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延安保小 李和霞
延安保小自1937年建校至今,在82年的发展历程中,数不清的革命后代在这里锻炼成长。他们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成为中国潜艇制造、水电工程等祖国建设的栋梁。如今,每年都会有一批批“保小人”回到母校,在那棵深扎于延安保小旧址的“老槐树”下回忆当年的情景。这让队员们对那些“老槐树”下发生的故事充满兴趣,也提出了很多疑问。
“为什么老校友们返校,都要去看望那棵老槐树?在它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队员们走进学校的“校史陈列室”寻找答案。通过听老师的讲解和参观,队员们知晓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发生在老槐树下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历史。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珍贵照片、一块块荣誉奖牌,都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里的红色故事。而老槐树,正是历史的见证者。
队员们在学校阶梯教室里观看纪录片《老槐树下的记忆》后豁然开朗,感触颇深。“那时的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里都能茁壮成长,行军转移的路上没有一个掉队,也没有人叫苦喊累。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吃穿无忧,幸福快乐,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辅导员带领队员们参观校史陈列室
为帮助队员们了解树枝为笔、大地当纸的学习环境,如何成为传授真理的园圃、培养民族未来的基地、造就人才的熔炉,学校少先队大队号召队员们在辅导员和家长的陪伴下,调查、走访长辈,深入了解“保小人”在老槐树下的学习、生活情况。寻访活动开始前,队员们自主组建了“希望”“团结”“勇敢”“探索”4个寻访小队,并确定小队长、队名和口号。之后,队员们开展起丰富多彩的小队调查、寻访活动,积极参与者还获得了一枚红星奖章。
寻访中的发现令队员们震惊:过去延安保小的孩子们大都从小离开父母,有的还来自敌占区,经历了跋山涉水、敌机的轰炸扫射。他们在严冬时节,手、脚、脸常冻得疼痛难忍,但没有人叫苦、哭闹,都聚集在老槐树下学文化和种菜、挑水、砍柴等生活技能,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慰问部队、伤病员和当地群众……他们不畏艰难,刻苦学习,以已所能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令队员们牢记在心。
老槐树下老校友们的成长故事,让队员们心中充满了对他们敬意,更想亲自去看看“老槐树”下那块红色的土地。一位低年级的中队长提议:“我们邀请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带我们去!”于是,一次“励志远足,寻根游学”活动开始了。
队员们开展“励志远足,寻根游学”活动
低年级的队员们在辅导员和六(3)中队队员们的带领下徒步前行,没有一个掉队。到了保小旧址,见到那棵饱经沧桑的“老槐树”,队员们激动不已,纷纷过去拥抱它。辅导员还邀请了一位曾亲眼目睹当年“保小娃”学习生活情况的老大爷,为队员们讲述那时的真实故事。中午时分,队员们还搭锅灶、烧火、做饭,进行了野炊体验,并重温了战火中孩子们撤离保小的情景。在队员王梦瑶的建议下,队员们还一起来到“老槐树”下立志向——为“老槐树”增添一抹新绿,并把自己的成长目标写在星形纸上,悬挂在了“老槐树”的枝丫上。
回到学校,队员们讨论后形成共识:“老槐树”下孩子们团结互助、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保小人”以行动体现出的“延安精神”。作为新时代“保小人”,要传承这种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
于是,队员们纷纷行动起来:希望小队的队员们成立了“‘老槐树精神’宣讲团”,到学校各个年级分享“老槐树”下的故事,传递“老槐树精神”;团结小队的队员们主动“一对一”地帮扶有困难的小伙伴,与他们共同进步;勇敢小队的队员们开展起“学习、生活技能大比武”实践活动;探索小队的队员们布置了“老槐树精神”手抄报展览,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与大家交流……队员们还开通了“红领巾成长日志”微信公众号来展现自己的成长,也带动更多小伙伴一起传承“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