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姗姗
[摘 要]审美体验具有直接性、自觉性、超越性与连续性的特点。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审美体验的视角来展开课堂教学,准确定位散文教学的目标,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
[关键词]审美体验; 散文教学;教学定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41-02
西方体验美学大师狄而泰认为:审美体验在审美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艺术要追求对鉴赏者的感动与感染。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散文。这些散文特点鲜明。有的结构美,形散而神聚;有的表达美,言语独特而又灵动;有的情感美,充满了理趣与情趣。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用体验美学的理论来观照散文教学,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审美体验观照下的散文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
一、审美体验观照下的散文教学定位
要想教出散文的精彩,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要对散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欣赏美、领悟美、享受美。
(一)散文教学是一种审美体验
散文有着独特的创作规律与美学风格,它不仅形式灵活自由,而且语言形象、情感丰富。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一个体验美的过程。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一文,这样写道:“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文章中像这样描写的地方还有很多。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优美的句子,并反复赏析、品味,使学生真正欣赏美、感悟美,享受到美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散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审美体验,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散文教学是一种唤醒发现
散文作品常常会融入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情思。因此,教师应重视散文的唤醒生命与情思的功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对话中唤醒自己的生命与情感。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金色的草地》一文,主要讲了“我”和哥哥在无意中发现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绿色的以及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文本语言平实,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时,从文本内容出发,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发现的眼光看看周围的一切,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教学,从文本内容出发,去唤醒、发现生命与情思,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审美体验观照下的散文教学策略
对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教师可以从“共识、共语、共像、共体”等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共识——整体关照,识散文之格
散文是一种着眼于整体的艺术,每个部件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各自独立,而其实是相互联系,共同表达一个主旨的。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方法显得尤为关键。只有这样,学生对作者的行文布局才能更为清晰明了。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海滨小城》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假如要把《海滨小城》拍成一个专题片,供大家欣赏,那你作为一个导演,会先把镜头对准哪里呢?”在问题的引领下,有的学生会说街道,有的学生会说大海,有的学生会说帆船,有学生会说军舰……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说说海滨小城最主要的特点在什么地方。如此教学,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观照,使学生读出了散文的魅力。
教例中,教师以拍专题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进行观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眼全局去观察、思辨、探究的学习平台。这样,学生自然感受到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二)共语——言语辨识,仿散文之形
散文是一种极具有个性化表达的文学样式。不同作家的语言表达风格不同,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在散文教学中,只有引领学生沉入情境,与作者“共语”,在模仿中完成对文本特殊言语表达范式的积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一段描绘的景色,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段话主要讲了西沙群岛海水的什么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方法进行描写;最后,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总—分的构段形式进行写话训练。如此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散文的语言美,而且也习得了散文的表达形式。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言语的审美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帮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到这种言语的魅力,得到经验的积累与印象的叠加,充分发挥出散文的艺术魅力。
(三)共像——透析物象,会散文之意
审美体验观照下的散文教学,要想让学生与作者“共像”,就需要有一双充满智慧的双眼,透过物象看到作者的内隐表达,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物与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这种表达的高妙。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搭船的鸟》一课时,教师借助大屏幕展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一口把一条小鱼吞了下去”这段话描绘的画面。然后,教师再问学生:“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从中读懂了翠鸟的捕鱼动作之快的时候,教师接着进行追问:“如果让你来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之快,你会怎样说?”多数学生都会采用“翠鸟的捕鱼动作可快了”这种直接描写的方法。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语言与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作者的表达与自己所说的区别。如此教学,学生便明白了这篇散文语言描写的精华,深化了学生对散文特点的认识。
其实,任何事物被描写时,都会浸润作者的情感、经验。就如在《搭船的鸟》一文中所表现的那样,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翠鸟的捕鱼动作之快,但是在动作描写中,翠鸟的特点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共体——寻踪觅迹,探散文之索
在散文描写中,作者往往以一定的线索来表达自己的真经历、真感受、真情感。因此,在散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寻觅到散文的线索,使学生对散文的表达了解得更为透彻。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在教学的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小兴安岭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当学生说出小兴安岭很美的时候,教师可再让学生具体地说一说小兴安岭美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将这种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如此教学,不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是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顺序把小兴安岭的美景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散文的行文線索。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品味感悟散文语言优美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从行文线索方面进行思考与领悟,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了流动的画面,让学生真正深入情境,体验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审美体验观照下的散文教学,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建构起综合的审美感知场,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绪、经验、表达等融入作品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散文艺术特点的全面把握,促进学生对散文言语和情趣的深入理解,让学生真正从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提升散文教学的质量。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