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废水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2019-04-24 00:54
铁道标准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涌水量渗透系数水量

茹 旭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其施工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亦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1-4]。其中,铁路隧道所产生的施工废水是主要污染源之一[5-9],现行《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2016)(以下简称“规范”)认为其主要污染因子为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石油类等,推荐采用混凝、沉淀、隔油、气浮或过滤的处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程实践中也发现部分隧道施工废水水质与规范不一致、个别处理单元效果不佳,以及设计水量无标准可循等问题。鉴于目前铁路隧道施工以钻爆法为主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大量现场调研和试验工作基础上,围绕隧道施工废水水质、水量和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1 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及处理工艺优化

1.1 施工废水水质与主要污染物

施工废水水质是废水处理工艺的先决条件,而隧道岩性、施工材料及工法决定了施工废水的水质。通常认为钻爆法隧道施工中,开挖和爆破后产生大量的岩屑和粉尘是废水中SS的主要来源;隧道衬砌、注浆所用混凝土、砂浆以及添加剂如减水剂、防冻剂等溶于水后,其水解产物多为碱性,导致废水pH增高;施工所用炸药如乳化炸药或TNT等主要成分为NH4NO3或1,3,5-三硝基甲苯,导致废水中存在一定含量的COD、氨氮或总氮等;此外,洞内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等现象导致废水中存在一定的石油类[8]。其他污染物原则上仅与特殊隧道岩土、地下水性质有关,如盐岩隧道并不广泛存在。故规范中给出隧道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及石油类,且pH偏碱性,并提出了当施工废水排放达到现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或TB/T3007—2000《铁路回用水水质标准》时,推荐采用混凝、沉淀、隔油、气浮或过滤工艺去除SS和石油类等物质,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规范推荐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上述工艺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课题组调研发现,实际运营中气浮单元的去除效率欠佳,且浮渣极少,说明废水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较低。为此,课题组选取成兰、玉磨、丽香、郑万、格库、阳安二线、京张城际等铁路的多个隧道施工洞口工点,对上述污染物进行了重点监测和水质采样分析,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可以看出,典型隧道施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其他COD、石油类、TP等均不超标。需要指出的是,现场监测中也发现个别隧道施工废水中COD及氨氮超标现象,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洞内设有地下车站,工作量大、施工人员多,粪便污水混入施工废水所致。

表1 典型隧道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

注:括号内为平均值。

1.2 处理工艺的优化

鉴于施工废水中石油类能够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故可取消规范推荐采用的“隔油”和“气浮”处理单元。但考虑隔油工艺增加的投资不大,且安全系数有一定储备,仍予以保留。同时由于施工废水中pH值最高可达13.0,较规范中上限10.0显著增大,而通过混凝剂(如铝盐或铁盐)的水解来降低废水pH值至6.0~9.0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增加pH值调节措施,保障废水处理达标排放。此外,依据表1,部分隧道施工废水中SS最高可达6 530 mg/L,较规范中SS的上限4 500 mg/L显著偏大,为降低后续处理负荷,应在调节沉淀池前增设沉砂单元,降低入池SS的含量。

综上,对规范推荐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优化为沉砂、调节pH、混凝、调节沉淀隔油、过滤,详见图2。

图2 优化后的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经现场检验,该工艺对隧道施工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SS为1 064~3 766 mg/L,过滤出水SS在40~65 mg/L,可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要求。

另外,因废水中悬浮物含量高、水量波动大,为提高处理工艺抗冲击能力,设计中的调节沉淀及过滤单元应设置为不少于2格(台),并可采用优化沉淀流态、增加斜板(管)等措施提高系统处理效率。

此外,对贫水隧道或短隧道,因涌水量极小,只有施工作业废水排放,可只利用简易沉砂池、调节pH值的方式,将主要污染物加以去除,能够有效降低基建及运营成本。

2 施工废水来源及设计流量计算方法

2.1 施工废水来源

经现场调查,施工废水来源主要为施工作业废水及受污染的隧道涌水。前者是隧道钻孔、降尘、混凝土养护等工序产生的废水,根据围岩等级、施工工法的差异,按照《铁路工程预算定额手册》(第二册·隧道分册)计算,该部分排水量qm为12~20 m3/延米。后者则是在赋存地下水的地层,因隧道开挖造成其涌出和渗漏,并与掌子面及地面接触后受到污染,其水量与地下水赋存条件、岩性及其渗透系数K、降雨量等密切相关,是隧道施工废水的主要来源。按照现行水文地质勘察设计规范要求,由水文地质专业根据现场调查、勘探、试验等成果确定的水文地质参数,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Qs和最大涌水量Q0,其中Qs为隧道持续稳定的涌水量,Q0为隧道日最大涌水量。但如何利用涌水预测值作为施工废水设计水量的依据,设计规范中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2.2 施工废水设计水量

隧道施工废水由隧道施工作业废水和隧道涌水两部分组成。但由于现行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并给出计算方法,在以往工程设计中计算水量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考虑施工作业废水排放量qm;二是对隧道正常涌水量Qs或者最大涌水量Q0,选择哪一个值作为设计依据意见也不一致;三是由于Qs和Q0是指隧道在没有采取任何工程措施前提下的全隧道地下水排放量,并未考虑隧道衬砌、注浆等措施对涌水的消减作用,加之隧道通常设置多个施工洞口(含辅助坑道)分段施工,或者设置泄水洞分散排水,如直接用Qs或Q0作为某个施工洞口的废水设计水量时,结果偏大。故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对隧道施工废水设计水量的影响,并结合隧道施工方案予以确定,相关探讨如下。

