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梅 ,宫亚军 ,胡 彬
(1.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2602;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3.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属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又称白蜘蛛,是叶螨科中食性最广、危害最重的种类,其寄主植物达800种,包括蔬菜、花卉、果树等作物[1]。受害蔬菜叶片最初在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苍白色斑点,随着螨量增加则大量聚集结网,危害加重,叶片变成灰白色至暗褐色,并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2]。目前,对二斑叶螨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二斑叶螨对多种药剂产生抗药性。据报道,我国二斑叶螨对多种杀螨剂如阿维菌素、哒螨灵、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克螨特、双甲脒和三唑锡等均已产生了较高的抗性[3-8]。近些年来,二斑叶螨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加上二斑叶螨具有繁殖速度快、分布范围广、抗性增长快等特点,使得防治极其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9]。
目前,国内对二斑叶螨防治的化学药剂种类很多,为摸清不同类型的杀螨剂对二斑叶螨防治效果,选取15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不同类型的杀螨剂,对北京地区二斑叶螨种群的药剂敏感性进行了室内测定,以期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防控药剂,为生产中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二斑叶螨提供技术支持。
1.1.1 药剂
选用15种常用杀螨剂进行测定,其中包含了目前常见的杀螨剂类型(表1)。
1.1.2 虫源
供试二斑叶螨种群于2018年5月采集于北京榆垡京南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千亩园黄瓜棚,带回室内扩繁1代后用于试验。
1.1.3 寄主
供试寄主为黄瓜,品种为中农26号。当黄瓜长至4~5片真叶时,将带有二斑叶螨的叶片摘下搭接到黄瓜叶片上,接螨3 d后进行喷药处理。
每种药剂处理16株苗,平均分成4组,为4次重复,用手持放大镜调查记录每棵黄瓜上叶螨数量,作为基数。将试验药剂按照田间推荐用量进行均匀喷雾,整株及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待药液晾干后置于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70 ± 10 )%,光照比例L∶D为16∶8的培养室内培养,分别于药后1、3、7、14 d调查记录每棵黄瓜上存活叶螨数量。设置喷施清水作为对照。
表1 试验药剂
二斑叶螨的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用Excel 2013和DPS 13.5[1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Duncan氏新复极差测验法)。
各处理的叶螨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获得:叶螨减退率=(处理前叶螨数-处理后叶螨数)/处理前叶螨数×100%;防治效果=(处理区叶螨减退率-对照区叶螨减退率)/(1-对照区叶螨减退率)×100%。
由表2可以看出,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99.76%、95.58%、94.56%,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为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83.24%、81.98%、78.72%,而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0%,最低的是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效果仅为3.30%。
由表3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有所提高,其中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单甲脒水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均在95.0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除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外),其次为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200 g/L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4.50%、90.72%、91.18%、85.54%;而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0%;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效果仍最低,仅为3.83%。
表2 药后1 d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
由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药剂防治效果有所提高,其中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单甲脒水剂1 000倍液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均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200 g/L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8.31%、97.95%、97.06%,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有所升高(较药后1 d的防治效果83.24%),为88.24%,而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和50 g/L氟虫脲可分散性液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仅为-3.40%、3.11%、46.50%、47.89%和56.62%,表现出较差的防治效果,最差的为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
由表5可以看出,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均保持很好效果,都在96%以上,无显著性差异,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50 g/L氟虫脲可分散性液剂1 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 500倍液、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19%、74.83%、81.26%、89.86%,而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2%,其中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表现比较差,仅为-97.50%、-29.33%。
表3 药后3 d二斑叶螨的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表4 药后7 d二斑叶螨的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表5 药后14 d二斑叶螨的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试验选取了15种代表性杀螨剂,经室内药效试验表明,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二斑叶螨效果较好,药后1、3 、7、14 d的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25%单甲脒水剂1 000倍液持效性与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差异不显著(除药后1、14 d外),建议生产上可交替使用这些药剂。生产中最常用的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则效果较差,最高防治效果仅达78.72%(药后1 d),建议停止使用。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在1、3、7、14 d的试验中,其防治效果在83.24%~91.18%,尽管防治效果略低于一些化学药剂,但由于其具有无毒无残留和对环境、产品安全的特点,可推荐使用。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整个试验中均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喷药3 d后的黄瓜叶片有明显圆形药害斑点形成,对黄瓜的生长造成影响,而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则表现为低效状态,建议停止使用。
联苯肼酯作为新型选择性杀螨剂,对叶螨的各个生育阶段均有效,尤其对活动螨的快速击倒性强[11-12],自2013年以来,联苯肼酯一直是北京等地区防治二斑叶螨的首选药剂,且由于其作用位点单一,极易产生抗药性[13],生产上需要与作用方式不同的其他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螺螨酯是拜耳公司研发的季酸酮类杀螨剂,其作用机制为干扰害螨脂肪合成,阻断能量代谢,但速效性差、持效期长[14-16]。本试验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均证实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速效性差,持效期长[17]。丁氟螨酯作为新型酰基乙腈类杀螨剂,近年来在柑橘和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较多,虽然其对红蜘蛛卵孵化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对其各个发育阶段均有很高的活性[18],本研究中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不高,处理14 d后防治效果仅为41.55%。
由于本次试验主要调查不同药剂对活动螨的防治效果,对卵的防治效果未做调查,且大多数杀螨剂对卵效果较差;因此,根据卵的发育速度,建议间隔7~10 d进行第2次用药,以持续降低二斑叶螨的种群数量。蔬菜二斑叶螨大多发生在果蔬采摘期,因此使用杀螨剂防控害螨时,在保证其防治效果的同时,应重点考虑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