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江南之绝配

2019-04-22 03:59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19年7期
关键词:茶席泡茶弹琴

记者 | 陈佳慧

古琴曲里,有一首《忆江南》。路青石巷,一世情长,一曲清音,一生浮萍,葳蕤时光的归于安宁,云起时伴着月光皎洁明净,把雪月风花绘成一卷月明风清。

古琴与江南,怎么想都是极为契合的。有人说古琴是音,江南是景,两者都婉转绵长,深藏韵味。但这如同一对璧人,仅仅相貌相配还是不够,精神的契合才是琴瑟和谐的基础。而古琴的特质与江南的元素,就有着这样的关联。古琴、太极、茶道……它们之间的般配,在细微之处,也在节奏之中。

琴与拳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

太极历来是江南文化的一个部分。讲究动静结合又充满传统哲学智慧的太极,似乎特别适合外柔内刚的苏州人。事实上,自古以来,许多居住在苏州的江南雅士,都是既能弹得一手好琴,又暗藏着一流身手。对他们来说,古琴与太极,看似相反,实则相通。

在这样的雅士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已故的吴兆基先生了。吴兆基先生以他卓越的古琴演奏艺术蜚声我国音乐界,与此同时,他也拥有着独树一帜,精湛绝伦的太极拳艺术和炉火纯青的内家功夫。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在世时谈到太极拳术名家时曾多次指出,“当今太极高手,吴兆基先生该算一个”。

关于古琴与太极,吴兆基先生也曾总结过其中的相通之处。他长期弹琴练功,已经能做到通过“气”进入一种意境。关于古琴、太极、气功,吴兆基先生认为其间的共通之处,就在于“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

关于这个,在其子吴光同主编的《吴兆基琴学思想》一书中,有《气功与古琴》一文,对此作了通透的诠释,也表达了吴兆基先生对古琴与太极相通之处的总结:“吴老操琴有六十九载,而习太极拳则有六十一载。他认为太极拳是带有气功的武艺,他能发觉二者的关系,是因为他的朋友说他弹琴的姿态像太极拳的功驾,又另一懂得气功的琴人说他的演奏有气有意。吴老认为,要弹好琴最重要的是能从技巧进入意境。而练太极拳的关键则在于‘得气’,‘松’和‘静’则是‘得气’的重要手段,这个气乃从基本技能进入意境的桥梁。除此之外,气功还强调‘炼血化精’、‘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以达到精、气、神三者的统一。而中国的艺术,如书法、绘画、古琴等,莫不讲求先做到‘以身行气,以气运身’,然后进一步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同样达到精、气、神三者的统一,这是其共通之处。”

具体来说,就是在弹琴的过程中,做到不同程度地自发养气。吴兆基先生曾说过,弹琴讲究姿势,这些姿势和做坐式气功、打太极拳的某些架势相似,如端坐凝神、调匀呼吸、全身放松、虚灵顶劲、使神提起、内敛及松肩垂肘等。

此外,他还强调了劲的整体运用,以劲、气运行操缦,使艺术境界逐渐升华,这也是弹奏中“以身行气,以气运身”和“炼精化气”的过程。最后要达到的 “炼气化神”,其状态既不用力,也不靠气,全凭意识而“驱动”,在弹琴过程中若要完全做到纯以神行是难以实现的,而能做到以意为主,身、气、意三者的统一,则是弹琴及研究其他艺术进入高级境界所应追求的。同时,吴兆基先生认为在身、气、意境统一下进行,是良好的养身之道,也是琴人往往能享受高寿的原因之一。

而吴光同在跟随父亲弹古琴的同时,也学习了太极。从架势到运气,从“静”到“松”,在他来看,都是相通的。正因为如此,在他的古琴教学中,太极真言也成为了对练琴者的要求。

琴与茶是色声香味触法的大美

燃一支香,抚一曲琴,品一壶茶,是江南之地最为风雅之事。自古以来,琴与茶相遇并结下不解之源,琴与茶的殊胜之旅,能令身心舒适,让生活静好。茶和琴,有着某种共通之处,也都是最传统的中国文化符号,更有着厚重的文化份量,一起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生生不息。但古琴与茶艺的通感在哪里?这需要两者皆精通者给我们提示。

邓文秀,拾文秀卢创始人,一位痴茶十载,操琴数年的女子。第一次听到古琴,她就迷上了这种声音;第一次上课,她就买了一把古琴;第一天把古琴带回家,她就把它放在床头陪伴了自己一宿。之后为了学习茶艺毅然漂泊北方,就算行李再少,她也要背上古琴。她说茶是事业,琴是兴趣,但她与琴的情缘,却已经深厚到难以分离。

关于茶与琴,邓文秀的洞察也很细致。“先说坐姿,古琴的坐姿和茶道的姿势是一样的,肩膀松,胳膊往下垂,双手轻轻地抬起来,很自然。” 在拾文秀卢,她一边演示,一边阐释,“古琴的着力,是从足开始的。太极也好,泡茶也好,其实也都如此。包括书法,要气沉丹田,足有力,再到腰,再到肩,再到臂、肘、腕、指。之前教授我琴曲的,吴兆基先生的弟子黄耀良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弹琴总是非常大气。”

其次,便是要心静。只有心静,人才能安静,整个环境才能安静。而安静了,才能更好地体会茶与琴的美学。茶道的美学是融在生活中的。一切要贴心,要用心,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温度。美学,是令人感到温暖的。泡茶,我们有茶壶,有公道杯,都是泡茶的玩具。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当代是茶席美学,有茶席之花,茶席之画,还要焚香,再泡茶。茶艺之美,在细节处是和抚琴相通的。“泡茶是给自己泡的,给三五知己泡的,你会觉得这个茶人坐在这个空间,这就是他的天地,人会不知觉地被感染。茶席就像是国画的画卷一样,一般都是从右边收,左边放。古人就是这样展开画卷,后边收纳过去,左手开展未来。弹琴也是一样。”邓文秀说,“再如注水时,要先压低,再拉高,倒七八分满的时候,再低,再断。这像不像书法的提按?讲究气断意不断。弹古琴也是一样的。我们按着一个音,以为音结束了,其实后面还有很长的余音。甚至耳朵都听不到,但心还在,这就是气韵的相通。”

邓文秀学佛,她更以六根来解说其中的奥妙。六根,讲究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讲究色声香味触法。我们观色,听声,寻香,品味,触动心法。而茶有色,色有明暗;茶有声,炉沸轻响;茶有香,或隐或显;茶有味,或浓或淡。而琴亦有之,茶有茶韵,音有音韵,形神兼备,内外兼修,气韵并重,最相通就是一个气韵,琴音袅袅,如茶香悠悠。余味回甘即是余音绕梁。

在喧嚣浮躁的都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寄情于这琴与茶的美妙邂逅之中,静下心、定下神,在虚无的状态下洗涤心灵,感悟人生。在茶香琴韵中,领略特有的琴茶之美,在琴与茶的美妙邂逅中,感悟心灵的宁静淡泊。江南,不就是这种美学的最佳代表吗?

猜你喜欢
茶席泡茶弹琴
茶席设计的美学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听雨
鲸鱼”泡茶器等
Sim Sim
弹琴换牛
弹琴蛙
小蟋蟀
择一处创意的茶席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