2.2.1 隧道衬砌和防排水设计影响

根据工程实践,隧道涌水量与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围岩的渗透系数有关,即隧道的涌水量与围岩综合渗透系数K、水头H有关,且K越大或H越大,涌水量越大,反之越小[10-13]。

(1)隧道衬砌影响。依据TB10003—2016《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地下水水头不高的段落,设置的排水型隧道衬砌原则上不考虑外水压力,即隧道自由排水,对涌水量无影响;在有水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岩溶和地下水发育地段,隧道衬砌设计时按承受适当外水水压考虑,即水头减小、涌水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衬砌渗透系数与围岩渗透系数比值确定外水压力的折减系数β[14-15],据此推算涌水量折减系数。

(2)隧道注浆影响。当隧道所经过地段存在高压富水区或特殊水环境要求时,通常采用注浆提高围岩的综合渗透系数,降低涌水量[16-19]。依据王建宇、郑波、张成平等的研究成果[14,20-21],采取帷幕注浆圈手段后,隧道涌水量为注浆圈外径、衬砌内径、衬砌外径、注浆渗透系数和围岩渗透系数、衬砌渗透系数的函数。经计算,对某一确定断面的隧道,注浆体综合渗透系数提高至围岩渗透系数的10倍,隧道涌水量折减系数为0.45;渗透系数提高至50倍,折减系数为0.13;渗透系数提高至100倍,折减系数为0.07。因此,当采取注浆防水时涌水量将会大幅减小。

(3)泄水洞的影响。对设置泄水洞的隧道,由于部分地下水从其排出未被施工污染,不需要处理,且减少了隧道施工洞口的地下水排放量[22],故对应施工洞口的废水水量也相应减少。

综上所述,对衬砌不考虑外水压力的排水型隧道,由于其地下水水头低、涌水量小,出现Q0的概率本身就不高;对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设计原则的隧道,由于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注浆和承压衬砌等措施目前已非常成熟,且可有效控制隧道涌水量,出现Q0的情况也很少。故采用Q0作为设计依据往往会导致废水处理设施不能充分利用、规模偏大。虽然理论上可以利用隧道衬砌渗透系数、注浆体综合渗透系数与围岩渗透系数的比值推算出对Q0的折减系数,但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且现阶段无成熟经验,难以量化。而正常涌水量Qs相对平衡了施工期降雨量波动、衬砌和防排水设计等各种影响,现阶段作为施工废水水量的计算依据是较为适宜的。

2.2.2 隧道施工组织影响

一般来说,隧道施工从进口、出口分别掘进,长隧道施工受通风、工期等控制,还需要设置辅助坑道进洞掘进。在隧道设计中,每个施工洞口都会给出其负责掘进的正洞段落和长度。由于水文地质也是分段预测正常涌水量的,故可据此确定该段落涌水量,如有辅助坑道还应叠加其涌水量。

为此,根据铁路隧道预测涌水量、防排水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案等综合考虑后,对单个隧道施工洞口工区的废水设计水量Q计算如下。

(1)排水型隧道

(1)

式中Q——施工废水设计水量,m3/d;

Qs-z——工区施工正洞的正常涌水量,m3/d;

Qs-f——工区施工辅助坑道正常涌水量,m3/d;

qm——施工作业废水排放量,m3/(m·d);

L——工区施工正洞长度,m;

T——工区施工工期,d;

Qx——泄水洞排水量,m3/(m·d)。

(2)以堵为主、限量排放隧道

(2)

各参数含义同上。

对于式(1)泄水洞的排水量Qx的确定,需要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合理分析后确定。

3 施工作业废水和涌水分流排放的可行性

鉴于隧道施工废水的主要来源为施工涌水,其本质为清洁的地下水。若能找到将涌水单独排放、避免污染的方法,即“清污分流”可进一步减少施工废水处理量、节省投资。对此设想进行了深入论证,主要思路是依据隧道内地下水涌出位置的不同加以分流,即掌子面涌水将不可避免与该处的岩屑、岩粉和泥浆等混合而受到污染,难以单独排放,但已衬砌段渗水可利用某些工程手段将其单独引排至洞外,避免污染,特别是施工期顺坡排水的隧道洞口更具有条件。课题组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顺坡排水铁路隧道(含辅助坑道)施工废水“清污分流”方法,并在郑万铁路某隧道试点成功[23]。

4 结语

(1)隧道施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且pH值>7呈碱性;氨氮、磷酸盐、COD及石油类则为非主要污染物。

(2)当隧道施工废水需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时,推荐处理工艺为沉砂、调节pH、混凝、调节沉淀隔油、过滤。

(3)隧道施工废水设计水量应包括施工作业排水及隧道涌水,其中隧道涌水计算应以隧道预测正常涌水量为依据,并根据隧道防排水设计以及隧道正洞施工分段划分、辅助坑道设置、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猜你喜欢
涌水量渗透系数水量
充填砂颗粒级配对土工织物覆砂渗透特性的影响
胡家河煤矿涌水特征及规律分析
酸法地浸采铀多井系统中渗透系数时空演化模拟
赵各庄矿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分析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水泥土的长期渗透特性研究*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隆德煤矿下组煤开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预测
广西忻城某石材矿山涌水量预测研究
微重力水电解槽两相热流动与水量分配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