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从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等为基点,科学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广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44-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如今的学生,阅读的读物虽然不少,但是大都停留在表面上,阅读的能力整体不高。那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与质都能得到提升呢?
一、链接思维,走向深度
目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复制”教师思维的现象。在阅读的时候,凭借简单的文字符号,学生很难挖掘出其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效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文字背后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与对话,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轮椅上的霍金》一课,向读者介绍了霍金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孜孜不倦地探究未知的科学世界的事迹,赞扬了他不断探索科学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的思想品格。教学时,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可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向学生推荐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绝顶》《轮椅上的梦》等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主人公不屈服、坚韧向上的精神。在阅读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话,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并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写下来。教师可提供具体的格式:“我今天阅读的是 ,共 页。我感受最深的是 ,因为 。”这样的阅读笔记,使学生由单纯的阅读文字向阅读与思考并行,让学生的阅读有高度、有深度,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开阔眼界,拓展广度
课外阅读的数量、质量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以及个人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学生很难从纷繁复杂的各种读物中选取适合自己认知水平发展的读物。因此,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段特点出发,向学生推荐有利于他们精神健康成长、思维含量高的经典读物,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主要叙述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喜欢昆虫的事情,以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以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由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昆虫方面的读物。如,法布尔的代表作《昆虫记》,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这部《昆虫记》与普通的文学作品不同,描述的内容大都是来自作者对自然界昆虫的直接观察。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而且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是向学生推荐阅读的首选读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我和昆虫交朋友》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告诉小朋友,和蝴蝶交朋友会变得漂亮,和蜜蜂交朋友会变得勤劳……这样能丰富学生对昆虫的认识,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三、萃取精要,注重速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速度快慢制约着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不同的阅读形式阅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默读由于具有不出声、不动口等特点,因此,阅读的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和阅读技巧的缺乏,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针对阅读的速度与理解的准确性进行重点引导,以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出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主要描绘了林冲的英雄形象。原著《水浒传》对梁山英雄好汉的描绘更为具体、形象。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本书作为重点读物推荐给学生。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抽出10分钟时间来让学生阅读,并提出要求:“你读的是哪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在这个人物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他的性格特點是什么?你对他有何评价?”在这些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能够抓住阅读的精髓。这样的阅读,既有速度又保证质量。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总之,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等为基点,科学、合理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