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编码与传输的实验案例:灯语的计算机表达与理解

2019-04-23 12:52苏梅杨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接收端解码摩尔

苏梅 杨洋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学科,经历了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发展历程,当下的课程核心——数据,则成为整个教学的核心,关于数据的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加工等则需要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现在信息技术教学处于新课改的风口浪尖,我们需要探索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科思想,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为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的一个实验案例。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传统的计算机等相关设备,还需要类似“灯语发生器”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及仪器。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发明也能够为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添砖加瓦。如此,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的,新建具有创新意义的信息技术实验室,才能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实验案例

实验名称:灯语的计算机表达与理解。

实验目的:在参与用“灯语发生器”及“灯语接收器”通过计算机实现编码与发送、接收与识别,与人工操作电筒对灯语进行编码与发送、接收与识别的对比实验过程中,体验用计算机编程处理数据的优势。

实验器材:手电筒、灯语发生器、灯语接收器、计算机、网络连接线等若干套。

实验内容:①使用电筒发送灯语,人工识别灯语,体验灯语的人工编码、发送与识别過程;②使用“灯语发生器”发送灯语,使用“灯语接收器”接收灯语,并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翻译;③尝试改变程序,使用“自定义密码”重复实验,体验灯语发送及翻译机理。

实验过程

实验一:人工灯语的发送与识别

实验步骤:

(1)了解摩尔斯编码。

学生:①观看《听风者》视频片段,引入莫尔斯编码;②查看标准摩尔斯码表,了解摩尔斯编码规则。

(2)文本→摩尔斯编码(一)。

学生:两人为一组,其中A同学在草稿纸上编写文本信息——Welcome to SCUFZ,并将此段文本信息转换成摩尔斯码。

(3)发送并接收摩尔斯编码(一)。

学生:A同学用电筒发送编码。B同学观察电筒发送的信号,并做记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完成编码的发送与接收。

(4)摩尔斯编码→文本(一)。

学生:B同学对照标准摩尔斯码表将记录的电筒灯语翻译成文本,与原始文本进行对比。

(5)文本→摩尔斯编码(二)。

学生:B同学在草稿纸上编写文本信息——Thank You,并将此段文本信息转换成摩尔斯码。

(6)发送并接收摩尔斯编码(二)。

学生:B同学用电筒发送编码。A同学观察电筒发送的信号,并做记录。

(7)摩尔斯编码→文本(二)。

学生:A同学对照标准摩尔斯码表将记录的电筒灯语翻译成文本,与原始文本进行对比。

(8)画出人工编码解码的流程图。

学生:体验整个过程后画出人工识别灯语的流程图。

(9)反思人工编码解码缺点。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人工编码的缺点——速度慢,错误率高,效率低。

(10)思考为什么要人工编码。

人工编码的目的:提高传输的有效性,加密。

实验二:计算机灯语的发送与识别

实验步骤:

(1)准备和认识实验设备。

学生:①分为两人一小组,每组准备计算机两台,灯语发生器一台,灯语接收器一台,联接线若干;②计算机上安装“图形化数字编码实验演示程序”,并学习该程序的使用方法;③学习灯语发生器和灯语接收器的使用方法。

(2)连接实验设备。

学生:小组合作,将设备进行连接。

(3)发送和接收标准摩尔斯码。

学生:①A同学负责发送端,B同学负责接收端,分别打开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图形化数字编码实验演示程序,A同学在发送端输入文本——Welcome to SCUFZ,B同学在接收端点击接收;②比对发送端和接收端信息,将内容填写到实验记录册上;③A同学负责接收端,B同学负责发送端,重复步骤①、②。

(4)发送和接收自定义编码。

学生:①A同学负责发送端,B同学负责接收端,分别打开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图形化数字编码实验演示程序,A同学在发送端输入文本——Thank You!!!,B同学在接收端点击接收;②比对发送端和接收端信息,将内容填写到实验记录册上;③A同学负责接收端,B同学负责发送端,重复步骤①、②。

(5)画出实验设备编码解码的流程图。

学生:体验整个过程后画出人工识别灯语的流程图。

(6)反思计算机编码解码优点。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计算机编码的优点——速度快,效率高。

(7)思考为什么要计算机编码解码。

计算机编码的目的:加密,便于传输。解码的目的:还原成我们能识别的信息。

课后反思

此项目涉及的课标中的模块有:必修课程模块1——1.1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1.7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必修课程模块2——2.3 通过分析物联网应用实例,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

根据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先感知数据和信息,并可以描述数据和信息特征,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实际感受计算机解决数据编码解码的过程,并探索学习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去呈现计算机编码解码的全过程,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效率。

要完成这样的课程内容,我们需要依托相应的载体,而在这节课中,“灯语发生器”就起到了这样的载体作用,既能深化对数据传输过程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对“灯语发生器”的底层语言进行探索,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整个过程都需要依托“灯语发生器”,该设备反过来又为学生的项目学习搭建桥梁,从知识建构、技能培养到思维发展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想的技术反思者。

猜你喜欢
接收端解码摩尔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手机无线充电收发设计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男孩患抑郁 自杀前接到未来妻子电话
基于盲波束形成的MIMO雷达稳健参数估计
连接音乐的彩虹
飞思卡尔汽车远程无钥匙进入系统(RKE)方案和VKSP安全协议
我对亨利.摩尔艺术特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