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雁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资金短缺问题逐渐凸显,再加上长期以来在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上不够重视,导致近年来我国高校财务压力不断增加。而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因此非常重视财务管理。本文试图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经验,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运用于高校成本管理,以期实现优化资金配置,逐步建立高校成本管理制度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一、高校主要成本
高校每年成本支出金额巨大,2017年全国高校投入近千亿。作为教育性机构,高校成本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管理及其他为学校日常运行而发生的必要支出。
(一)教学成本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教学资源,高校都会聘请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因此教学支出是高校运行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对高水平师资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各大高校普遍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专职教学科研人员、师资博士后等,成本支出逐年增加[1]。除此之外,教学管理流程的优化、前沿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等活动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这些则属于间接教学成本。
(二)科研成本
我国高校一方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起着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这两种功能都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根据有关高校官网发布的科研经费数据,2017年,清华北大复旦三所大学的科研费用达到百亿。在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投入占整体运行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
(三)行政成本
高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也存在着管理职能,即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因此,高校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处理高校的组织机构完善、部门分工、人员调配、与外界沟通等事务。聘请人员、内部运作、关系协调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这都属于高校行政管理成本的范畴,在高校成本中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不容忽视。
(四)其他成本
除了以上三个成本,我们将高校发生的基本建设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后勤保障运行支出等都归集为其他成本,这些成本支出是学校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支出,且金额较大。
二、高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组织,长期以来对成本管理不够重视,因此其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清晰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方式,这决定了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以“报账型”为主,主要是资金收拨与分配,财务工作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等,没有发挥财务管理的内部监控和资金规划功能,也没有清晰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严格的定期管理考核[2]。与企业相比,高校没有来自股东的压力,也没有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再加上有政府拨款,且对利润的要求不高,导致了高校长期以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造成了不注重成本控制的局面。
(二)高校资金来源较单一
国家重视教育,而高校有着提供高等教育的属性,所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长期给予高校各项资金拨款,这是我国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自1999年扩招之后,学校收取的学费收入逐渐成为了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也无法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如新建校区建造成本、实验室等专业教学设备采购等,于是高校开始借鉴企业的融资模式,尝试向银行借款。但是向银行借款得到的负债型资金会使高校承受财务风险,盈利能力不高的学校很难偿还银行借款的利息[3]。相比企业而言,高校的融资结构较单一,主要靠政府拨款,也有少量社会资金的投入,如校友捐赠。
(三)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高校会计核算的不完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所采取的会计核算制度本身的缺陷。国内高校的会计核算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这一制度制约了高校内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收付实现制因其具有跟踪现金、易于理解记录的特点,被高校采用了很长时间,但其劣势也渐渐显露,例如不能真实地反映高校资产负债状况,也不能有效进行风险防范。二是会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不先进。高校财务处的职能相对单一,只是简单性地进行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核算,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思想固化,缺乏忧患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导致高校运行成本控制不利。
三、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对高校成本管理的启示
为了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企业非常重视成本管理,因此,其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高校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明确财务管理目标,追求高校价值最大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这一性质使得高校不能简单模仿企业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结合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功能,其财务管理目标可以设为追求高校价值最大化。这里的“价值”有两个内涵,一是高校的社会价值,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从事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从长远来看,既可以帮助高校吸引优良的学生资源,也有利于招揽优秀的师资力量[4]。二是高校的价值量化,借鉴企业价值计量的方法,将高校预期现金净流量现值的总和视为高校的价值。高校价值的量化有利于其开源节流,控制成本,不断追求价值最大化。
(二)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和科研成本
首先,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拨款,将其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尽量实现多元化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其次,合理把握银行贷款的力度,高校要加强贷款管理,根据招生规模、学校建设等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贷款的额度与期限,并建立还款计划,负债型资金占权益性资金的比例不能过高,否则会带来财务风险[5]。最后,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有两种方式,一是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将高校科研成果进行转让或拍卖,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资金;二是吸引社会捐赠的投入,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高校在获得社会捐赠后,要公开接受捐赠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信息,并且建立一定的社会回报机制。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高校的融资成本;产学研的合作方式也可以更多利用社会资源,降低高校科研成本。
(三)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加强成本整体监控
企业采用的目标成本法比较适用于高校成本核算,高校可以按照招生计划、学校规模和师生配比定额数倒轧出高校运行的基本成本,从而计算出各部门成本支出定额。目标成本法有利于从整体的宏观角度考虑学校的发展战略,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并合理安排有限的资金。结合高校的预算管理,目标成本法可以避免组织规模太小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也可以避免盲目扩招和专业设置不当造成招生规模和社会需求的不匹配,导致管理成本、招生成本的虚高。同时,目标成本管理也是一个持续不断改善的过程,可以实现成本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通过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法,高校可以对需要达到的目标成本进行预算、成本控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成本决算前作适当调整,并实时监控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四、结论
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其他活动上每年要投入巨额资金,而资金短缺以及对成本管理的忽视,导致我国高校财务压力愈發加重。而企业有着较为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对成本管理也很重视,因此高校可以借鉴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目标,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合理规划融资以及资金运用等活动,降低融资和科研成本,并逐步建立成本核算制度,采用目标成本法对成本监控,最终实现高校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董云芝.我国高等学校成本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8 (19):68-71.
[2]林翠华.浅谈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引入财政管理[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 (07):134.
[3]王亚丽.基于精益思想的高校成本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2016 (23):67-69.
[4]王志亮.论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与目标起点[J].财会通讯,2011 (30):56-59.
[5]黄德忠,阳秋林.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在高校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