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开发及教学策略的开展,须基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以鼓励学生在习作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微课资源
微课资源是依据信息化手段开发出的教学性视频,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中的教学元素更加丰富,且主题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小学语文写作知识,促使小學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在写作中的个人感想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一些教师甚至忽略了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的教育意义,单纯地为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对于写作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写作的材料基础不足,造成了言之无物、陈词滥用、千篇一律的写作局面。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机械、单一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被研究与应用了许多年,但许多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缺乏创新意识,对于知识的讲解仍然主要使用板书的形式,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于机械、单一,使得多媒体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课堂教学效率也随之降低[1]。
(三)学生的作文格式类似
小学时期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较少,因此在写作上缺乏写作的素材与词句,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素材库,而现阶段教师将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作文写作技巧的教学上,忽略了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且教师为学生积累的名词语句相类似,学生在写作与词句应用上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
二、策略分析
(一)认识开发目标
一方面,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的主题进行微课资源的搜索与选择,例如以仿写、续写、缩写等写作技巧为教学主题时,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主题的概念,在学生对仿写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写作与朗读分享。另一方面,微课资源的开发应贴合课本内容,严格按照小学教材中系统化的教学节奏,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元素归类,添加音乐、图片等自主录制微课视频,加强微课资源与课本之间的联系,明确微课资源是为小学语文教材服务的。
(二)实现“一对一”教学
微课资源的利用,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讲授环节放到课下,学生通过课下观看微课视频的形式能够快速学习作文知识,实现“一对一”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通过视频中趣味性的、细致性的、全面性的作文知识讲解,对作文知识更加感兴趣,并产生自主学习兴趣。通过微课资源学习,实现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虽不能与视频中的讲授者进行沟通,但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并且微课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随之提升。
(三)基于微课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应当基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首先,利用微课资源记录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自主录制视频作为微课讲授的素材,以记录学生的校园活动为例,如校运动会的班级拔河比赛中,教师拍摄学生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在胜利或输掉比赛后的表情与动作,将这些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音乐等元素,当教师要求学生以运动会为题材写作文时,此类微课视频的播放,能够激发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的同理心,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有效的调动,在写作过程中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更加顺畅、准确。
其次,利用微课资源增加语文知识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写作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材积累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多读、多写、多看才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素材,讲授中华古典故事、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等故事性较强的微课资源加强学生对故事的记忆与认知,此类故事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理解与应用,丰富作文内容。
最后,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营造真实感受,培养写作的纪实原则。传统的作文写作中,学生的创作过程大多数情况是基于想象力,这造成了作文写作的华而不实。教师应当为学生明确想象力只是写作的手段之一,如果想要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应当建立在实际观察与了解的基础之上。而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在作文教学的应用上为学生带来的感受不够强烈,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自然对事物缺乏自己的理解与记忆。微课视频可以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物体,让学生对物体的感受更加真切。且微课视频能够让学生观看到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事物,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如大自然中的动物,学生可能在动物园、电视上看到过这些动物,而微课视频中对这些动物的展现,会通过文字形式描述动物,由此,让学生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对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特征等进行描写,以此培养学生的纪实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及教学策略的开展应依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念落后、多媒体技术应用单一等教学现状,明确微课资源教学目标、实现“一对一”教学,并基于微课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整体语文作文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沈艳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