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他们心有精诚,手有精艺。
他们技高胆大,巧夺天工。
他们守护经典,攻坚创新。
他们练技修心,兼济天下。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用极致追求,书写新时代匠人精神。
系列專题——
为您讲述新时代大国工匠。
估计,在这篇稿件发表时,稿件里的主人公谭远红,正在办理退休手续。
60岁的谭远红个头儿不高,黑红色的脸庞,粗糙的双手,那是几十年在野外工作留下的痕迹。但他的一双眼睛却十分灵动,目光灼灼,仿佛带着一种青春的躁动。
和谭远红稍作攀谈,就会惊讶于他洪亮的声音、飞快语速所折射出的敏捷思路。最关键的是,他举手投足的每一个动作都急促又准确,给人一种精力弥漫的压迫感。
这哪像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人?
他周围的人都说:谭远红这个人永远都充满干劲,永远充满激情。正是凭着这种干劲和激情,谭远红从一个半文盲的贫穷人家孩子,一步步成长为石油建设系统的合格工人,继而成为辽河油田油建系统的“铁人”、焊工状元、全国劳动模范。
这还只是谭远红工作生涯的一部分,他的人生坐标曾多次变换,到如今,其“劳模网红”的身份,更为其传奇经历增添一抹绚丽色彩。
谭远红职业生涯的高光点都集中在辽河油田,但他并非东北人。1959年,谭远红出生在湖北江陵县下属的普济镇。在那个年代,多数人生活是清苦的,而谭远红的家庭尤其苦。
“我们是一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我这一辈儿有5个男孩,两个女孩,就指着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活。”谭远红说,为能填饱肚子,他们家什么都吃。野菜吃到身体浮肿是很平常的事,别人家喂牲口的豆饼是他们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有时也能吃到肉——如果在野地河沟里发现死猫死狗或其他动物,不管是被药死的还是病死的,都被父亲捡来改善生活。
时至今日,谭远红依旧怀疑,父母过早得癌症去世,是因为那时吃这些别人不敢吃的东西所致。但这是后话,在当时,即便如此拼命找吃的,谭远红依旧营养不良,他的个子特别矮,11岁时去给人打零工、捡破烂、搬砖头贴补家用,别人误认为他只有七八岁。
也就是在11岁那年,家里下定决心送他上学,他进入小学一年级,因年纪比别人都大,很快成为班长,很是神气。可惜由于家里贫困,只能上午上学。下午要去打零工,或帮着父亲拉车。坚持一年后,家里供不起了,让他辍学。
“那时的老师很有责任心,到我家来家访,苦劝,结果又让继续念了。”谭远红回忆,又念了半年,家里真的撑不下去了,谭远红哭着离开学校。
从此,他的文化水平被定格为“小学一年半辍学”,直到如今。
1973年,为减轻家中的负担,在镇领导帮助下,谭远红下乡到五七农场锻炼,那里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能吃饱饭。1975年12月,江汉五七油田石油队到农场招工。“油田建设是很苦的,常年野外作业流行性较大,四海为家,家境稍好点儿的都不愿去。对我来讲,无论怎么苦都比过去强,所以抢着去。”谭远红说。但在当时,石油队不肯要谭远红,因为他年龄小、个子太矮,而且没文化。
镇政府领导再次出面保送推荐:“谭远红他们家太穷了,而且这孩子真的很能吃苦,特别能干,你们就收了吧。”
采访时,谭远红讲了很多当年招工的细节,提到很多帮助他的人的名字,言语真诚地感谢当时的镇领导班子。显然,这是让他终生难忘的一次转变,最终,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极力沟通下,谭远红被招入五七油田管道二处,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油建工人。
进入石油队后,谭远红干活儿拼命的劲头很快就得到石油队领导的重视,经党组织研究决定,培养谭远红干焊工。
17岁的谭远红对这次机会格外珍惜,自己的焊条练完了,就捡别人丢弃的半截焊条继续焊,日夜不间断地练习,直到眼睛被电焊刺激得看不到任何东西,打饭只能托工友帮忙。他的技术成熟极快,被师傅认定“必成高手”。
果然,3年后,谭远红已是队里的野外管道焊接高手,1978年荣获江汉石油管理局颁发的质量优秀奖,他焊接的管道接口用X光做探伤射线检查无一质量问题,被评为“焊工状元”,当上了江汉石油局电焊培训教练,局领导直言,“今后,小谭的焊口,免检。”
而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是“一日百道焊口”。
那是1984年,谭远红所在的施工队已从湖北调迁到辽河油田两年多,谭远红也已经因为“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成为辽河油田油建系统中的一面旗帜。当时,广播、横幅标语、报纸乃至黑板报上,都写着“向谭远红同志学习”“远学张海迪,近学谭远红”。成名后的谭远红仍在野外一线坚守奋战,辽河石油勘探局团委和公司领导把他作为后备干部,多次给予培训提升的机会都被他拒绝。那一年3月,谭远红等人被紧急调到曙光油区计量站间管网工程。如果不能在4月1日前完成管道焊接铺设,就会给辽河油田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尽管大家都拼尽全力,但到3月29日,仍有100多道管口没有焊接。
3月29日天晚上,谭远红找到领导“请战”,要在明天一天之内焊完100道管口!
