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思维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4-24 04:18张家琦
新课程·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综合题流域建模

摘 要: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聚焦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构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思维建模”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建模”能力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建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思维建模;策略

高考地理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类型,综合题能更好地体现地理思維过程。典型的地理思维过程为“知地、识象、析因、究理”。“知地”是明确试题情境所在地区;“识象”是识别题中区域地理现象的特点;“析因”是指解析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从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究理”是在试题中探究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原理,应用到试题中。学生在答题时思维过程是片段式的,往往定位不准、现象不知、原因不明、原理不解,造成成绩不理想。“思维建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全面地管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视野更广”。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论述高中生地理“思维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对教师的建议

(一)通过核心概念构建地理知识网络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和建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人教版必修二课本主要讲解了人口、城市、工农业和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接触到一些,教师可通过核心概念“空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将必修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注重案例教学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综合题就是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必修三区域地理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选取典型案例,采用“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现就以“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加以说明。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完田纳西流域的自然背景后,可对学生进行以下“思维建模”,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运用到世界其他河流上,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思维建模一:流域开发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分析该流域的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条件);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对流域发展有利的要素和制约因素;

最后,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根据其限制性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

教师讲解完可以让学生根据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探讨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思维建模二:

河流的利用方式包括供水、灌溉、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等。

思维建模三:水电站建设的条件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鉴于水电站建设的条件学生在答此类问题时可参照以下答题模板:

地处XX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大;地质条件稳定;靠近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先进;植被覆盖率高。

二、对学生的建议

(一)及时整理知识

对学生而言,学科知识网络体系越有序,越有助于对知识进行建模,越有助于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越有助于信息的储存与提取,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中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与多数学生交谈,了解到能够积极主动整理课堂地理知识的学生非常少,而且整理的方法一般就是照抄,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下图是学生自己对降水类型的总结:

(二)强化综合题的训练

地理综合题包含着多层信息的联系和多层的分析能力要求。所以强化综合题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建模”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要经常强化各类综合题的训练,要对各类地理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建立科学的答题模式,形成程序化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在解答各类地理问题时,就会思路清晰,有规律可循。

(三)学会推理

学生要学会由已知推未知,因此,推理是建立在判断基础之上的。具体来说,推理思维能力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地理科学研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比如,在学习必修一最后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就可以采用归纳推理。老师展示不同地区景观图片,学生要试着归纳差异性体现在植被、土壤、水源、气候等方面,最后形成逻辑关系。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的推理方法。比如,必修二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从自然和人文进行概括,具有很强的思维规律性,在之后的水稻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必修三的东北农业都有涉及,是将农业区位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类比推理在必修三用得比较多,例如,学完西气东输后,学生可以试着解决南水北调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陈学军.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鲁东大学,2013.

作者简介:张家琦(1962.8—),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本科,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综合题流域建模
巧用全等形 妙解综合题
压油沟小流域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an=f(Sn)型数列综合题浅探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