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hs手术联合双侧V-Y皮瓣及光动力治疗鼻部皮肤鳞状细胞癌*

2019-04-24 01:27叶文正吴一文王珊珊方木平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鼻部鳞状皮瓣

叶文正,吴一文,王珊珊,王 兰,方木平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发生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第二常见皮肤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光暴露部位皮肤,多见于头面部,其中以鼻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1,2],肿瘤中心易出现坏死、溃疡以及出血,部分肿瘤可呈凹陷浸润性生长,进行性扩大,侵犯其下方的筋膜、肌肉、骨骼等组织,甚至发生远处转移,危害性较大。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课题组运用Mohs手术联合双侧V-Y推进皮瓣及光动力治疗12例中老年鼻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皮肤科住院行Mohs手术联合双侧V-Y推进皮瓣及光动力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12例鼻背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其中男 5例,女 7例;年龄 63~89岁,平均(72.83±7.44)岁;所有肿瘤均发生于鼻背部位,患者均经术前局部活检和术后组织病理确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肿瘤面积介于0.8 cm×1.3 cm~2.2 cm×2.3 cm,手术切除后缺损面积为 1.3 cm×1.9 cm~3.0 cm×3.1 cm。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肿瘤未见远处转移及鼻骨骨质破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设计 亚甲蓝沿肿瘤边缘标记切口,首次切口位置距离病变组织约2~4 mm,采用Mohs手术完全切除病变组织,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皮肤缺损采用双侧V-Y推进皮瓣进行修复,术前1 h内使用抗菌药物1次预防感染发生。

1.2.2 手术操作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沿标记线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并分成若干块,切下组织和患者鼻背部相对应的位置标记相同的记号,并画出缺损形状参考图,每块组织均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切口侧缘和底部是否有肿瘤细胞残留,根据冰冻切片结果选择是否继续扩大切除和切除的部位及深度,重复这一过程至肿瘤切尽为止,缺损创面采用V-Y推进皮瓣方案修复,术中缝合时,在保证闭合缺损的前提下,避免出现过度张力性的牵拉导致面部结构移位,Y字成形时,末端呈弧形走形隐藏入双侧鼻唇沟之中,利于术后面部美观,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1.2.3 术后处理 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嘱患者禁止皱眉和擤鼻等动作,术后2 d换药,观察皮瓣的血运、出血以及有无感染等情况,术后7 d拆线,采用新鲜配制的5-氨基酮戊酸118 mg(商品名:艾拉/ALA,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18 mg/支),加入0.5 ml注射用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ALA溶液,外敷于手术切缘周边1 cm区域,封包3 h后用100 J/cm2的红光(635 nm)照射,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10 d,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

2 结果

2.1 整体疗效 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0~168 min,中位手术时间114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中位出血量19 ml,无术后感染及皮瓣坏死情况发生,伤口对位整齐,甲级愈合,缝合部位瘢痕细小,色泽和皮肤质地与周围一致,组织相容性好,眼睑和面部无明显牵拉移位变形,鼻唇沟弧度理想,面部结构功能良好,表情自然,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鼻部外形无移位,肿瘤均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

2.2 典型病例 患者,女,89岁,以鼻梁部皮肤溃疡6个月入院。专科检查:鼻梁部位可见一直径2.2 cm×2.3 cm溃疡,边缘不整齐,呈火山口样外观,溃疡底部可见坏死出血及结痂,见图1。耳前、耳后、颌下、刻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颈部彩超未见异常包块。鼻部X光片检查未见鼻骨破坏,行局部皮肤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提示鳞状细胞癌,见图2。综合评估患者手术指征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一次,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局麻下行Mohs手术切除肿瘤,至切缘未见肿瘤细胞后,行双侧V-Y皮瓣修复鼻梁部缺损创面,见图3。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好,未见感染,1周拆线,行光动力治疗3次,每间隔10 d治疗1次,术后6个月复诊,未见肿瘤复发,鼻部外形正常,鼻唇沟弧度良好,伤口缝合部位有轻度增生性瘢痕,修复皮瓣厚度稍偏厚,对其容貌无明显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疗效较满意,见图4。

