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丹 张洪秀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经从原来单纯的技能教育发展成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按照教育对象上划分为高校教育信息化、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和学前教育信息化,其中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比较少,文章旨在通过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建设的研究,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优化学前教育工作,提升幼儿的信息素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内涵;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信息化的步伐在我国的教育发展道路中大步前进,从高等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都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体系。同时,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在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开始了构建之路。
一、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信息化
(一) 学前教育
关于学前教育的概念国际上做过专门的讨论,并给予了准确的描述。“能够激发起出生直至进小学儿童 (小学入学年龄因国家不同而有 5-7 岁之不同)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每个国家对于学前儿童的年龄界限略有不同,在我国,根据我国的学制体系将学前儿童的年龄定在3到6岁,也是本文研究学前教育的对象界定。
党的十七大,把普及学前教育工作列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之中,国务院及各部委同时对发展学前教育工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文件,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证,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建立。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
伴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儿童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日趋普遍,信息化的步伐也渐渐地迈入学前教育之中,学术界也展开了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200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郭力平指导的硕士论文《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影响》,首次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展开了研究工作。2007年,“学前教育信息化”一词成为了学术专用名词,并出现在学术研究之中。学者们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为“在学前教育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应幼儿学习特点的数学化教学资源,优化学前教育过程,提升幼儿信息素养,促进其发展的过程”。
根据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之中,也具有明显的学前教育特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方式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和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适宜性”是其显著的特点。“适宜性”这一理念是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根据在美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小学化倾向的背景,在尊重幼儿身心特点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理念。学前教育信息化不要求所有的幼儿园都必须构建微机室,而是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地构建适合儿童发展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强调儿童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不是技能的培训,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开展其信息化教育活动。
一、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架构
(一) 信息化基础设施科学配备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设备是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计划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备中,应首先考虑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把儿童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选购信息化等网络设备时,应选择环保的信息化设备,以保证幼儿的健康。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相对有限,我们要采用个人出资、政府出资等多种方式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资金保证,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设施配备的均衡发展。
(二) 学前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开发适合学前学校、学前儿童及学前家长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诸如:教育教学游戏软件、幼儿学习专题网站、学前教育专题学习微平台等。通过教学软件资源的使用,使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软件的使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激发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较晚,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文化为我所用,提升教育资源的制作水平。
(三)建设具有信息化高素质的学前教师队伍
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学前教师队伍是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信息化设备与资源都是辅助条件,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需要从教师入手。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可以在学前教育中将课程内容与信息化资源完美的融合,在恰当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学前教师信息化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种方式进行。职前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里学前教育的专业中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在职教育主要是针对在职的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把具有信息技术教育经验的专家请进来;把学前教师送到当地的示范园中实习或是专业的培训机构中学习。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保证培训工作持续、有序地进行。
(四)学前教育信息化法规与标准的制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规、标准的限定,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部门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一个标准,不能一蹴而就,不同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法规和标准,确保学前教育信息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五) 学前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学前教育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的建设难点不在于信息设备的投入与使用,而在于专业的学前教育信息化队伍的建设、专业的教育内容的设定,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建立,產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保证学前教育队伍的建设;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研发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教育课程内容,建立专业的学前教育数学化教学平台;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规范学前教育信息业产业体系的建立。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建议
(一)牢记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的是为学前教育工作服务的,不管技术发生了什么更新,环境出现了什么变化,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不能忘。学前教育信息化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前教育效率、提升教育效果,提升学前儿童的信息素养,强调信息技术对幼儿认知和学习的辅助支持。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发挥学前儿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不能因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忘记了教育的根本。
(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设备,提升学前教育效果
当前,对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认为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或者一种教学工具而已,可有可无,甚至还有人持有反对意见。这也是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新的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成为了新时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慢长过程,3~6岁的儿童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心灵纯净,是树立良好信息素养的最佳时机。但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使用必须适度、合理,使用时间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信息化设备,控制好时间与时机。
(三) 适度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在学前教育期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正如美国著名学前教育学家斯波代克所说的:“学前儿童生活在计算机时代,他们不仅必须从计算机中学习,而且还需要学习计算机。”但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不是对于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主地探索和发现知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设定必须与其他教学课程相结合。
学前教育作为人的教育的起点,给人的一生的教育设立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要大力发展信息化与学前教育的融合,建立学前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幼儿的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成果,推动幼儿健康发展,为孩子们的教育之路上好第一课。
参考文献:
[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2]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3]陈红梅.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教育實践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31-32.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