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9-04-24 02:06马彬斌高永丽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住院治疗控制技术骨科

马彬斌,高永丽

1.玉溪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云南玉溪 653100;2.玉溪市人民医院神外二科,云南玉溪 653100

骨创伤发生过程中,由于人体受到强烈的外源性刺激,导致骨组织发生完全或者部分断裂,骨创伤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常规治疗方案为固定疗法与复位疗法[1]。并辅助康复治疗,然而该治疗方案的周期相对较长,将在很长时间内对患者的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探讨有效的骨创伤患者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报道指出,通过在骨创伤患者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该次研究将着重探讨该院2017年1—12月接收的86例骨创伤患者治疗中以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诊治的骨创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43例,并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当中。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 24~69 岁,平均年龄(40.6±0.4)岁;交通事故致伤10例,高处坠落损伤19例,跌倒致伤11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患者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41.7±0.2)岁;交通事故致伤 12例,高处坠落损伤16例,跌倒致伤13例,其他原因致伤2例。两组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的线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创伤手术方案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并发症治疗和相关预防性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共分为3个治疗阶段,具体内容如下:①第一阶段:该阶段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患者的抢救、稳定骨折、恢复其生命体征并给予预防感染和液体复苏等治疗。对于开放性的骨折患者采取彻底冲洗与清创,并密切观察患者脉管损伤的状况,采取压迫填塞以及包扎等方式实现彻底止血。若患者出现肢体肿胀,需检查患者是否属于骨筋膜综合征,若确诊需要及早进行筋膜切开减压和负压引流治疗。该阶段治疗中需要确保患者的保温以调节其酸碱平衡,并积极做好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预防低体温。②第二阶段:动态化的监测患者病情进展,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其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针对损伤前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需将患者送至ICU病房加强监护。该阶段重点是促进患者凝血机制紊乱的恢复改善其代谢性酸中毒,并恢复患者血容量及体温。③第三阶段:需要着重针对开展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诸如身体虚弱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以及病发骨盆骨折和脊柱骨折等患者,需要待患者生命体征完全稳定之后,且并发症控制效果良好,结核患者身体状况确定患者手术治疗时机,及早开展手术治疗。

1.3 评价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愈: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能够基本上或者完全恢复受伤前的生活水平,且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有效: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恢复至创伤前的生活状态,但存在轻微的并发症并未对其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无效: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出现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且生活状态受到影响[3]。②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以(±s)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67%,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88.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7.62±1.31)d,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29.67±2.1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7,P=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上升,以及人们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临床中骨创伤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且损伤程度也出现增加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影响和威胁。诸多临床实验研究均表明,当患者出现骨创伤之后多数患者均表现出机体的代谢失常以及生理功能行紊乱,若不能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将进一步加重患者脏器功能负担,甚至可能产生脏器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4-5]。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损伤控制理论也受到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普遍认为在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6]。

损伤控制技术,即是将损伤控制理论作为临床指导,对以往的手术治疗过程进行优化。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快速便捷的治疗方案,即对患者病情加以控制,以促进其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通过采取分阶段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时机[7-8]。通过分阶段的临床治疗方案,可在患者病情前期预防其体温下降,改善机体内循环异常,纠正酸中毒等不良病理性变化。有利于降低患者不可逆损伤,这也为患者的抢救以及生命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9-10]。该次研究结果提示,通过采取损伤控制全奠定了良好基础[9-10]。该次研究结果提示,通过采取损伤控制技术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体住院治疗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运用损伤控制技术有利于改善骨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这对于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易东升等[9]在其研究中针对120例骨创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高达52.11%,较参照组的24.16%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研究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高达96.24%,显著高于同期参照组的82.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张德刚等[10]在其研究中针对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为(2.16±0.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1.02)分。以上研究均于该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提示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通过应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同时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有利于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痛苦,这对于进一步提升骨科创伤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次研究可知损伤控制技术是骨科创伤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该治疗技术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优势,特别是在盆骨骨折、髋关节骨折以及长骨骨折等患者治疗中发挥着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可缩小患者创伤面积,并且该治疗方案具有操作便捷等优势,能够进一步提升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可降低患者多个器官的负担,可有效避免患者机体内发生微循环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和体温下降等不良并发症,有利于防止患者长期处于耗竭状态。因此能够降低骨科创伤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除此之外损伤控制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手术前将患者迅速转移至医院主动开展损伤控制,有助于防止患者发生低体温情况。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有助于增加患者组织灌注,纠正其凝血功能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骨科创伤病人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运用损伤控制技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因此可将损伤控制技术作为骨创伤患者的优选临床治疗方案加以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住院治疗控制技术骨科
认知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治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康复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干预意义研究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儿科疗区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
晚期癌症患者住院及居家姑息治疗模式的生活质量及费用比较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