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昌艳
摘要:伴随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故事教学教学法的运用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希望,也成为一种积极的尝试。本文主要针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以便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新课改;小学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31-02
故事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师讲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相关有趣的、简短的故事,以强调所讲内容的知识,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并且能从故事中直接悟出课文中的情节,化复杂为简单,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使用故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借助故事,建立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语文,它来自于生活,但又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语文知识,让学生将其和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故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身临其境般,才可以促进他们在写、读、说和听方面的能力,这样也就完成了教学的任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还便于指导学生生活,在生活能力提高的同时,还陶冶了他们在生活上的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占据主导地位,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要让学生按照故事的种类、涉及的人物、表达的主题等进行故事搜集[1]。在搜集故事时,要求学生了解故事的主旨,确定哪些是与规定条件相符的,哪些是不符的,这样的筛选工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还能够为语文课程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由于语文课程中每个单元涉及的内容不同,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书籍,为了便于学生的阅读,应该组织好书交换场、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柜和家庭阅读等形式的读书活动。应适当地将电视、杂志、报刊等能够彰显时代风貌的事例引入到语文教学中,这是为了显示语文的时代感和生活化。
2.借助故事,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
2.1 听故事,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只有听的能力增强才能够达到说的目的,学生在接收到足够的信息后,会在大脑中予以整理和提炼,促使语言形成。语言表达的顺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听的能力决定的,在传统的教育中就是没有很好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倾听能力尚且不足就让其予以讲解,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就因此受限。学生应先掌握听课的技巧,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语文教学中不仅重视写、读、说,其中“听”也是同等关键的,听故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一边听,一边思考。
2.2 说故事,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口语交际。而口语交际只有在相互对话、交流、合作中才能够显现出来,在互动中才可以提高口语表达以及倾听能力。口语交际不仅在语文课程中能够提高,在其他课程中、生活中都能够提高,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却将其重点突出,并要求进行专项训练,这说明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还应该为其创造与之相符的情境,这时故事是最佳的情境[2]。为了实现口语交际的目的,学生可借助听故事、说故事、演故事和评故事等表达出来。
2.3 读故事,锻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学生仅通过课内的知识是不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应适当地增加课外阅读量。故事相较于其他文种而言,富有哲理、曲折、易懂、通俗,能够勾起想象,具有较强的情节性。所以,将故事作为题材,更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在初读故事时,要先读通,将故事中涉及的新字、生字理顺。然后再通读全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地点和时间,明白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就一些关键的词句而言,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这时就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系实际,方可解决。阅读能力不是一日两日能够形成的,这需要多次阅读,反复积累,培养语感。
3.借助故事,表达在人文方面的追求
阅读能让人对人生产生不同的感悟,进而完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阅读的一个目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化丰富灿烂异常,其中有很多的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启迪人生,更能够教育后人,这也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及道德观。故事往往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是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些对于儿童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是其精神支柱。一些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部掌握的,也不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但是通过故事表达出来更能够便于学生掌握及运用。学生也会从中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助人为乐、爱集体、爱劳动等美德。
4.借助故事,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个研究者、组织者和引领者,借助故事,不断丰富教学经验,使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和教师一起说故事、读故事,对教师而言,不仅能够增加教师的知识,还能够扩宽其视野,增强其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只有教师先进行阅读才能够带动学生进行阅读。然而,倘若将阅读规定成是教师的一个新任务,那么出现形式主义或者是抵触情绪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若阅读是内在需求,那么就会形成“阅读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期望境界[3]。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要先察觉到故事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地位,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故事就像是生活中的影子,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就会对教学的展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能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赵凤祥.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5-135.
[2] 闫顺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J].亚太教育,2016(8):192-192.
[3] 姚果生.小學语文课堂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及教学方法分析[J].中华少年,2017(24):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