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海中凹陷地处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带,北与涠西南凹陷相邻,西被涠西南断裂所限,东、南分别与乌石凹陷、海头北凹陷相望(图1)。北部湾盆地区域上发育北东、北西与东西向3组断裂体系[1~5]。北东向断裂属于幕式断裂,早期(中生代及之前)受北西向区域应力挤压推覆形成压扭性断裂,后期(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受区域拉张应力作用再次活动形成拉张断陷,控制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北西向断裂属于幕式断裂,同期或晚于北东向断裂,早期(中生代及之前)属于古地中海构造带东缘(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断裂相互切割,后期(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受古南海盆地向南俯冲拉张及红河断裂左旋走滑应力作用再次活动,加剧了盆地的形成和盆地内断裂的发育。近东西向断裂属于晚期断裂,晚白垩世-古近纪受古南海盆地向南俯冲拉张作用,形成控制盆地边界及沉积断裂。
图1 北部湾盆地构造纲要图
注:t1、t2为等时相干切片的提取时刻;为地震反射界面。图2 海中凹陷东区南北向地震剖面
在断层识别方面,诸多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7~10],方法主要包括相干算法、波形分析、曲率法、蚂蚁追踪、分频、谱分解、时频三原色法等,再通过地层切片技术将断裂在平面上体现的信息进行识别,达到断裂解释的目的。由于海中凹陷东区的三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较差,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小断裂的信息,上述识别方法的效果均不理想。因此,笔者采用构造导向滤波技术进行复杂断裂的识别。该方法是针对叠后地震资料的一种特殊去噪方法,采用“各向异性扩散”的平滑算法,即只对平行于地震同相轴的信息进行平滑操作,而对垂直于地震同相轴方向的信息不做任何平滑: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倾角体估算,选择合适的滤波参数对地震体进行构造导向滤波;然后再进行中值滤波等操作;最后将滤波后的地震数据体进行一系列的相干属性分析,选择优势属性进行小断裂的识别。构造导向滤波后,可使得原本连续的同相轴更加连续,同相轴的扭曲、错断现象更加明显,断层信息得到了更好的保留,凸显了小断层的地震响应特征。
从构造导向滤波前后的地震剖面及频谱分析(图3)可以看出,主频和频带宽度几乎无变化,说明该方法并未改变地震资料的原有特性,只是消除了部分噪声。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地震资料处理与相干分析,运用时间切片技术,提取了t1和t2时刻的等时相干切片(图4),来证实断层F2是否存在。断层F1和F2在相干切片上可以清晰识别,t1时刻上断层F1在F2的北侧,向下经过断层切割部位后,在t2时刻上断层F1在F2的南侧,说明断层F2是真实存在的。断层F2的西段走向为北东向,自西向东走向逐渐转变为北东东-近东西向,断层F2在东段与F1断层低角度切割,几乎平行。
图3 构造导向滤波处理前后地震剖面及频谱分析对比
图4 F1与F2构造区不同时刻等时相干切片
剖面平衡是一个基本的地质规律。平衡地质剖面可以理解为遵循物质守恒原理,遵循岩层长度或面积变形前后不变的原则,将变形剖面恢复到沉积地层状态的剖面。通过对现今的地质剖面进行反演,逐层回剥,遵循平衡剖面原理,对关键断层的形成期次进行分析,判断断层与地层动态配置关系在构造变形中是否合理。若剖面能够平衡,说明资料解释是合理的。
图5 海中凹陷东区南北向构造演化剖面
断裂平面组合关系,直接影响到圈闭的大小与规模,断裂切穿层位与圈闭形成时期的配置关系,是直接影响圈闭能否成藏的关键因素。综合上述解析结果,对海中凹陷东区三维地震区的断裂进行组合(图6),可以看出,主要存在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3组断裂类型,还存在一些应力转换过程中的过渡类型。断层F2是涠洲组二段沉积时期形成的北东-北东东向断层,其东段走向逐渐转变为北东东向,属于应力过渡类型的断层;后期断层F1走向为近东西向,与断层F2近平行切割,形成了复杂的组合关系,在剖面上2个断层形成对掉的复合样式,该种特殊的组合样式是非常少见的。若断层F2形成时间晚于断层F1,则断层F2的延伸长度会被断层F1所限或切割断层F1继续向北东方向延伸;若断层F2规模较小,则会被断层F1所限,而不是继续平行切割于断层F1向前延伸。因此,就目前该种断裂组合而言,断层F2是先存断裂,属于早期断裂,断层F1晚期形成,规模大、延伸长,在东段与断层F2形成平行对向切割关系,与区域应力场的转变特征相符合。断层F1南掉,其北侧形成了大型断鼻-断块圈闭,规模大,靠近北部烃源岩,断层F1切穿流沙港组二段烃源岩,油气运移条件优越,成藏概率大。
图6 海中凹陷东区断裂系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