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娥
摘要:本文从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想腐的自律机制几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反腐”由来已久,但史上最严,规模空前,决心最大的反腐当属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态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反腐败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对当前反腐败工作的最高指示。治理腐败,必须坚持惩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
关键词:腐败;惩戒;防范;自律;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275-02
一、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让腐败无立身之地
腐败问题因影响恶劣,反应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惩治腐败,大快人心,深得民意,对腐败分子产生了强力震慑作用。治理腐败,必须坚持高压态势,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
(一)坚持反腐高压态势,形成反腐新常态
反腐,必须坚持高压态势,做到有腐必反。反腐,必须严起来、紧起来、硬起来,把腐败变成高压线,触电非亡即残,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战战兢兢,夜不能寐。对于腐败,必须坚持无禁区、无特区。不管级别多高,权利多重,贡献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坚决予以严惩;对于腐败,必须坚持全覆盖、无死角,不管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无冕村官,只要涉及腐败,一律予以彻查:对于腐败,必须坚持零容忍,不管情节再轻、数额再小,职级再低,只要贪污腐败,一律予以追究。腐败就像慢性病,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反腐“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治理腐败态度坚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一个个省部级高官应声落马,一件件大案要案陆续侦破,一批批小官巨贪浮出水面……,反腐风越刮越猛,这表明:反腐,中央是动真格的。可见,要想真正铲除腐败这颗毒瘤,必须形成反腐新常态,让反腐之风常刮不止,并不断加大其力度和强度,形成不敢腐的政治环境。
(二)堅持科技反腐,让腐败无处可逃
面对中央反腐的严峻形势,一些腐败分子一直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针,与反腐“斗智斗勇”,腐败方式越来越隐蔽,腐败手段越来越“高明”。一些腐败分子为了给自己留下后路,把老婆孩子移民国外,暗中转移赃款赃物,成为裸官;一些腐败分子为了转移资产,不惜离婚;一些腐败分子抱着“牺牲一个,幸福全家'错误思想贪腐无度……常言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近年来,大数据反腐、手机反腐APP、微信反腐等反腐方式的创新,科技手段的运用,让一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腐败分子浮出水面,受到了严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利用科技手段治理腐败,效果十分显著。科技的发展让反腐乘上了“互联网+”的春风,开启了反腐“公开化”,“大众化”的新时代。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创新反腐新技术、新方式、新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实现“精准反腐”,让科技反腐发挥其强大震慑力,形成不敢腐的政治空间。
(三)坚持法治反腐,构建惩治腐败的铜墙铁壁
法治反腐是制度反腐的新超越,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和稳定性。面对反腐新形势,新问题、新动向,只有坚持法治反腐之路,才能从源头治理防治腐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对于形形色色的腐败,要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追逃追赃工作机制,让反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潜逃的腐败分子,坚持开展国际反腐合作,把惩治腐败的天罗地网撒向全球,将一批批外逃的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用铁的事实打破腐败分子国外避难的梦想,让腐败分子彻底明白世上没有“避罪天堂”,从而对腐败产生畏惧,形成不敢腐的心理机制。
二、扎紧制度的笼子,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权力滥用是产生一切腐败的根源,要彻底治理腐败,必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用权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一)科学分权,构建不能腐的制衡机制
权力只有科学分解,才能实现有效制衡。高度集权是产生腐败的核心因素,因此,反腐必须防止“一把手说了算”。一是科学设定各项行政权力的运行程序和工作流程,做到程序合法、流程有序。二是用制度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和权限,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审批、监管分离机制。按照“审查与批准相分离、定事与办事相分离、承办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坚持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部门、单位、个人行使,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制约,避免因权力过度集中而产生腐败。
(二)强化监督,构建不能腐的制约机制
职位不论高低,权力不论大小,只要失去监督,就可能产生腐败。构建不能腐的制约机制,必须强化监督。一是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让权力在制度的监督下运行。例如巡视制度、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在防止腐败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凡是重大问题的决定、重要人事的任免、重大项目的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实行集体研究,共同决策,接受监督。三是完善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压缩权力滥用和暗箱操作空间。四是健全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机制。把职工引入监督体系,让权利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滥用的空间。
(三)强化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实施政务公开,提升权力运行透明度是构建不能腐机制的重要手段。一是坚持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坚持重大事项公开,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养老、医疗、工资分配政策、干部任前公示、人事任免等重大决策信息进行公开。三是建立完善政务公开系统,畅通公开信息渠道。运用微博、微信、短信等现代传播方式,准确、全面、及时地公开信息,确保干部职工的知情权。通过政务公开,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腐败必会,无处藏身。
(四)树立规矩纪律意识,用规矩纪律管住大多数
党中央明确提出,纪在法前,把规矩和纪律挺在法律前面,用纪律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管住大多数。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指明了禁区。各种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的相继出台,为领导干部制定了权力运行的范围。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共六大纪律体系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出了明确要求。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为党员干部滋生腐败敲响了警钟。领导干部只要树立规矩纪律意识,按制度办事,不踩禁区,不越雷池,不能腐的制约机制就能形成,就不会导致腐败。
三、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让廉洁从政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
如果说不敢腐是迫于反腐的高压态势,不能腐是限于制度的严格制约,那么,不想腐则是发自领导干部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如何实现领导干部由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转变呢?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拒腐抗变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这一重要论述说明了反腐倡廉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纵观己查处的腐败案件,腐败分子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理想信念缺失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失去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常补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之“钙”,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筑牢思想防线,形成不想腐的自觉意识。
二是通过道德情操教育,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不想腐”的道德底线。
三是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培养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按规矩和制度办事的能力和习惯。四是通过廉政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打造健康的政治生态
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一是把对党忠诚作为选、用干部的核心标准。把理想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清正廉洁、敢于担当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
二是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对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考核把关,确保选人用人的公平、公开、公正。
四是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的原则,对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要给予提拔重用;对于弄虚作假,拉帮结派,跑官要官,行賄受贿,投机钻营的人,要坚决清理出领导干部队伍。
(三)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不想腐的廉洁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廉洁文化,古有魏征、包拯、纪晓岚,近有牛玉儒、焦裕禄、孔繁森……,他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官,是人民心目中的“青天”。他们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因素,改编成故事、名言、电影、电视剧等形式,广泛传播,让廉洁文化的正能量充满中华大地,让“廉洁光荣,腐败可耻”成为社会共识,让廉洁价值观融入领导干部的血脉之中,让廉洁勤政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