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钿钿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中巧妙地融合“思维导图”,提升心理课教学的有效性。“思维导图”不仅能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结合自身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力,也能拓展延伸到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关键词〕心理课程;思维导图;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9-0039-03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等,是由英国人托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他因创建“思维导图”而以“大脑先生”闻名世界。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在国外的教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现今在国内也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专门从事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并将其应用到中小学各学科知识点整理和阅读写作中去。反观学校教育,了解思维导图的教师不多。作为心理教师,笔者从心理课程内容改革入手,在课程设置里面融合贯穿思维导图的运用,从而让学生更结构化系统化地掌握这一思维工具的使用,提升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心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1.课程的总体设置
我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围绕着学生发展指导的理念而编排设置的,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三大版块。由于高一年级在第一学期末就会进行文理科选择,所以第一学期以生涯规划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第二学期从价值观、生活心态、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素养提升等方面培养健全人格。表1是我校高一年级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程设置,我们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嵌入该主题的思维导图任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当堂或课后完成。
2. 课例示范: 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教学设计
以高一上册第十课“我的职业生涯”思维导图为例。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第一步,讲解示范思维导图的基本图形、画法和绘制的原则:素色纸张,横向构图,从中心点开始,以印象绘制,树枝画成曲线,关键词五个字以内,一根树枝一个词,做关联性连结,从右上角开始,根据思路顺时针绘制,一个次主题用一种颜色,可以任意增添图画、色彩、表情等,展现出生动而个性化的独特风格。
第二步,给出思维导图模板(图1),教师给出中央主题和第二级次主题,包括“我擅长做的事”“我的人生目标”“我可从事的职业”“我的理想大学”“未来两年的目标”,指导学生分步骤拓展,结合前面课程已经掌握的自我探索信息,如“我的性格色彩”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评的结果和“我的兴趣岛”。
第三步,学生观察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或全班做分享演示。
第四步,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行信息和思路梳理,如果发现有矛盾之处,可以作为分析线索,指导学生增进自我了解。
二、高中心理课程融合思维导图的实践成效和意义
1.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心理课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教学疏忽,就是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们玩得的确很尽兴,然而课后却道不出个所以然,更遑论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在心理课堂上和课后及时加入思维导图的任务之后,我们从师生处得到的反馈是:心理教师透过绘制课堂教学用的思维导图模板,能理清教学思路,更好地备课,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课后也能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反馈,再进一步对该节课进行认真的反思。而学生们借着思维导图的任务及时地做知识整理和思考,巩固这一堂课的学习效果。
课程改革实践证明,设置合理的思维导图任务,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心理活动课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对所学有所思,并能进一步结合自身实际,在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
2.学习思维导图助力其他学科的学习
心理课程融合思維导图,对高中生学习的帮助体现在:学生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的运用之后,纷纷将其应用于做阅读笔记、课文预习、课堂笔记、归纳整理知识点、写作、撰写演讲稿、制定计划、社团活动策划、小组头脑风暴等。
当学生完成一幅幅让自己得意的个性化思维导图时,知识点顿时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热情。
3.对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促进
目前,我校有不少教师把思维导图糅合进了学科教学当中去。例如,英语教师让学生们阅读课文后绘制个性化的课文主题思维导图,语文教师教学生们用思维导图来拓展思路寻找写作素材和列写作提纲,政治教师指导学生们复习时巧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
综上所述,此次尝试在高中心理课程中融合思维导图的实践是成功的,思维导图对高中生来说确实是较为实用且应用特别广泛的思维工具。接下来,我们还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使之继续发挥效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高级中学,潮州,521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张国宪