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倩,方庆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厦门 361003)
隐球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真菌[1],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或亚急性肺部疾病[2],该病由Sheppe于1924年首先报道[3],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4-6],常被误诊为肺部炎症、结核、肿瘤等其他肺部疾病。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6,7],理想的六胺银染色可将基底膜、真菌等阳性物质染成黑色[8,9],有助于肺隐球菌病的病理诊断,但传统的六胺银染液步骤中采用水温箱60℃温育40~60min,作者实践发现该温育条件存在过染现象。为了寻求一种染色效果好、操作简便、染色时间短、污染少、染色方法可重复性高的六胺银染色方法,我们对最佳孵育时间进行了摸索。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30例肺隐球菌感染病例,每例病例选取最具代表意义的一个蜡块连续切片3张,厚度为4μm,不同蜡块为区组因素,将每个蜡块切取的3张切片简单随机化分为3组,每组1张,通过区组随机化将90张切片随机分为A、B、C 3组,烤片,常规脱蜡至水。
LEICA 2245切片机(德国莱卡),TY-7FB型生物组织摊烤片机(湖北孝感亚光医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H.SWX-600BS电热恒温水温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1%高碘酸溶液; 5%铬酸水溶液; 2.5%草酸溶液;六胺银溶液配制:3%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18ml,加入5%硝酸银水溶液2ml,再加入5%四硼酸钠溶液2ml,震荡至乳白色悬浊液变为清亮透明,加入22ml蒸馏水,混匀后放入已设置好的60℃水温箱温育5min;0.5%氯化金溶液; 2%硫代硫酸钠溶液;Harri苏木素染液;无水乙醇;二甲苯;中性树胶。
①1%高碘酸溶液10min,蒸馏水洗1次;
②5%铬酸水溶液40min,蒸馏水洗2次;
③2.5%草酸溶液1min,蒸馏水洗1次;
④放入在60℃水温箱温育的六胺银溶液中温育。其中,A组在六胺银染液中温育20~25min,B组在六胺银染液中温育30~35min,C组在六胺银染液中温育 40~45min。
⑤0.5%氯化金溶液30s,蒸馏水洗2次;
⑥2%硫代硫酸钠溶液5min,蒸馏水洗1次;
⑦Harri苏木素衬染5min;
⑧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切片由2名副主任医师进行双盲诊断,诊断为肺隐球菌病者为诊断准确。并对90张切片进行评分,评分采用十分制。10为满分,10分标准为:染色背景清晰,隐球菌呈现黑色,可以观察到隐球菌荚膜为空心透明,细胞核呈蓝色,周围肺纤维组织呈淡棕色至棕色;5项指标若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各逐减0.1-2分;每张切片得分0分为最低分。每组切片评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每组切片的诊断准确率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六胺银染色得分(7.92±0.18分)显著低于B组(9.45±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4,P<0.01);C组六胺银染色得分(8.30±0.17分)显著低于B组(9.45±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1 ,P<0.01)。
A组:隐球菌呈棕褐色至浅黑色,细胞核呈蓝色,周围肺纤维组织呈淡蓝色至棕色,隐球菌与周围肺纤维组织染色对比不清晰(图1A)。B组:隐球菌染成空心黑色,细胞核呈蓝色,周围肺纤维组织呈淡棕色至棕色,隐球菌与周围肺纤维组织染色对比清晰(图1B)。C组:隐球菌呈团块状深黑色,少见黑色空心部分,细胞核与周围肺纤维组织呈棕褐色至黑色,隐球菌与周围肺纤维组织不易分辨(图1C)。B组染色效果高于A组与C组(图1)。
A组切片诊断准确率为63.3%(19/30),显著低于B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P<0.01);C组诊断准确率为83.3%(25/30),低于B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
图1 六胺银染色温育时间比较。A,60℃孵育20~25min(A组);B,60℃孵育30~35min(B组);C,60℃孵育40~45min(C组);比例尺,100μmFig. 1 Comparison for incubation time of 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 staining. A, 20 to 25min at 60℃(Group A); B, 30 to 35min at 60℃ (Group B); C, 40 to 45min at 60℃ (Group C); scale bar, 100μm
真菌又称霉菌,其种类较多,常见的致病菌有:毛霉菌、曲霉菌、新型隐球菌、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肺隐球菌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5-10]。且肺隐球菌病易被误诊为肺肿瘤[11],因此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更需要背景清晰、显色适当、对比度好的六胺银染色。
诸多的学者介绍传统的六胺银染色技术时,主张六胺银液60℃温育1~2h[12,13]。而有些学者采用各种办法来缩短六胺银液作用时间,如:翁秀琴等[14]将切片置于保湿盒内,滴上六胺银液后,置保湿盒于68℃烤箱里,在8min时切片直接置低倍镜下观察菌变化,当组织液呈现黄褐色,光学显微镜下见隐球菌时,用蒸馏水冲洗切片终止反应。冯家成等[15]采用光波变频微波辐射技术将六胺银液加热至65℃,将六胺银液作用时间缩短至10min左右。但贾云香等[16]研究发现,六氨银溶液水浴温度最好控制在58℃,稍高容易导致切片上过多杂质沉淀,背景不清晰。作者的实验也发现,切片在六胺银液60℃温育时,如果作用时间过长,也易造成过染,隐球菌与周围肺纤维组织不易分辨,背景不清晰。
六胺银染色是真菌染色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方法中,在温育时间上给予的染色时间较为宽泛,一般为40~60min,甚至1~2h,且还需时时在显微镜下观察,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作者实验发现,A组中六胺银染液染色时间过短,隐球菌尚未完全着色,染色过浅,与背景颜色相近,不易观察。此外,此时隐球菌隐约可见空心状,容易与红细胞混淆,影响诊断。B组中六胺银染液染色时间适中,隐球菌呈黑色空心状,空心部分为隐球菌的荚膜,不着色,也是隐球菌在六胺银染色中的一大特点。此时背景成淡蓝色,周围肺纤维组织呈淡棕色至棕色,与隐球菌形成鲜明的色差,容易观察。C组中六胺银染液染色时间过长,周围组织已经逐渐染成黑褐色,与隐球菌重叠、分界不清,隐球菌深染成团块状,少见空心部分,不易于观察,影响诊断。作者旨在通过实验,在原有六胺银染色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染色效果好、操作相对简便、染色时间较短、减少染液污染显微镜、染色方法可重复性高的六胺银染色方法。通过上述实验,作者发现B组的六胺银染色方法是最符合本研究初衷的技术方法。作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B组的染色结果:隐球菌染成空心黑色,周围肺纤维组织呈淡棕色至棕色,隐球菌与周围肺纤维组织染色可谓对比清晰,但是,如果再将马松三色套染于B组的方法上,则隐球菌依然染成空心黑色,而周围肺纤维组织可能被染成绿色,如此将使周围肺纤维组织染色更加艳丽,与隐球菌染色对比更加清晰,更有助于肺隐球菌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在用于诊断肺隐球菌病的病理切片行六胺银染色时,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六胺银染液作用步骤采用在水温箱60℃温育30~35min,染色评分结果得分高,效果好,肺隐球菌病诊断准确率高,且操作相对简便,染色时间较传统方法短,可减少染液污染显微镜,染色方法可重复性高,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