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剧的艺术特色

2019-04-23 00:56丁利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潮剧人物塑造

丁利兴

摘要:作为潮州地区传统曲艺文化的翘楚,潮剧艺术特色内涵丰富、高度融合、其中对表演者化妆造型、唱腔、语言韵律、舞台司鼓等等艺术特色的要求都颇为讲究,处处都透露着“潮味”,令人感慨其对潮州文化坚守的本真一面。本文简单摘花一双,从潮剧诸多艺术特色中的化妆造型艺术与唱腔艺术两点简单窥探潮剧的艺术特色风骨与艺术人文内涵。

关键词:潮剧;潮州文化;唱腔艺术;化妆造型艺术;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36-02

一、前言

潮剧还被称作为“潮州戏”,是生长于我国南部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潮汕地区,潮剧自然是人们节日、喜庆日子中少不了的大众文艺表现形式,老少皆宜,有相当广泛的群众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潮剧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它所展示的潮汕地区特色民风非常吸引人,而且其中拥有着不少专业的“艺术范儿”。例如它的行旦齐全、唱腔技巧精妙且悠扬。在传统的潮汕剧目中,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各种潮剧更是内容精彩、形式多样。相比于其它地方戏种,潮剧真正做到了自成一派,独具一格,是潮州文化世界中不能不提的一隅。

二、潮剧的艺术特色——化妆造型与人物形象塑造

(一)潮剧的化妆造型分类

在潮剧中有两大化妆造型分类,它们分别为面部妆容化妆和对发型与头饰的搭配,二者都非常讲究,其中潮州人称潮剧中的发型头饰设计之为“梳头”。当然,在潮剧近600年的漫长历史中,潮州人对潮剧中的化妆造型设计也随着时代的更迭交替而发生着思想上的转变,当然不变的是对潮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也是化妆造型之于潮剧表演的艺术真谛所在。

(二)潮剧中的“女扮男装”与年龄掩饰

与京剧、越剧这样的大型地方戏种一样,潮剧中同样存在“女扮男装”的艺术文化现象,这是因为古代人们都追求儒雅的、有相貌、有气质、有才智的完美男子形象,但这些恰恰是一般男演员所无法演绎的。所以在潮剧中也由女演员“女扮男装”扮演小生。实际上,许多演员的音色是并不适合扮演花旦的,但她们却能扮演小生,而与花旦相同,小生的表演也要通过服装造型与化妆造型来实现,例如在面部化妆中的眉毛、阴影、唇形、鼻子等等方面的不同化妆方法实现“女扮男装”的完美衔接。

在潮剧舞台中所有演员的年龄可塑弹性都非常之大,即使是半大孩子也能化妆成老生老旦。特别是在一些时间跨度偏大的潮剧剧目中,需要通过化妆令一名演员有机会演绎自己的一生或某些特殊年龄阶段。举个例子,在《洗马桥》这出戏中,化妆时就要针对老年人肤色较为暗淡、皮肤相对松弛、眼角与嘴角有严重下垂以及有法令纹等等特点来展开思考。其具体操作就是为年轻演员首先打上深色粉底,然后自脸部由上向下刷修饰色,可以造成一种皮肤向下坠的特别视觉观感。同理,也要加深嘴巴两侧的颜色,同样能造成一种嘴角下坠的感觉,表现出人物面部肌肉的松弛。反过来,如果要为老年演员化年轻妆,则要采用到化妆中牵引的方法将演员多余的皮肉组织拉紧,并采用潮剧中特有的头饰、头布等等进行掩盖,保证演员的面部更加光滑平整。所以说如果理解到位,潮剧中的化妆造型确实可以成为一种魔术,随意改变人的性别与年龄,且收放自如。

(三)潮剧中化妆造型对人物角色的塑造研究

如上文所述,潮剧化妆造型中存在发型与头饰造型,它被称之为“梳头”。為演员梳头可以帮助他们演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且能够做到惟妙惟肖。在过去,潮剧中许多演员都会选择带发团,而现如今随着潮剧中人物角色与性格特点的丰富,大部分演员选择了高温丝所制作而成的各种假发头套,这种做法可帮助演员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且造型可随时随地随意改变。实际某些头饰是颇为讲究的,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清朝的长辫子头套、皇宫贵族中皇后构筑的正发髻,配上九尾凤等非常复杂的头饰饰品,目的就是体现出皇家贵族中的典雅与雍容华贵。

另外还有潮剧中所特有的“闺门旦”,她们的头饰则更加讲究,在造型设计中,要为她们设计错落有致的发髻,且要保证搭配偏单凤、风钗等等风格,将那种流畅线条的外观观感直观体现出来,也能凸显闺门大小姐所特有的秀气端庄与大家闺秀的温婉可爱。当然还有女婢丫鬟的头饰造型,她们多为双发髻、平发髻以及拧旋式马尾发辫,另外配以头花表现出女婢丫鬟的内向顺从,从头饰中还能透露出那么一点灵气,惹人爱怜。

