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明
摘 要 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简介其影响重大的几大发展脉络;接着,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以读者接受为评判尺度,探讨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由此分析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在陶瓷文化英汉翻译中的实际应用,以扩大陶瓷文化的传播范围,并且提升国际地位。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陶瓷文化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25
O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eramic Culture Translation
XIE Zhiming
(Jingdezhen University, Jingdezhen, Jiangxi 333000)
Abstract Guided by the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several major developments of its own. Then, based on Skopos theory and reader acceptance as evaluation scale, it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wo strategi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ceramics culture, in order to expand its spreading scope and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Keywords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ceramics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陶瓷文化从古源流至今,已经融入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组成部分。首先将简述德国功能派“目的理论”的重要性,简介其影响重大的几大发展脉络;接着,以翻译“目的论”为核心,以读者接受为评判尺度,探讨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分析该理论在陶瓷文化英汉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扩大陶瓷文化的传播范围,并且提升国际地位。
1 功能派“目的理论”简述
功能派“目的理论”可追溯至德国上世纪70年代,以目的论(skopos theory)为其核心,且强调文体和翻译功能的一种学说。该理论的出现引发了翻译观念的巨大转向:从注重形式的翻译观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
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卡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提出了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理论,由此确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第二个阶段是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超越其师赖斯所创立的功能翻译理论核心内容:翻译目的论。第三个阶段贾斯塔·霍茨·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在“目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行为论。赖斯的另一弟子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针对翻译理论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
费米尔进一步强调,“目的法则”当属是翻译中的首要标准。译介的目的不一,译介时所采用的策略、方法也不同。功能派“目的理论”以目的占主导的、多样化翻译为法则的一种理念。它不是译作与原文本在主旨或内容上的一致或是无穷的接近;而其追求的是在认真分析原文之后,根据所在语言环境,以预期目标为译文的指向,从而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因此,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从以上理论可知,在英汉翻译中,译文抑或是文化翻译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或方法,这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在功能派翻译规则中,“目的理论”就是最高法则,任何翻译作品都是有其自身的目的性活动。因此,陶瓷文化翻译的最高目标和主要作业是帮助读者了解陶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引发读者对文化的兴趣。
2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2.1 两种理论倾向
1813年在《论翻译的方法》中,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指出,翻译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受此影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 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最早正式提出了两个翻译术语——归化与异化。
韦努蒂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韦努蒂是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家,其翻译旨归不在于“求同”,而是“存异”。他主张文学作品翻译不应以消除原语特征为目标,而应在目的语文本中设法把文化差异表现出来。译者為传达原作的风格特色,在翻译中应尽量保留原作的话语方式,以便让目的语的读者触碰到他国文化。
尤金 奈达(Eugene Albert Nida)提倡的则是归化翻译。从社会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理念,并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如果译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与目的语读者的知识范围相符,读者就能更好地换成目的语文化。同时,译者也是“传播者”,从这一意义上讲,译文就是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取得文化互通。
从上可知,读者接受是影响翻译策略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判断翻译好坏的标准之一;读者接受更是翻译最终目的的体现,以达成真正的文化交流。
2.2 策略对立统一
异化与归化在取向上虽背道而驰,但两者不是对立的,而却是统一的——为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和“风格”服务。为此,在翻译策略的取舍上,要以发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自的优势为目的,相互补充。
2.2.1 异化是翻译的发展趋势