图1 术前鼻部皮损

图2 组织病理符合鳞状细胞癌

图3 V-Y皮瓣修复创面

图4 术后6个月复诊情况

3 讨论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中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好发于光暴露部分皮肤,以头面部发病较为常见,该肿瘤破坏性较强,局部侵蚀可影响眼、耳、鼻等面部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若发生远处转移可危及患者生命[3]。该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冷冻及局部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仍是该疾病治疗的金标准,对于无明显禁忌证的患者,尽可能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2]。彻底切除肿瘤细胞,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不影响面部器官结构功能和伤口愈合,对缺损的组织进行整形缝合,利于伤口愈合,促进康复,减少复发和减轻患者痛苦[4]。Mohs手术,亦称为显微描记手术,是由美国医师Frederid Mohs在19世纪40年代针对皮肤肿瘤开创的手术,该手术方式的诞生对皮肤外科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手术方式既能够有效切净皮肤肿瘤,又保证了术后组织的缺损最小,利于伤口愈合。时至今日,Mohs手术仍被公认为是治疗常见皮肤恶性肿瘤的金标准。对于皮肤鳞状细胞癌,常规手术治疗不能保证肿瘤是否切除干净,因而会导致肿瘤复发可能,如果过于扩大切除组织,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Mohs手术在保证完整切除肿瘤组织的前提下又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组织,利于术后康复且不影响周围器官结构功能及美观[5]。

该组患者由于均为鼻背部皮肤鳞状细胞癌,采用Mohs手术切除后,鼻部缺损面积均较大,且由于本组患者平均年龄均较大,年龄最大者89岁,随年龄增长和紫外线照射时间延长,患者面部光老化逐渐加重,皮肤弹性纤维减少[6],组织扩展性极差,直接对吻缝合或者局部旋转皮瓣张力均较大,创面难以缝合且皮瓣容易撕裂,导致缺损修复失败的风险,如行皮片移植,局部组织相容性差,成活率较低,移植皮瓣容易坏死,取皮部位也会导致新的伤口出现,增加患者痛苦。V-Y皮瓣是整形外科中常见的任意皮瓣,修复创面时,皮瓣形状设计灵活[7],采用双V-Y推进皮瓣时两侧皮瓣相向运动,对修复缺损创面成互补关系,有效减轻单侧推进的张力,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且V形切口可稍做改良,双侧V字尖端均沿鼻唇沟走向,因此在对吻缝合后,Y字尾端隐藏于双侧鼻唇沟结构之中,双侧下眼睑无受力和牵拉,眼睑无移位,面部轮廓和结构不被破坏,外形无受损。术中主要要点为:术前应预先设计好皮瓣走向,术中分离皮瓣时要保证产生足够的移位和蒂部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同时动作要轻柔,以免过多损伤组织,在对吻缝合的过程中,丝线结扎时候保证伤口闭合即可,打结时切不可太过用力,避免缝合组织被丝线张力切开。对于老年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沟通,缓解其内心紧张和压力感,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有皮肤溃疡,部分伤口合并感染,且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为避免术后伤口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术前可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术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叮嘱患者禁止擤鼻或皱眉等动作,防止伤口裂开。

光动力疗法是通过635 nm的特定波长的光照激发光敏剂,在病灶部位产生光化学反应,使其产生活性介质单态氧,单态氧可通过氧化碳键选择性损伤肿瘤细胞内类脂质、核苷酸等多种细胞成分,导致细胞死亡,从而破坏肿瘤组织,光敏剂被激活产生的单线态氧还可以作用于血管壁及血管内皮细胞,会导致血栓形成,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应答(如血小板聚集、血管活性分子释放、白细胞黏附、血管渗透性增加和血管收缩),这些效应最终导致肿瘤血管堵塞、血流停滞、肿瘤组织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坏死,此外,也可通过激活炎症细胞释放蛋白酶、过氧化物酶、细胞因子等多种炎性介质产生免疫反应,最终肿瘤细胞和病变组织被清除,正常组织由于光敏剂浓度较低而得到保护[8-10],且ALA进人体内后很快被代谢,不在体内产生蓄积,患者治疗后不需要避光,不产生光敏反应,该疗法无创且低毒,可以重复治疗,刘厚广等[11]报告2例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通过光动力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李霞等[12]也报告通过光动力治疗7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该组患者Mohs手术治疗后,联合使用光动力治疗,清除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治疗完成后随访6个月均未见疾病复发,治疗效果理想。

总之,Mohs手术联合双侧V-Y推进皮瓣及光动力治疗中老年鼻部鳞状细胞癌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皮瓣成活率高,术后瘢痕增生轻,鼻部外形恢复好,面部结构无移位,重要器官无牵拉变形,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可选择应用。

猜你喜欢
鼻部鳞状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鼻部整形术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自体耳软骨移植联合硅胶假体置入在鼻部整形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鉴定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