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东
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
在林林总总的和田玉器稀世珍宝中,金银错嵌宝石的和田玉器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一朵奇葩。人人都会对它投去惊羡的目光。它的特立独行,它的巧夺天工,它的金玉良缘,无不摄人魂魄。它的器形,它的纹饰,它的工艺,它珠联璧合的中西文化;还有它所传递的和田玉的美,金银错图饰画意的美,珠宝高贵的美,艺术精湛的美,交相辉映,美轮美奂,熠熠生辉。
马进贵倾其一生的心血与智慧,以金银错玉雕炉火纯青的技艺,成为当代中国传承并创新和田玉金银错嵌宝石工艺的第一人。
新疆是和田玉的故乡,丰富而珍贵的资源是玉雕业得天独厚的沃土。
1964年,新疆玉雕厂应运而生,由此揭开新疆当代玉雕业的序幕。当年不到18 岁的马进贵有幸成为新疆玉雕第一批创业者。
1966年,马进贵由企业挑选,来到黄浦江畔,学习海派玉雕技艺,师从林长明、林知文等国内著名玉雕大师。
墨青玉错金卷草纹阿布都瓦壶
正当小马如饥似渴拜师学艺时,汹涌澎湃的“文革”浪潮席卷而来,由此打破他的梦想,只好辍学回疆。
好在1971年,幸运之神再次降临,马进贵以孜孜不倦的刻苦求学被选派到北京玉器厂进修。北京玉器厂是京派玉雕人才荟萃之地。京派玉雕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历朝历代以皇家玉器雕琢取胜,风格古朴、浑厚 、大气 、沉稳,重造型的气势,意境的典雅。马进贵勤于思考,好学上进,得名师柳朝国口传心授,加上勤学苦练,对京派技艺心领神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处处留心皆学问,马进贵并不局限所学的范围。有一天,马进贵发现潘秉衡大师用金银错工艺镶嵌的一尊玉罐,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特殊的感觉。玉罐并不大,约15厘米高,但那超凡脱俗令他眼前一亮。他的目光随着这尊玉罐久久不愿离去,仿佛梦里寻他千百度,而今突然出现在眼前。他盯着、看着、想着的那一瞬间,潜意识告诉他这就是他心中的至爱,啊,那玉罐的器形、纹饰、工艺…… 无不传递着一个信息——那是来自家乡的印迹!
马进贵自幼生长在新疆,回族,地域文化和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融化在他的血脉中。
他乡遇故知,让他一见钟情,没想到玉器中也有一脉是带有浓郁西域风情的。马进贵暗下决心:我的事业,我的人生航程,我的生命和梦想,就是她啦——金银错!
于是,马进贵将魂牵梦绕的金银错玉雕技艺做了一番功课。原来错金错银工艺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用在青铜器上。清代特别是乾隆皇帝特别喜爱这种金银错嵌宝石玉器。此种玉器被称为痕都斯坦玉器,产自蒙兀儿帝国即现今克什米尔地区及南巴基斯坦一带,又称“西番作”或“伊斯兰玉器”“莫卧儿玉”等。该玉器将纯金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按设计图形嵌入玉器中,并镶嵌天然的红蓝宝石。玉质的高贵、圆润与金、银、宝石结合,变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满目生辉。
从北京学习回疆后 ,马进贵第一件汇报作品,便选定《墨玉错银丝鹗》,这是他满怀信心的第一个梦。
在7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马进贵废寝忘食,满脑子都是金银错。金银错对图案线条的艺术表达要求极高,这是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在玉器上的艺术呈现。错金错银工艺第一道难关在开槽。在玉器上开槽谈何容易,和田玉硬度高,开槽很难,而错金错银的线条很少有直线,多为曲线流畅,富于变化,宽窄深浅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如果说刺绣是在丝织品上绣出花鸟鱼虫等艺术形象,那么金银错宛如在玉器上绣花作画。刺绣用的是彩色丝线,而马进贵用的是金丝银丝。
金银错有多难?这样说吧,全国玉雕技艺高超者层出不穷,而潜心于金银错工艺的,屈指可数。光开槽这道工序就够折磨人啦,一有闪失,必推倒重来。这就意味着原来开的槽作废,打磨平整后再重开槽,再镶嵌。每一次反复都是心血的加倍付出,都是灵与肉的一次折磨,都是技艺与精神的一次淬火。
用0.5 毫米银丝在玉器上镶嵌作画,马进贵第一件作品先后3 0 多次返工,这种破纪录的失败与挫折,是常人无法承受的。正是这种苦难、信念和韧性的呕心沥血,酿成马进贵金银错的第一杯美酒。
捧着《墨玉错银丝鹗》这件作品,马进贵泪花闪闪。
黑碧玉错银嵌宝石西番壶
当《墨玉错银丝鹗》历经艰辛、精彩问世时,金银错旷世绝技已一停30年。懂这门技艺的老艺人多已过世,一茬一茬的后来者几乎没人与金银错结缘。
马进贵被誉为是这一独门绝技的活化石。
为什么金银错后继无人?马进贵说:说它难也未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哪有学不会的。其次,金银错融汇着古今玉文化,还吸收伊斯兰文化,这也是一道难关。还有,金银错再好,可费时 、费力 、劳心 、劳神、周期长、风险多、工作量大、难度高……谁能舍得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不顾效益,一门心思钻研这玩艺?艺术也难在市场经济中独善其身,马进贵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
