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影响也在不断深化,在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如今多媒体是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但常常因为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而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中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现代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1-0015-02
引 言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与教学情境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学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是较为广泛的,并不仅限于多媒体技术的有无,这是传统教学中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并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其学习积极性[1]。语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能达到使学生思路清晰、明辨是非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增强这一教育效果。
一、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以教材作为整体教学的核心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教材的学习,但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比如过于重视教材而忽略了学习中的拓展教学。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需要学生深入记忆,但由于方法受限,教师会强制要求学生背诵。背诵是可取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是过于枯燥,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的课文其实相对简单,长篇的文章也较少,但是学生年纪尚幼,经验少、知识基础都相对薄弱,同时活泼好动、专注力差,由此导致学生记忆知识往往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较多教师都在探寻能够提升学生专注力、加深记忆点的方法,以此使学生背诵更为简单,同时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保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多媒体内容,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使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得以提升,并且加深记忆点,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化,教学空间也得以拓展。
比如,在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因为诗中的许多用词都较为抽象,而课堂上教师只用语言进行大概的阐述,学生未能建立起形象的认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便可以增加对诗的形象化表述手段,使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诗中的一些陌生信息。《望庐山瀑布》整首诗有着磅礴的气势,描绘了人间独一无二的景色,也是作者瑰丽想象,让人叹羡景色之美以外,更让人佩服诗人的描绘。“日照香炉生紫烟”,“日照”便是太阳的照射,“香炉”是一座峰的名称,太阳的照射仿佛点燃了香炉,生起了一阵淡淡的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地看着瀑布奔流而下,就像雪白的布匹被挂在了山前;“飞流直下三千尺”,那从山峰处奔腾坠地的瀑布就像有数千尺的长度;“疑似银河落九天”,就好像从天上落下的银河。整首诗从阳光倾泻在香炉峰开始,到像天上坠下的银河结束,整首诗是围绕着瀑布而写的,香炉峰只是为了隐射地点,有紫气东来现象的是清晨日出的片刻。那么在讲述诗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加入时间、地点等元素,让学生如听故事一般地进行学习,学生对于瀑布是没有概念的,更没有紫气东来的经验,而银河也会让人误解成天上的银河,实际上并非指星空中的银河,而只是单指这条河的特点而已。几千尺也并非描述距离,而只是夸饰山的高度,教师要将这些阐述清楚,就需要用到多媒体设备。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找到一些视频和图片的素材,使学生明确诗词描绘形象,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同时更容易进行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确了瀑布的特点,并明确了几千尺类似的一些生活现象,教师也拓展了教学空间,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的效果令人侧目,但其实质仍是利用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方式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解释,加深學生的记忆。但在实际进行情境创设这一方法的运用时,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毕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具有差异性,更具有独特性,因此情境创设单纯使用语言来进行,效果也有一定局限。应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使相对单一的语言情境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因为是通过视觉观察,学生获得的体验也更为丰富,在情境创设效果上也具有更强的作用。学生之间的差别是一定有的,差异的大小也只是相对而言,就算应用多媒体也无法完全消除这种现象,但能够最大幅度地缩小学生之间的生活体验差异,所以这是理想的情境创设方法。
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寒号鸟》这一课的教学中,文章描述的寒号鸟是一只极为懒惰的鸟,但是这只鸟又非常特别——具有四只脚、翅膀没毛、不会飞行。教师在进行这一文章的教学时,也难以明确它到底是不是鸟。寒号鸟的原型是鼯鼠,和蝙蝠较为类似,之所以说是原型,是因为冬天时两者几乎是相同的形态,同时鼯鼠在民间传说中也是极为懒惰的生物,饿了也不会去找东西吃,直到实在挨不住了才会找吃的,饿得很了还会吃自己排泄的粪便。寒号鸟与鼯鼠的区别在于夏天会长出一身漂亮的羽毛,十分美丽动人。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将鼯鼠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构建起寒号鸟的形象,这便需要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对寒号鸟更加了解,这样学生对关于它的故事也会更加感兴趣。而《寒号鸟》这一文章主要是讽刺懒惰,教师只有将寒号鸟的形象建立起来,才能让学生通过寒号鸟的死亡受到教育——外表再好看,也不能忘记勤劳,懒惰是逐渐养成的恶习,不像急性疾病,而像慢性疾病,一点点地使人失去奋进的心。
三、课外引导,培养学生素质
相较于字词知识,课文中的很多精神更为重要,比如民族精神、笃实精神、君子精神等,这些精神是学生成为一个拥有爱、懂得爱、会去爱的个体,也能让学生的人格发展更加完善,在生活中能够秉持正直、向上、乐观,懂得尊重和爱护。网络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甚至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那么如何使公民能够更加理智地看待社会问题?当然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并且在无法判断时,能够尽量保持沉默,不受到有心人的挑唆。
比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中,文章的根本内涵是让人具有敬畏之心,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不要像青蛙一样,坐在井中,就以为天就只有井口的大小。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奇闻逸事时,教师使学生明白,在如今坐井观天的人仍有很多,我们应在生活中更加警醒,不能过于傲慢,要保持谦逊、谦和。
结 语
对于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而言,教材是整体教学的核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就是围绕教材展开的。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要重视课外知识以及多样手段对学生的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殷立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0):91-92.
作者简介:周静(1984.10—),女,山东青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