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瑾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里,如果每天能给自己一段时间安静下来弹一会古琴,会觉得生活如此美好。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对于琴人来说,早已把日常练琴当做了修行,坐下,抚几声弦,将心事诉于声音,毫不使力,自自然然,过一段轻松快乐的时光。期间,还穿插习字、作画、唱曲等雅生活。
琴人的日常,平缓和从容,她们对古琴的爱是深沉的,是纯粹的,她们在技艺道上不断前行,而她们日常所做的其他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古琴。
一
这日的午后,净手,换上一袭素衣,裴琴子便坐在心爱的古琴前,端正姿容,专心抚琴,抹挑勾剔间,吟猱一曲,仿佛穿越时空,妙不可言。
裴琴子是一位80后年轻的古琴家,她的父亲吴门琴家裴金宝先生,于弹琴、修琴、斫琴、传琴,皆深有造诣。初见裴琴子,被她超脱的气质所感染,与她接触似乎总有沁香环绕,自己都古雅了些许。她6岁随父学琴,8岁登台演奏,20岁开始教琴。她清楚记得儿时学琴的日常,“小时候,每天家里来来往往很多人,他们都弹一种乐器总是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长大才知道这是古琴。那时我对父亲说,我也想学琴,父亲说你还没古琴高呢。于是父亲比着门框画了根线,还在线旁边画了一张小小的琴,他说你什么时候长这么高,再来说学琴的事儿。我就天天跑过去比对。父亲看我这么执着不是一时兴起,就答应开始教我琴。”慢慢地,琴对她而言,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就像呼吸那么的自然。
那时,裴琴子和父亲常常配合完成一首曲子,父亲弹左手的按音,她弹散音,彼此配合默契。现在,她一周要上十多节琴课,大多是在家一对一教琴,有时去鲈乡琴馆授课。她不会逼迫自己每天练琴多久,因为她觉得这是需要状态的,状态不好容易走神。没课时,她会比较放松,想到什么做什么,写字,焚香,品茗,看书,唱唱昆曲闺门旦,她说艺术是相互滋养的,生活中的每一个所思所想,都是对琴曲的滋养。而她也享受独属于年轻人的乐趣,比如旅行、潜水等等。“琴,乃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弹琴融于生活,即便手上无弦,心中亦有弦。”于裴琴子而言,这些就是生活,琴是生活,生活亦是琴,如幽兰,如春风,如梦一般的生活。
她时常还和父亲探讨古琴弹奏时的不同处理,兴之所至,父女俩在家就弹唱起来。裴琴子说自己喜欢在某个阶段就一首曲子反复弹奏,弹琴的过程,会给心灵带来不一样的感动。琴音即是心音。之前,她弹《客窗夜话》《白雪》《忆故人》等经典琴曲,以及弦歌《秋江夜泊》。最近她每天在弹《仙佩迎风》,这首曲子三四年前曾弹过,“那时弹完觉得很累,其中泛音很多,弹起来速度快,而且给人的感觉像是谈了一场恋爱又失恋了,后来就把它搁置在一边。如今再来弹,倍感顺畅,让她想起范成大的一首诗‘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这与《仙佩迎风》的意境尤为的契合。就像是做了一场梦,而我们的人生也许真的是一场梦,那何乐不为地好好做这场梦呢。”
古琴之风已深入到裴琴子的骨子里,她觉得古琴就像一位熟悉的老友,他们彼此陪伴,相互聆听。那次裴金宝古琴展在苏博开幕,捐赠了一把仿祝公望蕉叶式《望月》古琴,于苏博永久珍藏。她心里很难受,不是觉得捐献了一把琴,而是觉得这把琴可能许久都不能发声了,于是在捐赠前一天,她再好好地弹了一下,还摸着它说话,就像即将远行多年的知音。
二
的确,每个接触过古琴的人,都不会认为琴只是乐器,哪怕只是轻轻拨弄过它的弦,也会觉得,它似乎茕茕而孑立,怀有自己的心事。周红漫与古琴相识已久,而真正开始钻研学习是十多年前。学琴之初,两年时间拜师,熟习指法、琴谱,家里一本顾梅羹的《琴学备要》手稿本,她反复看了几遍。学琴本是自弹自乐,却被朋友央求着开始教琴,不知不觉已教了四年。
“学习的每个当下都很重要,而不是最后能弹出多少首曲子。”对周红漫而言,古琴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方式。古琴音色古朴沉静,不影响任何人,即使半夜睡不着也可以弹上一段。她从前喜欢夜深人静时给自己弹上一曲,有助更好地入睡。
如今搬了新家,早晨起来后,她会下意识地去摸一摸起居室旁边的那把古琴,听一听琴音,新的一天开始了。她弹琴不注重仪式感,她说,弹琴是雅事,也是寻常事。不过弹琴前,她会用软布擦拭琴面,她说用心去爱护,琴会表现出更美妙的声音。若是下午有琴课,那上午的时间就以琴为主,认真备课。时而厨房煮着东西,她也会想到去拨拉几下琴。如果弹累了,她会去写写字,画画国画、油画,看看国学,或是翻翻公众号上的古琴推文。这些都能让她静下来。
弹琴亦是弹一种心境。周红漫喜欢自己慢下来的样子,唯有慢,气息才能与指尖相融。唯有慢,身心才能与古琴合一。古琴,教会她好好地生活。
三
一张用心斫的琴,有心,所以珍重,有珍重,所以有生命。
如今,斫琴也成为裴琴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的父亲本身是著名的斫琴家,她觉得作为后辈有责任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于是开始裹布,上漆,打磨……古琴上的生漆很容易让人过敏,好在她从小玩着生漆长大,天生不过敏。斫琴于她是一门学问研究,研究琴的结构、材料、形状、厚薄,如何制造等。现在她与她的先生一起跟着父亲学斫琴,她负责听音、调音的细致活儿,一些力气活都交予先生来做,真的是让人羡慕的琴人伉俪。
而传琴于她更是一种守护。她想和父亲一样致力于古琴的传承和发扬。她沿用传统的古琴唱谱教学,教琴十一年,已有学生数百。她总是告诉学生,学古琴,都是从枯燥到慢慢成长成熟起来,最后呈现行云流水般的旋律。
同样致力于古琴文化的推广,周红漫想要打破人们固有的思维,她要告诉大家,古琴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不是“阳春白雪”。其实,古琴入门没那么难。“学古琴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我教琴的同时也在学琴,不断体悟一支琴曲给我的人生缘分。”周红漫觉得,研习古琴艺术,培养人的心性、修养。在精研琴技之余,每天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古琴文化的普及和传习研究中。
四
弦歌一曲醉,吴歈琴韵长。古琴传统上有独奏和弹唱两种表现方式,前者为“琴曲”,后者为“弦歌”。近来,裴琴子日常必修的更多是弦歌。弦歌是边弹边唱,唱的时候包含一定的章法。《秋江夜泊》这首曲子是父亲根据同治年间苏州琴人陈怡卿抄本《红鹅池馆琴谱》打谱而成,但作为一首弦歌,唱词部分略少,所以裴琴子重新做了一些编排,用苏州官话来唱。
“我们祖先留下的有据可查的三千多首曲谱中大多已成绝响,目前在弹的仅十分之一左右。在古谱里寻找适合自己心境和弹唱的曲子,让这些沉睡的琴曲复苏,便成为我日常的追求。”裴琴子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