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2019-04-22 01:23林园春
创新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高质量发展经济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强的创新实力、更优的经济结构、更高效的市场环境、更稳固的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长期的实现过程,必须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体制保障、要素保障、考核保障和服务保障,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构建创新政策体系,重塑创新导向科教体制,强化人才要素支撑,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规范的法制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督机制,形成整体合力,保障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1-36-6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1.0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强的创新实力、更优的经济结构、更高效的市场环境、更稳固的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长期的实现过程,必须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体制保障、要素保障、考核保障和服务保障,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以顺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在河南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王国生书记强调,把创新作为高質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力度有多大,直接决定了我们发展的质量有多高,未来能走多远。在此背景下,研究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有助于完善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体系,也有利于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重要参考和有益借鉴。

当前,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金碚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刻论述[1];魏琪嘉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宁吉喆针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进行了阐述;李彩华论证了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性;王永昌等论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第二,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测度。师博等利用新方法测算了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任保平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体系,认为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体系包括: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第三,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高建昆根据经济体系的内在结构和发展趋势,系统论证了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处理的一系列重要关系;金雪军提出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创与金融的融合;韩江波指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可被看成是高级要素密集型产业创新驱动初级要素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尽快塑造基于高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为基础的创新系统等。

笔者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资源更加集约高效利用、产业更加优化升级、经济与其他领域更加协调平衡、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

2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

首先,协同创新的长效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每一项重大科技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稳定的、长期的协同创新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协同创新仍然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围绕单项项目进行政产学研用短期协作的比较多,围绕某一领域关键技术进行长期跟踪、合作的比较少。为企业服务的科研团队流动性比较大,不利于解决重大科技创新问题,不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够。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但是,由于整个产业链缺乏协同创新,产业发展重复率高,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不利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次,协同创新的资金不足。同其他技术创新活动一样,协同创新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的活动,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面对许多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伴随的巨大风险,企业对创新往往望而止步,或者说只愿意承担部分风险,希望政府、中介机构等可以共同承担一部分的风险。而协同创新在国外一般都有专门的基金,如英国政府就设有专项基金、奖励基金和风险技术大学伙伴基金,各种基金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为目的。目前,河南省尚没有专门的基金用于协作创新,已有的帮助企业孵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也存在资金总量较少、惠及面较窄等问题。因此,政府应更加注重利用科技资金来引导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以项目为纽带进行协同创新。同时,积极探索科技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协同创新金融投入体系。

2.2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从我国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情况来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仍面临一些问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薄弱、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中心建设相对滞后、缺乏自主品牌与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相比创新能力仍较弱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跨过的一道障碍。首先,企业创新意识不足。创新意识是企业研发、创造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追求短期效益、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在产品制造等行业,中小企业多以引进、模仿为主,认为自主创新的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新产品。其次,企业研发投入不够。研发经费的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保障。但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不足5%,而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高达5%,甚至在10%以上。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远不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再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均衡。大企业技术创新较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较少。主要是由于大型企业资金充裕、研发力量雄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明显多于中小企业,且多数集中于国有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不够活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对较多,原始创新较少。

2.3 重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仍较弱

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解决了一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材料等产业的改造升级,引领了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但是,仍存在许多企业产品升级跟不上,逐步被淘汰,还有很多装备产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直依靠进口,至今仍未改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意识薄弱。企业单纯追求发展的速度和短期经济效益,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匮乏,原始创新能力较弱。三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由于重大关键研发都是非通用、非批量化的创新活动,前期投入大,研发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没有资金支持寸步难行。而当前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尤其是民间资本投入不足,需要更努力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与民间资本的结合,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技术研发和突破。

3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长期的实现过程,必须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体制保障、要素保障、考核保障和服务保障,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顺利推进。

3.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继续深化改革。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看,市场作用发挥的程度、经济体制完善的程度,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程度。从这个层面上讲,转变政府职能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器,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效、透明、服务型政府的任务重大而紧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做到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审核、清理、下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要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减少职能重复交叉,优化组织结构。要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建立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的管理制度,坚持制度公开、程序和方法公开、结果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增强政府执行力,增强政府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政府掌控的资源集中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

3.2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行政效能即政府工作效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中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发展环境的改善、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要紧紧围绕变“官本位”为“民本位”这一核心,在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转变工作作风[2]。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要加强行政人员能力建设,引导其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立身之本,提高学习力;引导其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提高协作力;引导其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把握发展机遇,提高创新力;引导其敢于担当,敢于攻坚,提高执行力;引导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牢固把守思想道德底线,提高廉政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要坚持制度推动: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做到决策前论证、决策中票决、决策后追责,实现决策科学化;完善机关办事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以科学合理的办事流程、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保证行政许可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此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全面升级,只有综合平衡地把各方面的工作搞好,才能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管、下级部门间责任明确、分工规范的纵向协调机制,保证上下各部门在实现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各负其责、各尽其职。要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间的内部协调机制,明确组织协调的主体、客体,搭建协调平台、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争议解决机制,进而有效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

