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文 王 敏
新疆沙粒画以天然沙粒为原料,集绘画、书法、手工艺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凝聚了新疆多民族文化内涵,其中沙石铺叠而成的世界给人以极为真实的震撼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中独具特色的典型产品之一。本文拟以新疆伊犁沙画为例,通过剖释其产品的文化内涵,认为其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独特的人文价值。
伊犁沙画作品
随着世界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文化旅游纪念品也通过其浓厚的文化气息为旅游者带来更多不同的文化体验。在旅游热潮不断高涨的背景下,文化旅游纪念品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购买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收藏价值的旅游产品,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印象是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核心组成部分。
旅游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它包含有许多表述性的文化内容,如仪式、艺术、运动、民俗。这些东西与日常生活不同,从而使得生命变得有意义。幅员辽阔的新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片民俗风情浓郁,自然、人文景观丰饶的地域中,文化旅游纪念品凭借其多姿多彩的资源特点,在众多的文旅产品中独树一帜,令人过目难忘。
伊犁沙画作品
从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识别类型上看,其类型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民间工艺品上,如新疆民族乐器热瓦甫、冬不拉、鹰笛等;新疆服饰如艾德莱斯丝绸、皮衣皮具等;新疆各民族刺绣产品如哈萨克族毡绣、维吾尔族刺绣、锡伯族刺绣、柯尔克孜族刺绣、蒙古族刺绣等;新疆刀具如英吉沙小刀;新疆珠宝如和田羊脂玉、喀纳斯油玉等;还有新疆各地的艺术品如土陶、雕塑等。这些文化旅游纪念品大都历史悠久,制作精良,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
从文化价值的认知取向上看,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收藏价值远远大于其实用价值。旅游纪念品是一种典型的感性消费品,对“文化印象”的要求很高。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也许会因为一种“感觉”、一种“体会”或是一种“趣味”使然而具有购买纪念品的消费冲动。就此而言,新疆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很多都具有辨识度较高的收藏价值。如硅化木雕刻,采用新疆出土的木化石(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埋在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进行雕刻、因硅化木是重要的地质遗迹,也是地球上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亦具有不可多得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再如不同于苏绣、蜀绣的新疆各民族刺绣作品,既有中华传统刺绣针法的积淀,又有各民族民间图案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疆各民族刺绣独特的“刺绣礼物”味道。加之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于2006年起,组织全区文化部门全面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历时三年多的精心调查,基本确认了全区377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许多已被创意开发成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中极具代表性的部分,如柯尔克孜刺绣产品等,无疑,还有大部分的新疆非遗资源需要被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使其获得生产性保护、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新疆有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遗存,但在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上仍存在不足,目前,新疆的文化旅游纪念品虽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产品质量低、包装水平差的局面,但在开发设计方面依然存在许多瓶颈,如很多文化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工艺上同质性低水平重复、产品内涵缺乏文化个性与过度商品化等。目前,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都对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出台了更好的政策支持。笔者以为,面临新形势、新政策、新机遇,新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应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从而促进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以及旅游观光业的快速发展。
