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事实话写真情实感

2019-04-23 10:16吴耀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命题习作

吴耀辉

中小学的写作教学,自始至终要追求和达到的目标,就是“写真事”“抒真情”。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

一、活用“真实”,写出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的核心在“真”,在“实”。写作中的真实,即说真话,写实事,表达真情实感。

1.真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要想写出现实生活的真实,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有些学生的作文中找不到生活的痕迹,不是胡编乱造,就是四处拼凑,导致作文失真,甚至看不出是学生作品。究其原因,正是缺少发现之故。所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生活是一条必经之路。

要想写出现实生活的真实,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真实记录生活。有一个学生在《给XX说句心里话》的习作中,真实地再现了妈妈发现爸爸有外遇后的家庭战争。虽然这不是什么正能量,但这确实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学生作文其实也是文学作品,不过稍嫌粗浅罢了)的反映,学生这种写实的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要表现现实生活的真实,教师就要及时纠正学生习作中的“不实”之处。比如,有个学生在《让座》中写道:“你坐吧,我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应该站着。”教师在评讲时,请学生讨论。大家认为这是假话,有点造作,因为谁也不会把共青团员挂在嘴上。后来作者自己把这句话修改为:“你坐吧,我下站就到。可心里却想,还有好几站呢。”这就真实自然多了。

真实还包括“自然”,因为真实的东西必然是质朴自然的,矫揉造作不是真实,也就无法表达真情实感。

2.真实取材于想象

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真实,想象中也存在着真实,当然,想象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瞎想、硬想、乱想,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想象。

一位初中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想象写作情境。

上课铃响后,教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匆匆走进教室后,故弄玄虚地开展了“两猜”活动。一是教师自己“猜”刚才教室里都发生了什么?教师“猜”到:文娱委员见老师未到多发唱了两支歌,班长去教师办公室找老师,值日生起身组织纪律,学习委员临时布置学习任务,调皮大王张小明乘机捣乱,等等。学生都夸教师料事如神,猜得八九不离十。

教师接着又猜想有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学生争先恐后地捕捉……学生们连连摆头,坚称绝无此事。教师乘机转开话锋问学生:“蝴蝶一事不是刚才教室里发生的事实,不是现实中的真实,但这件事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可能发生呢?”学生稍做讨论,一致认为可能。

接着,教师相机引导:“可能发生就说明我的想象是合理的,是想象中客观世界的真实,所以,想象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瞎想,就是胡思乱想。”教师通过示范告诉学生:想象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同时也可以超越现实。

第二“猜”是让学生“猜”教师为什么迟到。学生七嘴八舌,猜闹钟坏了,路上堵车,遇到小偷,家长来访,校长谈工作,等等。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还能大胆想象吗?”有学生猜,老师碰到孙悟空,孙悟空同情老师工作辛苦,就带老师到花果山去旅游休闲,悟空看看时间,快要上课了,才驾着筋斗云送老师回来。还有学生猜,老师嫌知识不够用,穿越到了孔子时代,去向师祖取经学习了,等等。

教师让学生讨论: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们认为合理吗?学生激烈讨论、争辩之后,一致认为,虽然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但可能在虚拟世界里发生。教师乘机点拨,虚拟世界可能发生的事,是想象中的虚拟世界里的真实,也是合理的。

有这样一句话:把真事写假了是创作的失败,把假事写成了真事是创作的境界。我认为,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而言的,而后半句正是对想象中的真实而言的。

二、激發“需要”,表达真情实感

所谓“需要”,是指作文应源于生活交际需要。学生应“为需要而作文”,不能“为作文而作文”。“需要”在中小学生的写作中包括两个方面。

1.现实生活中的切实需要

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关注生活,寻找良好的写作契机。比如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给老师写个请假条;参加活动后谈点感受,看完电影后写点感想;郁闷时写作排遣,委屈时写作申辩……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些“需要”很容易变成学生写作的动机,写出的文章能自然流露出真情实感。

2.为学生习作而创设“需要”

这种“需要”就是创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写作需求。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创设“需要”情景的高手。笔者听过他两节写人的说写课:一节写教师,一节写学生。

在写教师的这节课中,于老师对借班上课的学生说:“今天回家后,你们的家长可能要问,你们学校今天请谁给你们上的课?长什么模样?给你的印象如何?你怎么回答?”接下来于老师便模拟家长询问学生,学生便兴趣盎然地介绍起这位外地的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们不但说清了于老师的外貌特点(在讨论中,于老师再三鼓励,才有学生说出了他“就是嘴有点歪”的特征) ,还具体说了于老师的几个性格特点、上课风格等。

接着,于老师又说:“我回徐州后,我的学生和家人一定会问我在宜昌的课上得怎么样,大家对我的反应如何。如果你们能把刚才说的写下来,我带回去给他们看看,不就行了吗?同学们愿意帮我这个忙吗? ”纯真善良的学生当然愿意,于是兴奋地写起来。

在写学生的这节课中,于老师对借班上课的学生说:“我今天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这个人就在你们班。请同学们不要指给我看,说说他的特点,看于老师能不能猜出来,行吗?”接下来,学生便热情地介绍起来,直到把这位同学各方面的特点说完后,于老师才“恍然大悟”似得上前拉住这位同学的手,要跟他交朋友。

最后,于老师又说:“于老师年纪大了,怕记不住你们刚才说的。你们愿意帮忙写下来,让我带回家吗?”天真无邪的学生没有不愿意的。

人总是先有需要,然后才有动机,才有满足自己需求的行动。因此,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设法使学生产生渴望写作的需要,这样才会写出真情实感。

三、放开“自主”,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中的“自主”,是指为表达的需要而写,写自己想写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但是,“自主”写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1.在需要的前提下,写自己想写的

学生喜欢读自己选择的作品,喜欢写自己想写的习作,但学生想写的不一定是教师让写的,不一定是习作训练或考试内容所要求的。写作中的“自主”,着力解决的就是如何使“要求”和“想写”保持和谐。

(1)放开命题。习作训练中有相应的系统项目,考试作文有相应的要求规定。放开命题也不能置要求和规定于不顾,想写什么写什么。因此,放开命题主要体现在改变命题方式上,应采取以学生自拟题目为主、师生共同命题为辅的命题形式。所命题目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如《当个小孩不容易》《我们班上明星多》《我的臭脾气》《虚惊一场》等题目,学生一看就乐于写作。

(2)放开选材。写作不能把选材内容规定得太死,要宽泛,利于学生选择。比如写《我的妈妈》,就不能只限于母爱的主题。笔者遇到这样一篇习作,在写“我的妈妈”时,学生写了妈妈“阴暗”的一面,选择的素材有三个:妈妈嫌乡下爷爷脏,给他用家里最破的一只碗;爷爷病了,爸爸要送他去医院,妈妈不给钱;爷爷随地吐痰,妈妈让他早点回老家。这样的选材能够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这个主题恰恰是这个学生自己“想写”的,我们不能因追求所谓的思想健康而随意否定。

(3)放开时限。传统的作文课型是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完成。这种作文方式适宜考试,但不符合文章生成的自然程序。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应采取符合文章自然生成规律的做法,把作文放到课外去完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一些教师喜欢用自己喜歡的表达方式或教材中经典的表达方式来要求学生,这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也是写作的大敌。对中小学生而言,要在表达形式上放低要求,更不能统一模式,不仅在布局谋篇、写作技巧上要减缓坡度,就连语言上也要有所“照顾”。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写作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心情的瞬间变化,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者单位:枣阳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命题习作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假期归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