咕噜起身,再次为震源诊断,仍未找到喷油原因。他把车开出去,不一会儿,机油喷光。
震源动力、分动箱都没问题,为什么会喷油?他冥思苦想,再次打开分动箱,突然感到热气有异样,立即拆卸与分动箱连接的一段橡胶管,仔细查看终于找到病灶。他立即更换橡胶管,半个小时解决问题,震源重新开赴工区投入生产。
赵帅高超的维修技能得到国内外作业队伍的青睐,震源每每遇到疑难杂症经常由他确诊维修。尼日尔、叙利亚、阿曼等重点项目,他都是单刀赴会,为项目生产排忧解难。他还经常进行远程技术支持,通过微信、QQ、电话对国内外各探区震源问题进行线上沟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一次,青海项目震源出现问题,他对震源项目长连续线上指导3次,及时解决了问题。
赵帅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他的大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对震源精细研究,做到心无旁骛,有的放矢。他说,维修保障震源就要把震源看作是一个人,要检测是否健康就得有检查设备。于是,解决震源发动机维修和专用维修工具成为他的工作目标。
2013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他的创新工作如鱼得水。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针对专业工具进行大胆创新研发,确立了以命题式、投标式、科带式、蜂巢式等创新工作模式,共同驱动引导职工参与创新,形成了“创新并不神秘、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身边”的浓厚氛围。
当年,内蒙古一台震源车头和车体桥接部分损坏,没有专用维修工具就是打不开,厂家技术部门来人也束手无策。赵帅开动大脑,专用工具设计在他的脑海快速运转。他立即和厂家技术人员赶回厂家,加工制作了专门拆卸铰接梁的工具。
近年来,赵帅带领创新团队,进行各型号震源部件结构研究,设计了多项专用维修工装,使可控震源维修后的故障反复率有效降低了近90%,极大提高了野外项目生产效率。
—震源轮胎高大沉重,以前凭借人力拆卸,需要五六个人拆卸一个多小时。如今,大型轮胎拆、装专用工具只需10多分钟搞定。
—震源维修自吊装置、快速装卸装备,维修时间缩短4/5,保证了野外作业现场快速维修。
—可控震源作业时的噪声,城区作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常常引发矛盾,影响施工效率。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制造了BV620-LF型可控震源的底特律60系列发动机和卡特3406系列两套不同规格降噪装置,有效控制了两种不同机型噪声,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赵帅带领创新工作室紧密结合震源维修保障工作,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可控震源伺服阀调校装置的研制”突破多年伺服阀自主维修技术瓶颈,极大提高了维修效率,维修成本降低到原成本的1/10,每年节省维修费用数百万元。
“可控震源振动器清洗磨合装置”,保障了可控震源液压系统污染后的清洗洁净度;设计制造的“可控震源伺服阀维修技术与中位调校装置”,结束了公司多年依靠厂家技术力量维修,填补了公司该项维修技术的空白。该项目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
作为震源达人,赵帅有独特的带徒之道。他对徒弟从没发过脾气,而是和徒弟交朋友,采取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以正面鼓励为主。对于新来的大学生,他会问,你学的什么专业,喜欢干什么,对什么有兴趣;他因人施教,让每个徒弟都能够身心放松学技术。他还为徒弟设计发展目标,促进了年轻人快速成长。近年来,赵帅创新工作室为一线生产培养操作骨干200多人,维修骨干100多人。他带出的7名徒弟都成国内外生产一线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赵帅对震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关怀备至,细致入微。对大的震源零部件维修,他不仅要求冲洗干净,而且必须用管子吹干净。一次,一个徒弟说:“师傅,我觉得差不多了。你过来看看吧。”他说:“没有差不多,必须做到位,边边角角,必须吹干净,不能让半点灰尘进到系统。”他反复强调,小仪器检修戴手套虽然不方便,但必须戴手套,不能让一根头发掉进去,否则会出大毛病。
赵帅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震源维修保障工作中。多年来,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维修车间最后一个离开,对家里的事总是顾不上。2000年冬天,岳母患大病要在北京做手术,妻子希望他能够陪伴母亲。但新疆探区需要他技术支持,他二话没说,把女儿送到亲戚家,亲自为岳母做了一碗排骨,用保温瓶带给岳母,然后径直去火车站赶赴新疆。女儿从小到大,他没有时间陪伴女儿,家长会一次也没去过,至今感到愧对家人。
2018年11月,中石油集团公司组织技能专家去美国参观学习,公司人事部门通知他如期参加。他说:“我现在有两个科研项目要验收,确实离不开。”领导再三劝他,机会难得。但多年来亲力亲为的他,最终还是没去,全身心投入技术创新工作中。
赵帅与震源结缘,与震源相伴,把震源的冷暖安危与自己钟爱的事业乃至生命融为一体。近年来,他带领“赵帅创新工作室”主持参与完成国家专利7项、QC成果10项、技术改进30多项。他本人获得“河北省第二届百名能工巧匠”、“最美河北·最美工匠”、东方物探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先锋岗、东方先锋创新工作室、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