大家都以为他疯了野外焊接管道条件极为艰苦,通常是几名职工同时组对管口,对齐后,另一名配合工举着铁板挡风,焊工蹲在管子下面一点儿一点儿焊接,一名合格焊工一天至多焊20多个管口。谭远红之前创造的油田最高纪录是一天焊接61个。100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谭远红就这么承诺了,第二天凌晨4点他就带着司机和工人出发。由于地面是冻土,每一段管口下的作业焊坑都挖不深,谭远红蹲不下就躺着焊。关外隆冬的寒风吹得他的各个关节都没了知觉,只凭着意志力快速完成一个,又立刻向下一个焊口跑过去……
直到晚上7点,谭远红带着工人回来。只低声说了一句:“100道,都焊完了。”当时现场很多人看他近乎虚脱的模样,都哭出声来。
后经过检验,谭远红100道焊口全部合格,试压一次成功。从那儿以后,谭远红成为油田建设队伍中的传奇人物。即便在油田建设已经达到高度机械化的今天,他的“单人单日100道焊口”,仍是无法被打破的纪录。
1989年,国务院授予谭远红“全国劳动模范”荣誉。长年的野外施工,再加上谭远红超乎常人的拼搏精神,导致其身患多种疾病。1992年,辽河油田油建二公司党委研究决定,让谭远红离开野外一线作业,去预制厂当副厂长。
可谭远红拒绝。“我一个苦孩子出身,能有这一切,都是党给我的。况且,我文化水平不高,在预制厂干焊工老本行就很好,我可不干厂长。”他说。
然而,在预制厂做焊工两年半,一个突然的机会让谭远红“转型”了,而且是一种跨度很大的转型。在当时,油建行业长期野外作业,又缺乏系统的安全规范,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由于长期形成的氛围,没人愿意管,都怕得罪人。公司党委考虑到谭远红是最好的人选。谭远红立即答应下来,成为安全监督员,并由其主导,在辽河油田率先成立了“安全监察小分队”。
当时石油系统的施工队伍,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战天斗地的生活将每个人的性情都锤炼得刚猛火爆。安全监察小分队每天巡查工地,纠正安全隐患,甚至开出罚单,等于是捅这些人的肺管子,发生争执不可避免。
“那时候,大家觉得抢进度是第一位的,根本不像现在有安全意识。所以我带队去检查,他们都认为是找茬儿。”谭远红感叹说,由于他不走形式,发现问题后绝不通融,导致很多同事找他“算账”,甚至指着他破口大骂,抡拳要打。
如果是别人,可能就被镇住了,可谭远红是从一线干出来的,有威望更不怕得罪人。上任不久,就因为坚决揭露批评某厂忽视生产安全,导致该厂厂长被撤职。此事一度在辽河油田引发轰动,《辽河石油报》用头版头条报道,并引发“抓效益还是要安全”的大讨论。
“我从不避重就轻,在生产现场看到违规操作、发现安全隐患,是工人的责任就批评工人,是领导的责任就批评领导,领导不服,我就汇报给他的领导,甚至一路找到局领导我也要说真话。”谭远红说。
不止是警示、批评、罚款,谭远红还干了一件更“出格”的事。他做了一个“曝光板”,把屡次违反生产安全、不听劝告单位的照片贴上,写明违规细节,然后把曝光板摆在油建二公司办公楼的大门口。
这等于是给违规单位“游街示众”,让他们在整个石油系统丢人。谭远红手里拿着导游常用的扩音喇叭,站在曝光板旁边,只要周围聚拢的人多了,他立刻开始讲解该单位存在的问题。
此举一出,油建下属单位都格外重视,有的单位负责人都快被谭远红逼疯了,私下找他:“不要曝光了,再曝光咱们俩谁都没好!”