异化翻译强调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源语文化。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人们对未知的异域文化有了更多的“求知欲”,而翻译中的“存异”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伴随着英汉译介,英语文化大量语汇进入汉语。如“黑市”(black market)、“肯德基”(KFC)、“情人节”(valentine)、“的士”(taxi)、“披萨”(pizza)等已众所周知;而有些习惯用语如“鳄鱼的眼泪”(crocodile tears)、“酸葡萄”(sour grapes)等也几乎是家喻户晓,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英语也从汉语中吸收了许多词语,如to lose face(丢脸),paper tigers(纸老虎)、kow tow(叩头)、qigong(气功)、qipao(旗袍)等等。
勿庸置疑,异化翻译有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缩小文化差距,更好地避免文化冲突。尽管文化间的融通过程进展缓慢,但是异化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2.2.2 归化是翻译的必要补充
归化把目的语读者放在首位,把语言的可理解性层面放在首位,译文力求通顺、流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异域文化。因而,在英汉译介中,译者必须把握两种语言的不同特性。
把握语言形式习惯,汉语更多地表现为“意合”的特点,而英语则是“形合”。在And with this and a proud bow to his patrons, the manager retires, and the curtain rises中,有and, with等连词和介词把句子各成分连接了起来;而其汉语翻译“领班说到这里向各位主顾深鞠一躬退到后台,现在开幕。”这些连接成分则被隐去了。
在汉英文化中,有许多反映民族和地方色彩的习语,翻译时要注意保存这一特色。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可译为“两人智慧胜一人”,不译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又如,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come.译成“说魔鬼,魔鬼就到。”比译成“说曹操,曹操到”更符合该习语西方文化要表达的民族色彩。
因此,在选择翻译策略时,译者应要充分发挥异化与归化两种策略各自的优点,尽量避免其不利之处。译文要像原作一样顺畅,在语言形式上就应向归化方向靠拢;要力求传达原作的“风味”,就要坚守文化差异,以异化为目标。
3 归化、异化与陶瓷文化译介
陶瓷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和窗口之一,以“读者接受”为翻译质量评判标准,采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也是译者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3.1 陶瓷与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为中西方陶瓷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彼此的语言,架起了一座文化互通的桥梁。
景德镇前人把制备好的瓷土命名为白不(d n)子pai/white tunzi;还有对经陈腐后的练泥称为踩莲花墩tramping lotus mound,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陶瓷用语常见于外文资料。
在釉色方面,有青花qinghua、粉彩fencai、五彩wucai、斗彩 doucai等成为外文翻译的重要语汇;另外,民间传说中的观音Bodhisattva Guanyin、钟馗Zhong Kui等常出现在纹饰译介上。
当然,英语中陶瓷语汇也为我所用。早期瓷器青料——苏麻离青Samarra-blue,史书沿用至今。荷兰东印度公司把运往欧洲的瓷器通称为克拉克瓷KRAAK,这个名称在英汉翻译中广为采用。
3.2 陶瓷与归化翻译
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经常会遇到因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种种障碍。归化翻译使译文形式上符合目的语规范(也常附以对源语文化的补充说明),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与异化相对应,在瓷器釉色翻译上,青瓷celadon、粉彩famille rose、五彩 polychrome、斗彩contrasting colors等也有各自对应的归化翻译,在形式上更易为读者接受。
在新彩瓷瓶《梁祝化蝶》(New Color Porcelain Vase: Butterfly Lovers—A tale of the Chinese Romeo and Juliet)的翻译上,译者把梁祝爱情类比西方文化中的Romeo and Juliet的故事,有助于读者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还有陶瓷作品《水浒英雄》的翻译Outlaws of the Marsh(Chinese Robin Hood-type Story),有助于西方读者真正理解原著,其内蕴的文化也得以无损传达。
总之,由于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在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起着不能相互取代的作用,因而,两种翻译策略也将继续并存、互为补充,译者应尽力寻求两者的平衡点,把握翻译的度,力求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本文是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课题“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陶瓷文本翻译研究”(14WX31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扈明丽.功能派翻译理论与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446-448.
[2] 贾红瑜.从读者接受看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J].北方经贸,2008(12):149-150.
[3] 齐晓燕.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J].中州学刊,2007(05):244-246.
[4] 王金安,唐琳,唐莉玲.論“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03):391-393.
[5] 项湍舟.从民族文化的差异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宜春学院学报,2008(05):68-71.
[6] 徐洁.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07):118-119.
[7] 徐向晖.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广告英译中的运用[J].孝感学院学报,2004(02):63-66.
[8] 杨媚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在茶名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5):59-62.
[9] 赵淑文.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异化与归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06):122-123.
[10] 朱紫莹,刘艳芬.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5(03):157-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