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示推开阅读之门

2019-04-23 10:16吴万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傅雷力量笔者

吴万峰

初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或“阅读提示”。用好课文“提示”能激发学生兴趣,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新课文教学之前,教师运用语言、实物、媒体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课文的“提示”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方便。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册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用其课前预习提示“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有过怎样的童年时光?阅读课文,看看小时候的他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吗?”来创设情境,并配合多媒体画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初就改变鲁迅“严肃、庄重”的心理定式,主动“走进”鲁迅的“另外一道风景”。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课文就会积极得多,课堂也自然高效得多。

七年级上册的《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书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它的“预习提示”是这样的:“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课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这种情感。”笔者在教学前提醒学生先读这段话再读课文,并介绍诸葛亮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样一介绍,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提示内容,抓住要点

当一篇课文的内容比较复杂时,就需要提纲挈领式的点拨,而这类课文的“提示”一般都有这样的点拨文字。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提示”对学生进行点拨。

九年级上册《故乡》的课文“提示”是:“回忆中的‘故乡,充满了童趣,带着梦幻的色彩。而现实中的‘故乡,却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生机。理想的‘故乡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在朦胧中,寻求未来的希望。”这段话不但点明了课文所涉及的“故乡”的三个时段,还概括或暗示了各时段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学生就能迅速抓住课文要点,提高学习效率。

再看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的课文“提示”:“针对‘生辰纲这笔巨大的不义之财,智多星吴用巧设妙计,众好汉志在必得,负责押送的杨志,一路费尽心机,力求‘生辰纲不失。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最终结果如何呢?”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让学生结合“提示”思考吴用巧设了哪些“妙计”,杨志费尽了哪些“心思”,最后结果究竟如何?学生顺藤摸瓜,一步步探究下去,轻松地把握了课文内容。

三、拓展补充,理解课文

有些“提示”不是对课文内容简单的“提要”,而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时,笔者让学生读“提示”:“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递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体会这两则书信中流露出的父亲对儿子的宽慰和理解,以及为儿子的成功所感受到的骄傲和喜悦。笔者还稍作补充:傅雷家书与一般家书的不同点在于,作为文艺评论家的傅雷,在艺术上鼓励儿子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不畏孤独,追求艺术的最高峰;在人生上指导儿子敢于正视现实,要有自知之明,要谦卑、坚强、不怕孤独。

引导学生从这两个角度深入地研读课文,了解傅家父子间的特殊感情,有利于学生体会傅雷对傅聪的舐犊之情,更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意。

四、展示背景,深层挖掘

有些课文本身似乎不难理解,但这种理解往往是浅层次的。如果将其放在作者所处的时代或文章形成的大背景下,就会发现它们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需要深入挖掘。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的“提示”就提供了这方面的材料:“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况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结合这段话,笔者又详细地介绍了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此文時才二十一岁,但这一年的一次重病,导致他高位截瘫,同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秋天的怀念》便是为怀念母亲而作。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似海的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有了这样的介绍,学生阅读时就会抓住史铁生母子之间的行为,更深刻地体悟出那种不寻常的母子之情。

五、揭示写法,把握特色

有的课文“提示”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了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提示,对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有帮助。

教学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读课文“提示”中的一句话:“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句话点明了这篇课文结构上的主要特色——即先总后分,是把握课文结构的一把“钥匙”。笔者抓住这句话,要求学生先找出概写的段落,从中找到写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的句子;再根据“从多方面进行说明”,找一找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并标出相关段落。有了这把“钥匙”,学生不仅很快熟悉了课文内容,找出了关键性句子,还弄清了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六、指导学法,加强探究

课文“提示”是“教”的提示,更是“学”的提示,充分体现了对学法的指导。

教学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时,可以让学生先看课后的“阅读提示”:“阅读课文,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做到的?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你就会注意到一些与标题照应的语句,比如开头‘最重要的一天‘截然不同的生活等;你还会注意到文章在叙事之中常常穿插一些抒情或议论,从中可以了解到‘再塑生命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感受。”“阅读提示”清楚、具体地介绍了本课的学习方法,既能引导学生在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中,整体感知文意;又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味海伦·凯勒学习的艰辛和莎莉文老师的耐心;还能让他们通过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感悟莎莉文的爱的教育,体会海伦·凯勒的性格特点,学习海伦·凯勒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的“预习提示”:“借助工具书,把握课文大意。画出你不理解的语句,与同学交流,尝试解决。”这则提示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诫子书》的“预习提示”:“参考注释阅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看看能否解决。”这则提示指导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由此可以逐步积累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课文“提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善于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教材、学生、教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为学生推开阅读的大门。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傅雷力量笔者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