可谭远红不为所动,他倔强地认为,只有保障生产安全,才是对职工、对企业真正负责。“宁听骂声,不愿听哭声”是他的信条。1997年,油建二公司正式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站,谭远红本是理所当然的站长,但他坚决不干。他说:“我如果当了官,就要被官管,执法时就有更多顾虑和压力,还不如现在,不当官,反而可以管官。”
这些年来,谭远红累积开出29本罚单,处罚近2000个现场安全隐患,而批评教育的案例更是无以数计。油建系统的职工都慨叹:昔日的焊工状元、全国劳模,已经变成了“安全黑脸包公”。
从焊工到一名安全监察员,这种转型或许可以被很多人接受,但谭远红的下一次转型,则让很多人感到特别意外——他成了“网红”歌手。
从事安全监察岗位20多年来,谭远红积累了大量安全警示教育案例,他一直考虑如何将安全生产的警示内容、安全生产规范更有效地普及出去。为此,他尝试过多种形式,甚至将安全警示案例编辑成书出版。而将安全生产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诗歌,让大家传唱,渗透到大家日常的工作中,是他心头最期望的一件事。
他虽然文化水平低,但做起事来十分执着,编写诗歌成了他这个“安全黑脸包公”的下一个追求。词汇量少,就己翻查词典;不懂作诗,就找教材学习。就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学历的全国劳模,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默默“修炼”了几年的诗歌创作。
2004年,谭远红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第一次背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長达20句的《遵章守法 关爱生命》打油诗,获得了良好反响,从那儿以后,谭远红一发不可收拾,结合安全生产连续创作。2011年,谭远红创作的共21行的《安全歌》,先后在油建公司、《油田局域网》、《辽河石油报》、《中国石油报、辽河电视台上刊播,引发热烈反响。随着歌词的流传,油建公司的很多施工工地上都贴出了这首《安全歌》,无论是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还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施工的工程车上都在醒目位置挂着《安全歌》。
2012年,一段《景园家属唱响安全歌》的视频在网上火了,35位油田职工家属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旋律,并结合快板说唱等方式,把谭远红的《安全歌》演绎得有声有色。
谭远红突然在网上有了很大知名度,《工人日报》、全国总工会网站均榜上有名,这更坚定他的信心,埋头创作,以手写心。他写的歌词语言平实,近似白话,但情真意切,全以接地气、脍炙人口的7字诗句构成,真诚动人。继《安全歌》之后,他又创作了《我为盘锦创城唱赞歌》《中国踏上新征程》《中国走进新时代》等20多首作品。
不仅创作,劳模谭远红还上网搜索视频素材,挑选匹配曲调,购买自拍录制设备,亲自出镜演唱,在工友们的帮助下录制成片段,然后委托给专业公司制作成说唱视频,上传到优酷、土豆、腾讯网。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这位老劳模逐渐成为了的网络红人。
采访时,这位即将退休的劳模刚刚完成《中国踏上新征程》《中国走进新时代》的最新修订和录制,视频发布在优酷网上,受到网友热捧,正在制作的交通安全警示案例教育视频也即将发到网络上。坐在电脑旁边,看着视频中的自己,他有些感慨地对记者说:“我从一个乡镇的苦孩子,一步步成为石油工人,成为优秀焊工、全国劳模,再到生产安全监察员,得到荣誉,过上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党和新中国给的。所以,在退休之前完成这首歌的创作是我的心愿。我是劳模,也是最应该感谢党和新中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