3.3 构建创新政策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形成以新增长动力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其关键在于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并形成新动力。而传统的产业政策体系是与要素驱动的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和技术、产业模仿跟进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政策体系,目前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削弱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有利于扩大改革红利、增强创新活力和释放内需潜力的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创新政策体系,要对传统产业政策进行升级,实现从传统产业政策到创新政策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创新政策体系,要立足于推动各种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升级,特别是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升级。构建创新政策体系,要紧紧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要按照“一个主体、两个层面、三个配套”的目标要求进行[3]。“一个主体”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两个层面”即突出发展我国优势产业,打造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完善我国高新产业园区与特色产业基地的创新平台功能,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三个配套”即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方面政策配套,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构建创新政策体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利用其导向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3.4 重塑创新导向科教体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体制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器。但是目前,科教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科技市场发育不健全,科技机构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研究什么,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载体和纽带;教育效率低下,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大量人才闲置的同时,伴随着较大的人才缺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这种教育科技资源错配与浪费的现象,通过顶层设计重塑创新导向科教体制[4]。首先,争取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在部分地区大胆先行先试,赋予科研机构与教育机构更多的科研与教学自主权,包括办学权、招生权、学位授予权、学术自治权等权利,相关政府部门要把职责重点放在方向引导、标准制定、实施监管上。其次,創新科学教育理念。要将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用创新思维激活教育灵感,增强教育的现代感、文化感和时代的生机感,打造中西合璧的教育典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再次,科技资源配置应以公平合理为目标,体现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导向。要给科教人员“松绑”,改变以往大量经费只能投向设备的购买不能用于支持人才发展的做法,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充分调动科教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5 强化人才要素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紧缺资源。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要素支撑。首先,坚持科学谋划,抓好人才发展的宏观布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重大举措和基本路径,确保人才资源开发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其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平台载体建设。坚持领军人才引进与创新团队引进相结合,特别是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再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快速提高人才发展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匹配性。紧密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做好对各类急需人才的研判和预测,着力加大对急需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财政投入力度,畅通急需人才快速成长渠道,缓解急需人才与打造高质量发展之间不相匹配的矛盾。最后,优化调整人才结构。对人才资源进行整体统筹、科学配置,做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谋划、调整人才的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以人才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人才结构升级引领经济升级[5-6]。

3.6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可以对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从而发现当前决策是否科学与合理,为省委省政府做出下一步顶层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要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既要反映经济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水平提高等主要因素的重要价值,又要反映社会秩序、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等客观因素的积极意义,把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估体系,要充分体现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平衡。不能把GDP作为单一绩效考核办法,充分体现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统一,改善民生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创新实力更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统一[7]。从根本上抑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各地方之间的跨越式的无序竞争,减少劳民伤财工程。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估体系,应坚持以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推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发展质量为重点,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基础,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内需为动力,以和谐发展为标准。

3.7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与效率。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保证经济稳定运行,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要以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加快信用立法,强调立法先行,加快出台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征信管理条例和信用管理办法。要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整合行政资源,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8]。以信用服务行业主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为支撑,鼓励信用服务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增强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充分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3.8 构建规范的法制环境

规范而有序的法制环境是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与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稳定、规范的法制环境。构建规范的法制环境,一是要加快立法步伐。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二是要加快行政执法改革。厘清执法机关职责权限,整合执法主体,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完善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告知、听证、协调等制度,在解决打造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上见实效,又要着眼长远,在制度、机制、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建立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9]。

3.9 完善监督机制

实践证明,建立科学规范、适时有效的监督机制,是降低公共权利风险、增加透明度、保障政府决策力与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其过程的复杂性。这会是一场持久战,也会是一场攻坚战。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将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纳入依法运行的轨道。完善监督机制要紧紧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体进行,加强政党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自身的行政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加强政党监督,要充分发挥党和各民主党派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监督作用,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认真做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监督保障工作[10]。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是对各级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加强政府自身的监督,查处贪污贿赂、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廉政建设,进行廉政教育,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11]。加强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不正路线进行监督,及早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或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好更快地建立。总之,完善监督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努力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服务和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2] 林园春.创新创业服务生态链形成机制与优化策[J].中州学刊,2017(7):25-30.

[3] 徐忠.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J].金融研究,2018(4):1-19.

[4] 林园春.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15(5):64-69.

[5] 周波.如何看待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18(2):28-32.

[6] 黄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分析[J].创新科技,2018(1):23-24.

[7] 郭春丽,王蕴,易信,等.正确认识和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4):18-25.

[8] 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张宇贤,王远鸿,等.2018年一季度中國经济形势预测分析[J].发展研究,2018(4):31-35.

[9] 程春生.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社科纵横,2018(9):15-18,31-34.

[10] 李四能.“绿色+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企业文明,2018(9):32-34.

[11] 王艺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地方经济[J].中国经济报告,2018(9):4-5.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高质量发展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