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4-20 13:32张爱洁
卷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运用小学语文

摘 要: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情感教学能够净化学生的内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应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对情感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积极作用下,试探如何把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以期提出一些运用路径,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运用

1 情感教育的积极表现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情感教育的融入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形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其缺少社会经验和人文素养,心理和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建构起思维框架,对于事物的判断标准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自控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概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主体而言,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丰富小学生的情感、净化小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教学影响而言,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2.1 加强语文教材研究,找准文章的抒情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研究,能够发掘出每篇文章的抒情点,并可以将其由点到面的扩大化。同时,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应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的语文教材有着教学的优势,教师要借助好、发挥好教材的功用,人教版教材中注重的是人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在学习中接受知识的同时有着道德情操的影响,在动态教学中学生能够拥有静心思考的时间。从小学语文素材中可知,文章虽然是简练的,但是要让学生发掘出文章的内涵仍是困难的。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准确把握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和小学生思想之间产生共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1]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的素材中,文章的选择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充满着童心和童趣;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文章中,这些课文除了能够教育学生对祖国和自然的热爱,也凸出了学生自身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教育,既是在学习知识中学会做人。

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深入发掘与教材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创造并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能够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课程《丑小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故事的生动性和完整性,同时要把这篇文章要传递出来的思想进行真、善、美的表达。既是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学生能够从这篇课文中发掘出什么,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都是教师必须要思考到的。同时,要对传递出来的知识要进行延伸和巩固,这就要求教师可以在安徒生童话中找到其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上的认识。比如,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的学习,在对小女孩卖火柴的背景描述中充分发掘出抒情点,对这种凄惨、悲凉、痛苦的意境进行引导,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与现在生活环境进行比对,进而更为有效的启发了学生的情感。

2.2 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

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注重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发。在情境教学中把课文中的知识与学生内心情感结合,这也是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教学。在语文的学习中,为文章配上“动态”或者“静态”的情境图,创设情境,入境悟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2]同时,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以使学生更为有效的受到情感教育。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展示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中,教育信息技术与情景展示结合,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使得课文中的知识更为直观的进入到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比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平台,在网上搜集与春天有的图片或者视频,将春天的景色在屏幕中进行动态展现,图、文、音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结合,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进行课文的学习时,导入情境教学模式,既是让学生参与到文章情境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角色体现,对文章的情境进行分析和解读,基于文章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情境剧本,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剧本中的学习中来。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然后让学生来“扮演”五壮士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使得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的战士的英雄气概,加深了学生对红军的了解,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2.3 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把课堂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中来,开发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代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这也是素质教育中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文博行业的繁荣发展,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更为频繁走进了大众视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近距离的与“文物”或“英雄”交流,在参观的过程中感知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古人生活的睿智以及伟大的创造,这样更为直观的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当然,可能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对于这样的教学存在着困难,但是在国家的大力弘扬下,“流动博物馆基层行”项目在全国铺展开来,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角色的互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3]比如在学习《丑小鸭》这篇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文章的解读,同学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这篇课文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启发,然后教师在进行梳理和归纳。这样促进了学生的自主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了学习中。

3 结语

情感是教育之根本,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要构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模式,把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文、理、情进行贯通,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有着收获知识的喜悦,同时感悟到情感世界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郑璐璐.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取向分析——以人教版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2):12-16.

[2]王洪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17.

[3]申庆辉.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作者简介

张爱洁(1972-),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许昌市健康路小学语文老师,研究方向:小学語文教学。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运用小学语文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