然而,马进贵既然认定了金银错,自然对这份承担和使命有自己一番见解。他认为,这份珍贵的中西文化遗产总要有人传承。物质财富固然重要,但文化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重要。玉是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我们有责任用文化之美为国家和民族创造更多的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精神之美。金银错这条路再难再苦,他都决心一直走下去,永不回头。
从此,马进贵把恢复、完善、完美金银错嵌宝石玉雕工艺作为他的工作室及他的团队的重中之重。西番壶是痕都斯坦工艺最有代表性的器形,为了找到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西番壶,马进贵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几度赴喀什采风,把民间各种伊斯兰风格的壶寻了个遍,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买了两把被维吾尔族商人珍藏的阿不都瓦铜壶。以此为“模特”,设计了一套《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
如何在传承中创新,把维吾尔族优秀文化植入金银错玉雕作品中,马进贵把目光聚焦在维吾尔书法文字上。维吾尔文书法是新兴的一门艺术,借鉴汉文书法艺术,维吾尔文书法同汉文书法一样,有线条美、笔墨美、形体美、意境美……如果将维吾尔书法如诗如画融入和田玉雕中,与金银错相得益彰,无疑是一个突破。马进贵用多种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书法作品图案镶嵌在玉雕作品上,平添了玉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凸显了赏心悦目的书卷气,让更多爱玉、赏玉的人在爱不释手的品鉴之余,还得到文化的熏陶。将维吾尔文书法用金银错工艺别开生面表现在玉雕作品上,马进贵是首创者。
在金银错这条路上,马进贵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宽广。荆棘拓为坦途,心血酿成琼浆。2004年11月,马进贵带来两件自己的杰作,出现在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天工杯”玉雕精品展示会上,一件是《白玉错金镶宝石西番壶》,一件是《黑碧玉错银镶宝石西番壶》。两件中西合璧又透着异域因子的作品一亮相,便吸引展厅众多人的目光,一时间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老艺人目光敏锐,闪烁着欣喜的眼神,评委们感慨不已:“久违了,久违了”,“挽救了金银错这一稀有品种”,“金银错这一瑰宝传承后继有人了”。更多的人以惊羡的神情注视这两件别具风情的作品,久久不愿离去,啧啧赞叹声不绝于耳。
一白一黑两把西番壶,端庄华丽,钟灵毓秀,珠光宝气,尊贵典雅,将和田玉的美质与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完美结合起来,在中国玉雕最高奖“天工奖”的评选中,分别获银奖和优秀作品奖。
白玉错金夔龙纹文案十三珍
金银错从传承中走来,还要向未来走去。传承是对历史的肯定和褒奖,创新是对传统的延伸和激活。马进贵坚守一个信念,把金银错这门绝技继承下来,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在传承中发展,在弘扬中创新,让金银错展示时代的风采,这是开拓奋进者的使命。
历史上的金银错多局限于玉器大型器皿,马进贵开阔视野,突破常规,将金银错工艺扩展到装饰品如手镯、玉佩、把玩件、挂件等饰品中,从收藏品走向大众消费的装饰品,从“昔日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银错既拓展了发展的空间,也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水晶错金嵌宝石圣水杯》是马进贵将错金工艺应用于水晶材质的一次成功尝试,这也是在水晶石上展示金银错技艺的世界第一。水晶韧性比和田玉差,易脆裂,在水晶上错金银镶宝石宛如让玉雕大师带着镣铐跳舞,从设计到镶嵌工艺,都是前无古人、步步惊心。特别是杯足,采用创新思维,用硬钱币做的圈足,解决了杯足难以嵌宝石的难题。3 位玉雕镶嵌工艺师整整花了5个月的心血,巧夺天工,用细如游丝的金线美轮美奂在水晶杯上“绣”出花纹图案,用268 颗红、蓝、祖母绿宝石组成一朵朵盛开的宝石花。比清朝乾隆皇帝赋诗赞美的国宝《羊脂玉错金嵌宝石碗》所嵌的108 颗红宝石,要多出许多,而工艺之精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房用具历来为帝王和文人墨客所器重,为此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传承千秋。作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珍品,马进贵以和田墨玉、白玉,采用错金工艺制作出了《白玉错金夔龙纹文案十三珍》《墨玉错金嵌白玉文案十一珍》,两件作品成为全国首创。文房系列,珍藏颇多,名家迭出,但国内外还没有用一种名贵材质做出系列作品的。马进贵的难能可贵,就是开历史先河,集古今之大成,用和田玉将文房用具做出成套艺术作品,实现玉文房瑰宝的“全家福”。前者集文房珍品之大成,器形及图案变化无穷,工艺典雅华贵,后者白玉与墨玉交相辉映,金饰与器具珠联璧合,堪为文房用具玉器的巅峰之作。马进贵先生也非常欣赏用创新理念精雕细琢的这两件佳作,他还在砚台背面赋诗一首:“文案雅珍历代有,成套玉制无处求,笑问乾隆可曾见,当今盛世一枝秀 。”这两件作品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2009年“百花奖”金奖和2010年“百花奖”金奖。
