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春
2018年,月度投资增速总体呈现低位企稳格局,结构趋于优化。2019年,可从降低企业成本、增强融资能力、拓展投资新空间等方面释放投资潜力。
一、投资结构趋于优化
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月度投资累计增速由年初的7.5%下降到1—8月份的低点5.3%后,略有回升,呈现低位企稳格局。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18年制造业投资四个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3.8%、6.8%、8.7%、9.5%,连续稳定回升,全年投资增速比上年高4.7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3.6个百分点,增速为2015年年中以来的新高。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长放缓,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纺织业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6.1%、11.1%,分别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6.6、1.6个百分点。
补公共设施短板成效显现。2018年下半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大脱贫攻坚、交通、民生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投资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降温趋势明显。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持续缓慢回落。在限购、限售、限价等综合性政策作用下,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增长1.3%,比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2.2%,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呈现回升势头。随着多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政策的逐步落实,政策效果逐渐显现,2018年以来民间投资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比上年高2.7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2.8个百分点。
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按照《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重点围绕激发企业投资动力和活力、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等方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持续推进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下大力气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精简审批全过程和所有类型审批事项。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释放了企业投资活力,完善了政府投资体制,畅通了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为稳投资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有条件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尽管存在市场需求下行压力较大、企业转型升级困难较多、部分企业杠杆率仍较高、地方政府融资受限等困难,未来投资仍有条件保持较快增长。
储蓄率虽有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受人口年龄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社保体系、储蓄习惯等因素变化的影响,2010年以来我国储蓄率每年下降0.73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率每年下降1.2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率下降成为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储蓄率下降必然导致投资增速的下降。但是,由结构性趋势性因素所决定的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决策的变化呈现渐进性,由消费支出决策变化所带来的消费率、储蓄率的变动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中近期内,储蓄率、投资增速仍会保持较高水平。未来几年,国民收入中有近一半的部分可用于积累,这部分积累将主要形成固定资本,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有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有利于激发投资活力。各方面改革的深化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充分,以增强投资主体活力为重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以及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将减少民间资本的后顾之忧,这些改革措施的落地会从制度层面释放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開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有利于营造平等充分竞争的国际化投资环境,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效率。深化改革开放将增强市场主体投资收益预期,降低风险预期,增强资本活力。
宏观政策和结构政策增强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融资能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利于扩大相关领域的投资品需求。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有助于解决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资本金难题,增强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政府投资增长还会通过对相关投资品需求的扩大,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货币政策的实施,会促进解决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中小资本的融资难题,促进投资意愿顺利地转化为现实投资。推动国有资本、金融资源、农村土地、生态环境等基础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可为社会投资拓展新的投资空间。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可为民间资本提供新的投资机会,为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效率提升提供制度性保障。
三、围绕增强投融资能力稳投资
经济下行导致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能力下降,稳投资需要对企业减负,增强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融资能力。
一是坚持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和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市场在资本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投资结构、供给结构随需求结构动态调整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结构性政策、行业标准对投资活动的规范引导作用,构建科学、完善、可操作的行业准入标准,完善能耗、水耗、用地、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等技术标准,形成抑制低效投资的标准规范体系。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完善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制造业技术改造、5G商用、新型基础设施、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等短板、弱项领域。
二是以减税降费增强企业投融资能力。一次大规模的减税比“零敲碎打”“挤牙膏”式的政策措施更能增强市场信心。在较大幅度下调增值税率、企业所得税率的同时,可再下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降低企业用电用气和物流成本,通过给企业减负提升盈利水平,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三是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困难。在堵住非正规融资“后门”的前提下,根据稳投资的实际需要,适度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增加借新还旧债券发行。鼓励地方政府将债务资金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防灾减灾领域。
四是在乡村振兴中拓展投资新空间。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规进行修订,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房屋财产权交易制度,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为投资较快增长开辟新空间,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