伊犁,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西邻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沿边有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等9个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通商口岸。美丽的伊犁伴水而生,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新疆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一站。新疆伊犁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包含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生产生活方式、交流交往习惯,进而荟萃而出融合开放、独具特色的多彩文化。伊犁沙画,取伊犁地区自然物理条件与人文地域特点,将新疆沙漠的沙粒与雕塑、油画和国画等艺术技法融聚一体,通过画家创作出一幅幅逼近自然、富有深刻文化意蕴的艺术作品。欣赏伊犁沙画,不仅仅是在欣赏它的色彩、工艺,更像是在自然中寻觅到艺术的震撼。
沙画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采用产自神奇大自然的天然或人工彩沙,经手工精制而成。新疆伊犁沙画不同于传统沙画,在新疆独特的地貌环境下,辽阔无穷的沙漠静静守候着这里上千年的文化变迁,伊犁沙画将传奇的沙漠文化与自然风景巧妙连接,用纯天然的沙粒、石子,在画师的巧手绘制下,打造出独属于新疆伊犁的特色文化产品,同样也是一道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赏的文化风景线。
伊犁沙画与迷人的伊犁河一般,源于天然,取材本地,变废为宝,归于真实。新疆伊犁沙粒画创始人是阿力木及其妻子米娜瓦尔·萨吾提。出生于伊犁巩留县莫合尔林场的阿力木,在原始森林和绝美风光的环境熏陶中成长,林场中四季更迭、物候神奇的自然魅力激发了热爱绘画的他对美的追求,一直探索艺术的阿力木在妻子的启发下,想到取材自然,用沙子作画,画出不一样的真实。几经试验后,阿力木夫妇二人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细沙颗粒均匀、质地细腻、颜色纯净,是制作沙画的最佳材料。此外,他们二人以植物为原料制成了一种天然复合胶,比普通胶具有更强的粘合性,也不易与沙子产生化学反应,便于以沙粒为材料做画。突破这些难题后,新疆伊犁沙画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成为了具有独特收藏价值、独具文化特色的纯沙粒民间工艺美术品。
于自然取景、于天然取材、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是伊犁沙画真正震撼人心之处。在沙画绘制过程中,除用大量细沙外,还要加以少量石子、木屑以及其他天然材料,不同材质的叠加组合让制作出的画面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立体感,正是这凹凸有致的真实感给人的心灵以自然伟力之震撼。取自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的砂砾历经数千年的风吹日晒后,颗颗坚实细密,独具流动韵律的材质让沙画充满灵气。沙石与风为伴,坚硬不好摆布,绘制人一般不会过多加工形色不同的沙粒,只需在着色、铺展固定等工序上多加磨练,借以保留沙子最初的特质,画家们也正是利用这种不近平滑的特殊材质拼凑出沙画极尽真实的味道。另外,伊犁沙画在技法上将西洋油画、中国传统国画、雕塑等技法杂糅并用,才使得一幅完成的沙画,远看,雪山与湖泊界限分明、质感十足;近看,松柏草地线条明晰、似虚似实。可以说,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运用配以浑然天成的沙粒铺叠,才显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自然动人。
新疆的美景数不胜数,连绵的雪山、成群的牛羊、盛开的薰衣草等,风景随处可见、美丽尽收眼底。正是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给予了这片土地万种风情,也给予了伊犁沙画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伊犁沙画在题材、内容上无拘无束,风格变化多异,将地域文化与自然景致合二为一,表现出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诞生于新疆水土之上的伊犁沙画,其题材也大多反映的是新疆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如令人沉醉的喀纳斯湖、绿草依依的杏花沟、缠绕毛线的妇人、普通平凡的街市即景等,都能在伊犁沙画中完美呈现,在这些秀丽多变的风物中,朴实之感借沙画的表达扑面而来。如别具气势的沙漠胡杨,作品中,树干干枯扭曲、颜色从金黄、浅黄再到枯黄,在风沙中孤独屹立,顽强地伸展出璀璨生命,展示出大漠的恶劣无情与生命的执着沧桑,对立统一中不免给人以自然的震撼。
伊犁沙画源于自然的本质为其带来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其洒脱自如的创作方法也增加了更多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产生深深的喜爱之情。大多伊犁沙画作品,其画面自然真切、质感生动有致,是传统美术与现代文化聚合的结果,是基于现代智慧之下的天然之作,可以说,这也正是伊犁沙画真正的工艺之美。
伊犁沙画作品
在文化旅游的线路中,旅游者位于核心位置,而文化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游览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反映了其对该地经历的社会评价。笔者以为,以新疆伊犁沙画为例讨论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特殊意义,有助于启发新疆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式发展。
综上,笔者通过分析新疆伊犁沙画的产品内涵进而考察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独特价值,通过对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概况介绍结合对伊犁沙画工艺的具体分析,认为新疆伊犁沙画的产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主张顺其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本质。中国的山水画家在行走山川间怡养情性,自然山水是他们的创作之源,自然之理也便成了他们的一生的追求。在伊犁沙画中,我们同样看到自然风光使创作主体超越自然本能,使得自然心灵之旅借助绘画作品得以实现。
“自然”从字面意义上看,是指未经人为加工的事物的原始形态,人们对于自然形成的看法和认识即自然观,人们也常常将自然观付诸于文学、艺术表达之中。如在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中,我们都能看到诗人或画家在面对大自然,或与自然交流之时的态度。伊犁沙画不同于动态沙画需要光影、摄像、表演等多重元素的配合,它的完成需要绘制者先确定好图画素材,留底之后再进行着色。伊犁沙画在题材和内容上不受任何拘束,风光旖旎的辽阔新疆正是沙画绘制者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则为其题材表现锦上添花。