从整体来讲,潮剧舞台艺术中所追求的发型头饰更加接近影视作品造型,而在设计这些造型过程中就如上文所述,一定要结合剧本中人物的身份背景、性格特征来塑造角色灵魂,通过发型头饰就以点带面的、活灵活现的展示一个角色,这也是潮剧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一环。

在潮剧剧目《末代皇后》中,对皇后婉容的造型设计就要颇费心思。因为在剧目中她的身份已经没落,不但身处冷宫,还终日与鸦片为伴,精神神志不清神志常常出现幻觉,相当压抑、忧虑和颓废。在这种状态下,如何用发型头饰来展示末代皇后就需要认真思考她的处境、身份、内心情感的种种变化。为此,可以为婉容设计一条颠覆了传统潮剧皇宫女性风格的头饰——一条辫子束发,并让发尾完全散开,造成一种散乱不堪的效果,从发型上首先表现出婉容的颓废感,但其中还是透露着一丝雍容华贵的皇后气质。而在她的头套位置则戴上高贵的正发髻,再配上象征皇后的皇冠。如此的发型头饰造型设计就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将那种婉容身为一名“冷宫中的皇后”的那种凄凉感和内心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不已。如此一来,观众也能够更好的感受、把握这一剧中角色,进而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婉容的那份内心的凄凉与颓废不堪。

三、潮剧的艺术特色——唱腔艺术

潮剧也同其它地方艺术戏种一样,其不同的唱腔会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而进一步讲,潮剧中不同的唱腔对唱功的要求也相对苛刻,像“行腔收韵”、“含咬吞吐”这些潮剧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都需要在演员的唱腔中生动表现出来,并通过唱腔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人物情绪内容,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情感内涵,甚至是塑造不同的剧目剧情内容。

对于潮剧演员而言,他们一定要唱出不同人物的心声,这也是丰富唱腔生命力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体现了潮剧唱腔独具特色的一面。例如在《芦林会》与《井边会》两出剧目中就存在庞三娘和李三娘两个情感经历、性格内涵相似的角色,她们都会在出台后叫一声“苦啊!”,都会一脸哀怨、眼噙泪水,所以她们都要求演员都能够将那种凄楚的、哀惋的戏文曲调演绎出来,即要在演绎中运用“哀鸣”这一特殊唱腔,哭诉命苦。两个角色的演绎可以带动观众情绪,让观众心生怜悯,关注弱者,同样也掉下同情的泪水,这就是一种通过唱腔引导情感但也陶冶情操心志的艺术效应。这些情感源于演员、源于潮剧,也源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舞台上下互动,是非常细腻的情感表达过程。

还以《芦林会》为例,它其中的青衣角色唱腔调式非常特别,遵循“重六”和“活五”两种调式,其中“重六”是常规唱腔,而“活五,,只有在潮剧剧情发展到关键时刻才会被演员所运用。这里的唱腔把握运用很有讲究,其中“活五”调式的运用是希望激发青衣演员的内心情感感受,将那种凄楚、悲切、甚至是声声血泪的情感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做到字字打动人心。

实际上,《芦林会》中庞三娘的唱词就运用到了“活五”调式,它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装饰音与滑音,对人物性格细节的把握与思想情感的表达非常深刻到位,声声体现悲催凄凉。其中庞三娘就唱到“哎,姜郎夫,你须念,念妾于姜门九载,含辛茹苦夫你可尽知……”这句唱词是庞三娘“力辩被夫君修书”的场景,演员运用到“活五”调式表达真挚的、不想被夫君修书的哀怨情感,将那种古代妇女无辜的、委屈的心声都表现了出来,表演中如泣如诉、如哀如怨,真正将那种悲情感异全部释放出来,让观众看得声声入心。而此时,观众也真正实现了与演员同命运、共呼吸、感受潮剧唱腔中那种独特的、无与伦比的人文艺术魅力。

四、结语

2006年,潮剧作为潮汕地区的重要文化代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这样的声誉地位当之无愧。作为潮汕地区最经典、最普及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的艺术境界高超,能够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不仅仅是潮州人,它也更为所有中国人所喜爱。因此,在未来,这颗南国明珠必然会更加熠熠生辉,焕发出更加耀人夺目的光华。

猜你喜欢
潮剧人物塑造
非遗项目
论“马飞现象”及对当代潮剧音乐创作的启示
南国奇葩——潮剧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潮剧生存现状及其在源生地的传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