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军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一、二年级选用童话近30篇,占比超过全部选文的三分之一。教材为什么会密集出现童话?因为童话故事用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为儿童构建了一个奇异的幻想世界。然而,许多教师只看到教材中的童话,或者把教学重点放在表演上,或者把教学重点放在童话启悟上,或者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狐狸、小熊等动物的“裁判”上……“曲终人散”后,学生对童话本身的向往、关心、兴趣却荡然无存。? ?
下面,笔者以孝昌县实验小学万四光老师执教的《狐狸分奶酪》一课为例,谈谈小学语文低學段童话阅读教学策略。
一、随文识字——有趣
童话之“趣”,当然应该在童话文本本身,离开了文本的“趣”, 是无趣之趣,是无根之萍。就低段语文文本而言,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之一,如何将枯燥的识字教学有趣化?万老师根据教材特点采用随文识字的教法,将读、用、玩结合,课堂充满童趣,学生学得清楚,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
片段一:认识“酪”字
师:谁知道“酪”的部首是什么?
生1:酉。
师:“酉”念yǒu,是一个会意字,想了解这个“酉”字吗?我们来看一段微课吧!(播放微视频)谁来说说,“酉”字旁的字都跟什么有关?
生2:和“酒”以及需要发酵的食物有关。
师:是的,奶酪就是用动物奶油发酵而成的奶制品。
万老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入微课,追根溯源认识“酪”,讲解“酉”字旁的演变及带有“酉”字旁的字,帮助学生识记了字形,理解了字义,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激起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片段二:认识“俩”字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的主人公除了狐狸(贴狐狸图),还有谁?
生(齐):熊哥哥和熊弟弟。
师(贴小熊图):课文里是怎么称呼他们两个的?
生(齐):小哥儿俩。
师:(出示词卡——小哥儿俩,指名读,正音。)我们来看看这个“俩”,它是一个会意字,“单人旁”代表人,旁边的“两”指的是两个,两个人在一起,就称为“俩”。因此,熊哥哥和熊弟弟就叫——
生(齐):小哥儿俩。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母亲和女儿,就是——
生(齐):母女俩。
师:父亲和儿子就是——
生(齐):父子俩。
万老师把熊哥哥和熊弟弟的图往黑板上一贴,直观的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小哥儿俩”。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理解字义,将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同时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字词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派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随文识字,降低了识字难度,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角色演读——有味
“味”是指“语文味”,一位专家曾这样解释“语文味”:“语文”之“语”是语言,既是文本的语言,也是师生围绕文本在课堂上共同产生的语言;“语文”之“文”,不仅是文字,也是文学,而且是以文化、文明为背景的文学。因此,笔者认为,课堂上的“语文味”不仅是师生“说”出来的,更应该是“读”出来的,语文教学中,“读”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有朗读,才能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
对于《狐狸分奶酪》这一课,教会学生分角色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教学重难点,万老师以“读”贯穿始终,把“读”落到了实处。抓住狐狸和小熊哥儿俩的对话环节展开演读:
师:请同学们把目光放到课文的第5自然段,里面有个词语写出了狐狸的表情,快找找吧!
生1:笑了笑。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请你笑一笑。我们一起笑一笑(生笑)。大家笑得真好看!可狐狸的笑又是怎样的呢?谁来模仿一下?(一名学生模仿狐狸笑。)
师:来,咱们一起学学狐狸笑。(全班模仿狐狸笑。)
师:这只“小狐狸”,请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2:我想快点把那块奶酪吃掉。
师:真是一只贪吃的狐狸!
生3:我得想个办法把奶酪骗过来吃掉。
师:哦,原来狐狸是这样想的啊!带着这种想法,谁再来读读狐狸的话!(指名学生读狐狸的话。)小哥儿俩知不知道狐狸狡猾的心思啊?它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谁来读一读熊哥儿俩的话。
生4:你分得不匀,这半块大点。
师:你们看,在这段话中有一个“嚷”字。请观察一下,这个“嚷”字有几个口?
生5:三个口。
师:是啊,很多张嘴同时说话,声音就会很大。所以,“嚷”就是指大声说话。哪只小熊来“嚷”一下?能加上表情、动作演一演吗?(生5表演读。)看来,小哥儿俩还蒙在鼓里呢,可真替他俩着急呀!来,小熊们,我们一起加上表情和动作来“嚷”一下吧!
万老师抓住“笑”“嚷”等关键词,通过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狐狸“笑”的狡猾;通过观察“嚷”的字形,理解“嚷”的含义,然后表演体会“嚷”中包含的着急之情和熊兄弟俩的憨厚,在有滋有味的分角色朗读和对话中,学生逐渐走进“人物”内心,感受童话的魅力。
三、方法引领——有效
万老师在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完课文前半部分后,及时总结:我们抓住了狐狸的“笑”,小熊的“嚷”这些关键词,边读边体会了人物的心情,然后展开想象,配上表情、动作演一演,就能把故事读得有滋有味。下面,请大家自学课文第7到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狐狸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熊说的话。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
学生已经有了第一次分角色表演“读”的经验,随后让学生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是水到渠成的事,课堂在学生愉快的分角色表演读中结束,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纵观整节课,万老师把“朗读”和“表演”作为抓手,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体现了寓教于乐,突出了“一课一得”,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童真、童趣、童心,感悟到童话阅读教学的有趣、有味、有效。
四、课外“悦”读——有样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只依靠课内教学,还应该拓展到课外。为了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保持阅读热情,以万老师为首的语文课题组围绕低学段童话主题,采用“1+X阅读模式”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展示童话阅读成果,从中体验童话阅读的快乐。
1.个性阅读——展示摘记卡、阅读存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了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教师要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摘记卡,以确保阅读的有效性。为了掌握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万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本阅读存折,记录每天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
2.快乐阅读——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亲子共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学校建立班级微信群,让家长把家庭阅读情况拍成小视频在群里共享,借助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充分利用“互联网+”,定期评选“书香家庭”,起到了互相督促、互相进步的作用。
3.集体阅读——举办评优活动
举办“故事大王”“童话故事大家演”等活动,让将童话以表演的形式搬上舞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童话,以此激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童话不只是故事,还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生活。只要教师善用童话教材,一定能用童话照亮学生天真无邪的童年!
(作者单位:孝感市孝昌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