伊犁沙画作品
首先,新疆伊犁沙画从制作材料上选择天然沙石,利用沙粒的凹凸不平达到立体感极强的效果,正是这简单纯粹的自然材质,让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沙漠的烟波浩渺,使得自然的精神充入内心,领会自然之美、自然之灵,将人为因素悄悄隐藏,使得纯净天真之情自然流露。而旅游者作为观赏主体,也能被动静相宜的沙画所感染,被真实的自然力量所震撼。
其次,每一位沙画制作者都保持着对自然的亲近态度,由于大多数游客多选取像喀纳斯、赛里木湖、九曲十八弯这样具有地域风光名片效应的风景沙画进行购买,因此,伊犁沙画也多取景于自然风物,如起伏跌宕的雪岭云杉、薄雾缭绕的杏花、神秘莫测的峡谷、古老沧桑的沙漠等。绘制者选择让自然来诉说自己本身的故事,伊犁沙画创始人阿力木从小在如梦似幻的大自然中成长,深爱着原始森林的万木峥嵘,静静体味自然之美,竭力在创作中使自己的心灵与自然融合,用手中画笔描绘出眼前的自然、内心的世界,细小的沙子在指缝间便成了一幅幅佳作。另外,阿力木采国画之“神”,融油画之“形”,使自然在其中肆意生长。如他沙画作品中胡杨与白桦的绘制,两种树木都呈现为黄色,但胡杨的黄更为沉重,远远看去像是蒙着一层薄雾;桦树的叶子则为金黄,在周围松树的映衬下稍泛墨绿,在阳光下光泽感较明显。可以说,绘制者在对自然的长期观察中,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利用沙子的特殊质感在创作时区别着色,绘制胡杨时颜色可由浅及深,营造大气沧桑的意境;绘制桦树时则铺叠上色,渲染明媚斑斓的气氛。描画自然,必要聚焦于自然之物,用心与自然交流,那么画面也就自然自在。伊犁沙画在自然中创作,也创作了自然之美,正因如此,本色自然可谓伊犁沙画最突出的产品内涵。
伊犁沙画作品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却面临日受污染的威胁,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生态和谐的理念在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运用中也显得极为重要。新疆伊犁沙画取材自然、表现自然的特质无一不传达出生态和谐的理念,这也是游客青睐的重要原因。
在大自然的风土人文中汲取美学力量,是伊犁沙画表达对大自然敬意的重要手段,更是自然本质与人的生命本质达成和谐一致的直接映现。沙粒的天然原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人类提取植物原液研发的“沙粒画复合胶”同样是在自然中寻得的答案。制作伊犁沙画无需繁琐复杂的工序,把握好留底、着色的技巧极为关键,这样一幅集多人智慧合作完成的沙画,有效利用了生态资源,极大地降低了环境污染,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情,成为了旅游者们爱不释手的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一副伊犁沙画绘制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简单、纯粹散漫的人生态度,不仅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其蕴含的生态和谐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新疆伊犁沙画表现纯美自然的内容多传达出生态和谐的美好希冀。清澈的湖水、蔚蓝的天空,看到这些不免使人产生对大自然美好诗意的向往。新疆伊犁沙画中简单、豁达、充分保留原生面貌与美感的表达也正是其特色所在,它浅易纯朴的状态展现出自然万物之韵,明晰天然的光辉演示天地运行之道,体现出朴素的人生智慧。
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中众多的民间手工艺品真正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练才形成的,如土陶工艺讲究手掌的力度把握,新疆各民族刺绣重视针法的熟练程度与绣地的特色等,伊犁沙画也不例外,从无形的灵感之物到有形的沙粒排布,需要绘制人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在山川之美中得到感化,在实践之中也渗透力量。制作一幅沙粒画需要的时间从一两天到半月乃至数月不等,而练习沙粒画的过程则比这更久,也更需绘制者付诸耐心。如此,从无形到有形,绘制者与自然间的情感交流也逐渐真实,关于美的实践也愈发有感染力。
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艺术魅力越高越值得他们收藏,《考工记》中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②
新疆伊犁沙画在审美特质上以本色自然独领风骚,其中不容忽视的还有沙画较强的实践性。值得一提的是,沙粒画不同于其他美术工艺品,要求较高的艺术修养,因此准备好材料,在专业绘制者的指导下,每个人都可以亲身实践,是一项具有亲民性与交互性体验的艺术实践。通过这种奇妙的互动性体验,游客能够感受到一种亲身参与的快乐感,在实际操作中更能感悟出与自然共舞的真实性。
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民族融合,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种类也是不计其数,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引领下,新疆文化旅游产业正在不断向前发展,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也是层出不穷。伊犁沙画作为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其生动自然、绿色协调、交互性强的特别内涵深深打动着来新疆旅游的每一位游客,笔者也正是通过对伊犁沙画的分析,得以窥探到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独特价值,以期为新疆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提供参考和咨询,进而有助于新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探索出更多有利于本地文化旅游纪念品生产的道路。
注释:
①张松如著《老子说解》[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1987:169。
②(清)孙治让《周礼正义(卷一七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7: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