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领域,马进贵不断超越自我,登攀不止。以玉事神,玉作为神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田玉之美曾经是玉神灵的首要诱因,玉琮、玉璧、玉环等都是先人敬神、事神的玉神器。马进贵深知文化是全民族共享的财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人类文明才有大前途、大未来。他将古老的和田玉文化同藏传佛教文化与痕都斯坦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完美结合,推出《和田玉错金镶宝石佛教四大法器》《和田羊脂玉错金嵌宝石四大法器》等作品。前者的四大法器分别为白玉错金嵌宝石金刚杵、墨玉错钯金嵌宝石金刚钺刀、碧玉错金嵌宝石金刚铃、黄玉错钯金嵌宝石金刚橛。后者为和田羊脂玉错金嵌宝石工艺所做的四大法器。非常有创意的是,马大师把藏传佛教中降魔、镇宅 、辟邪同和田玉文化中祈福、平安、吉祥寓意完美结合,又用错金嵌宝石的特殊工艺将诸多文化元素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将玉质的美 、造型的美 、工艺的美、文化的美相融合,相得益彰,宛如天然绝配,赏心悦目。《和田玉错金嵌宝石佛教四大法器》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2006年“百花玉缘杯”金奖,《和田羊脂玉错金嵌宝石四大法器》获2011年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奖”特别金奖。
水晶错金嵌宝石圣水杯
艺无止境。写此文时马进贵已是奔70 岁的人了,身体被多种疾病所困扰,为了和田玉,为了金银错,他的精气神超乎常人,他的创造性思维如泉喷涌,他把创作当作幸福和快乐的别名。
《白玉错金嵌碧玉万年和谐捧盒》是他创作的又一件稀世珍宝。作品用白玉琢成12 瓣盒形器皿,一圈的12个花瓣代表一年12个月。盒的中心为一正方形碧玉玺,其上刻小篆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业兴旺、既寿永昌”16个金字。玉玺四周饰青龙、朱雀、玄武、白虎代表四方神,护佑天下万民。靠中心的第二圈用白玉饰内环,错金小篆书十天干。第三圈外环嵌碧玉错金小篆书十二地支。外环第四圈错金小篆书二十四节气。各环可自动转动按顺序组合,即为一部万年历。盒身腰部饰卍字不到头纹环盒一周。作品用白玉错金嵌碧玉的工艺,表现出四方神兽、天干地支、12个月与二十四节气,集政治、文化、天文、历法等融为一体,将中华文明的精髓表达出来。该作品的缜密构思受秦始皇传国玉玺的启示,盒的中心为玺,玺为政,为天下。天行有常,日月有序,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天下太平,和谐盛世。再看作品的艺术造诣,玉质的温润光泽,宝盒的沉稳大气,构思的缜密精巧,玉雕的精湛流畅,错金的简洁明快,文化的深邃内涵,还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寓意,以及将观赏者带入“视通万里,思连千载”的意境,都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卓尔不群的呈现。对应《白玉错金嵌碧玉万年和谐捧盒》这件玉雕杰作,《白玉错金嵌宝石夔龙纹天下和谐组合壶》堪为她的姊妹篇。盒中部的壶为鳌鱼造型,玉壶外周由8 只玉杯严丝入扣相簇拥,合为含苞待放的菊花造型,聚而成盒(盒意和谐),分则见壶,将花卉的自然美升华为玉器作品的艺术美。由菊花到玉杯,由玉杯到玉壶,渐次展开;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充分表现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意境 。观其壶,赏其艺,品其茶,玩其趣,仿佛清风入怀,瑞气盈室,菊香花香相随,吉祥如意萦绕。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盛世和谐图!
白玉错金嵌碧玉万年和谐捧盒
视事业重于山、视名利淡于水的马进贵,心中有梦是他不变的信念,脚下有路是他不停的步伐。尽管金银错这朵玉文化的奇葩“休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他心血的浇灌中,迎来了中华盛世的华美与娇艳。下一个梦,下一个璀璨,时代在期待,金银错也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