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抓创新
——浙江县域创新之新昌案例

2019-04-24 01:29浙江省新昌县科学技术局编辑王雯慧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昌产学研科技

文/浙江省新昌县科学技术局 编辑/王雯慧

新昌地处浙江省东部山区,地貌特征是“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典型的资源小县,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自然条件上毫无优势可言。

然而,恰恰就是这个山区县,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华丽蜕变,实现从浙江省次贫县到全国百强县、从浙江省污染重点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

2014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后,新昌通过高效率、高精准制度供给,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能。2013—2018年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92%,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4%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12.8件提高到42.7件,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22%提高到3.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由44.3%提高到89%,高端制造和生命健康两大产业占比高达8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13.28%,不良贷款率仅0.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进入2以内。

依靠科技创新,新昌既赢得了金山银山,也留住了绿水青山,2017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8年11月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之一。

优化创新机制 激发内在活力

“小县城,大科技”,新昌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优、生态好的发展新路。新昌以打造“创新生态最佳县”为目标,全面实行科技新政,全面优化政府服务,主动当好科技“店小二”,让企业专心创业创新。

为了优化机制创新,新昌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驱动领导小组,每周研究创新改革,每月协调推进工作,每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并将5月31日确定为科技日,喊响创新光荣。

建立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机制,确保科技财政投入占比10%以上。加大对乡镇(园区)的考核力度,科技创新占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的比重超过30%。加快搭建公共平台,谋划建设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通用航空、汽车部件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0家大型企业82个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共享。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服务,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和维权援助两个中心,实现规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警企联络室全覆盖。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推动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创新,企业的创新热情有效迸发,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不比大小比创新”成为一种共识。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 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唯有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方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新昌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动摇,突出企业唱主角,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做强创新主体。实施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倍增”计划,推进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中高端人才“五个全覆盖”,引导企业坚守实业、专注主业、做大做强主业。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迅速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累计实施海外并购53起,并购资金超过190亿元,形成了一批国内乃至国际的“单打冠军”。目前,新昌拥有上市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占规上企业近一半)、科技型中小企业470家,6家企业入围浙江省创新百强企业,新昌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奖项8项。同时,新昌聚焦企业创新链,实施科技招商策略,加大精准招商力度,2017年以来启动和上马了SKF球轴承基地、恒鹰动力航空发动机叶片、高铁控制系统等一批高精尖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

二是做精研发机构。建立省市县三级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培育机制,把研究院建在企业,把人才留在企业。截至目前,新昌已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家、院士工作站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省级外国专家工作站9家。创新企业多研发中心模式,在杭州、深圳等富智地区和海外设立异地研发机构40多个,在杭州滨江区和浙大紫金众创小镇分别设立新昌研发基地,助力企业借智发展。

三是做深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产品和重大装备产业化落地。2017年以来,共引进30亿元以上科技产业项目7个,10亿元以上科技产业项目8个,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31个。同时,科技大市场、科技展览厅、科技成果网相继建成投用,有效加快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2017年,全国首家设在县域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落户新昌。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增强创新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这个喊了无数年的老口号,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看上去很美”。而一个人口只有43万的山区小县,却把产学研合作确确实实落到了实处。

2016年,新昌被列入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综合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出台扶持政策,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建立县领导结对联系高校研究团队制度。在浙江省科技厅支持下,每年将30个县级产学研合作项目列入省级公益性项目,打通了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的通道。深化校企双层双向对接机制,促进企业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团队有机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衔接。目前,新昌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规上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率超过90%,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转变。

新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综合改革,带动了高校研究生及导师的管理体制改革,浙江理工大学在新昌设立的研究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命名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7年10月,教育部在新昌召开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座谈会。

建立人才引进集聚机制 强化创新支撑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新昌没有本地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区位条件不佳,城市能级不高,招引人才的难度可想而知。面对这些难题,新昌打出了一套引才、留才、聚才的“组合拳”。

一是以好政策引才。积极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大力实施“天姥精英”计划,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补助500万元创业科研经费。2018年以来,新昌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1.26亿元。

二是以好服务留才。健全完善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落实定期调研、定责服务和人才分析例会等制度,吸引更多人才留在新昌、留在企业。特别是在人才住房问题上,一方面,加快公租房、专用房建设;另一方面,推出安家补贴和购房货币化补助办法,对引进的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

三是以好机制聚才。积极引导企业采取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销售分成、项目制奖励、一次性创新重奖、荣誉激励等多种创新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相关做法已在54家亿元以上企业全面推行。目前,全县拥有人才总量8.16万人,万人拥有人才量达1872人。

铁了心抓创新 打造新昌科技升级版

新昌因创新而新,因改革而昌。新昌这些年的发展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段话:“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下一步,新昌将继续坚持“创新强县”不动摇,围绕“创新生态最佳县”目标,抓细抓实国家创新型县各项工作任务,推动科技创新主要指标有新进步、企业主体培育有新进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创新生态有新氛围,打造新昌科技创新升级版。

一是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完善创新推进、改革联动、引才用才、创新投入、政策落实五项机制,坚持科技、经济、行政管理“三改”联动,深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让改革创新“两个轮子”一块转起来、持续发力。

二是实施创新要素集聚工程。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高校研究院集聚园(研究生园)建设。深入推进两大园区转型升级,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大力培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加快创新服务、创新创业、产业承载三大平台提档升级,为县域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三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围绕科技企业“三倍增”,推进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中高端人才“五个全覆盖”,进一步做强成果转化主体。构建科技成果资源数据库,创新技术交易机制,培育优质科技中介,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在新昌落地转化。

四是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是实施科技为民惠民工程。

深入推进“百村成景、百业增效、百姓致富”的“三百工程”,启动科技强农惠民项目,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六是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推进创新服务提升、创新成果保护、创新氛围营造三大行动,建强科技创新“五支队伍”,办好“5·31”新昌科技日,讲好讲活新昌创新驱动的好故事、好经验,进一步营造“不比大小比创新、不比规模比效益、不比资产比智产、不比一时比后劲”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新昌产学研科技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锐新昌:上市前股东减持分红 圈钱割韭菜嫌疑深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